本书以植物进化顺序为主线,从低等到高等依次描述了藻类植物、菌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分类,揭示了植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本书体现了教材应有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全书共分11个部分,每部分末附有思考题,书后附有主要参考书,便于教师和学生参考。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序
前言
1 绪论 1
1.1 植物界 1
1.2 植物的命名及分类 3
1.2.1 植物的命名 3
1.2.2 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 3
1.2.3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4
1.3 生物多样性 5
1.4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7
1.5 植物学 7
2 植物细胞的特征及组织的形成 9
2.1 植物细胞的特征 9
2.1.1 植物细胞的大小和形状 9
2.1.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1
2.2 植物的细胞分化和组织的形成 19
2.2.1 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19
2.2.2 植物组织的概念及分类 20
2.2.3 复合组织以及组织系统的概念 29
思考与探索 29
3 藻类植物 31
3.1 蓝藻门(Cyanophyta) 31
3.1.1 形态与构造 31
3.1.2 繁殖 32
3.1.3 生境与分布 33
3.1.4 蓝藻门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33
3.2 绿藻门(Chlorophyta) 35
3.2.1 形态与构造 35
3.2.2 繁殖 35
3.2.3 分布与生境 36
3.2.4 绿藻门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36
3.3 红藻门(Rhodophyta) 40
3.3.1 形态与构造 40
3.3.2 繁殖 41
3.3.3 分布与生境 41
3.3.4 红藻门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41
3.4 褐藻门(Phaeophyta) 43
3.4.1 形态与构造 43
3.4.2 繁殖 44
3.4.3 分布与生境 45
3.4.4 褐藻门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45
思考与探索 47
4 菌类植物 48
4.1 细菌门(Bacteriophyta) 49
4.1.1 细菌的形态和构造 49
4.1.2 细菌的繁殖 49
4.2 粘菌门(Myxomycophyta) 50
4.2.1 粘菌门的一般特征 50
4.2.2 粘菌门的代表植物 50
4.3 真菌门(Eumycophyta) 51
4.3.1 真菌的一般特征 51
4.3.2 分类及代表植物 54
附:地衣植物(Lichens) 60
思考与探索 61
5 苔藓植物门(Bryophyta) 63
5.1 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 63
5.1.1 苔藓植物配子体的形态与结构 63
5.1.2 苔藓植物的有性生殖 63
5.1.3 苔藓植物胚的发育及孢子体的形态 64
5.1.4 苔藓植物的分类 65
5.2 苔纲 65
5.2.1 苔纲植物的基本特征 65
5.2.2 苔纲植物的代表植物 65
5.3 藓纲 67
5.3.1 藓纲植物的基本特征 67
5.3.2 藓纲植物的代表植物 69
思考与探索 70
6 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71
6.1 中柱类型 71
6.2 蕨类植物的形态与结构 72
6.2.1 蕨类植物孢子体的形态 73
6.2.2 蕨类植物配子体的形态 74
6.2.3 蕨类植物的分类 75
6.3 石松亚门 75
6.4 楔叶亚门 77
6.5 真蕨亚门 79
思考与探索 81
7 裸子植物(Gymnospermae) 82
7.1 裸子植物的特征 82
7.1.1 孢子体发达 82
7.1.2 具裸露胚珠,并形成种子 82
7.1.3 配子体进一步退化,寄生在孢子体上 83
7.1.4 形成花粉管,受精作用不再受水的限制 83
7.1.5 具多胚现象 83
7.2 裸子植物的生活史 84
7.2.1 孢子叶球的形态与结构 84
7.2.2 雌?雄配子体的发育及其结构 85
7.2.3 传粉和受精 85
7.2.4 胚胎发育和成熟 86
7.3 裸子植物的分类和常见科属代表 88
7.3.1 苏铁纲 88
7.3.2 银杏纲 89
7.3.3 松柏纲 91
7.3.4 红豆杉纲 94
7.3.5 买麻藤纲 96
7.4 裸子植物的经济价值 97
7.4.1 裸子植物的观赏和庭院绿化价值 97
7.4.2 裸子植物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98
7.4.3 裸子植物工业上的应用 98
思考与探索 98
8 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99
8.1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99
8.2 根 101
8.2.1 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103
8.2.2 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108
8.3 茎 110
8.3.1 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111
8.3.2 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114
8.3.3 单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119
8.4 叶 119
8.4.1 叶的组成 119
8.4.2 叶的结构 120
8.4.3 叶的发育 123
8.4.4 叶对不同生境的适应 124
8.4.5 落叶与离层 125
思考与探索 126
9 被子植物的繁殖 127
9.1 花 128
9.1.1 花的组成与基本结构 128
9.1.2 花各部分结构的多样性及其演化 132
9.1.3 花程式和花图式 133
9.1.4 花序 134
9.2 雄性生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137
9.2.1 花药的发育 138
9.2.2 小孢子的产生 139
9.2.3 雄配子体的形成 140
9.2.4 成熟花粉的结构与功能 140
9.3 雌性生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142
9.3.1 胚珠 142
9.3.2 胚囊(雌配子体)的结构与发育 143
9.4 传粉与受精 146
9.4.1 传粉 146
9.4.2 受精作用 147
9.5 种子的形成 149
9.5.1 胚的发育 149
9.5.2 胚乳 151
9.5.3 种皮的形成 152
9.6 果实 152
9.6.1 果实的类型 153
思考与探索 155
10 被子植物(Angiospermae)的分类 157
10.1 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 157
10.2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159
10.2.1 恩格勒分类系统 159
10.2.2 哈钦森分类系统 159
10.2.3 塔赫他间分类系统 160
10.2.4 克朗奎斯特分类系统 161
10.3 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 162
10.4 被子植物系统演化的两大学派 163
10.4.1 恩格勒学派 163
10.4.2 毛茛学派 164
10.5 被子植物的分类 165
10.5.1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165
10.5.2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196
思考与探索 206
11 植物的进化和系统发育 208
11.1 植物进化的趋势和进化方式 209
11.1.1 植物进化的趋势 209
11.1.2 植物的进化式样 209
11.2 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 211
11.2.1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211
11.2.2 综合进化论 212
11.2.3 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 212
11.3 植物界的起源与进化 213
11.3.1 地质年代与植物进化简史 213
11.3.2 植物界的起源与进化简史 214
思考与探索 227
主要参考文献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