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工程技术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凝析气藏相变传质渗流理论和高效开发技术

相同语种的商品

凝析气藏相变传质渗流理论和高效开发技术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凝析气藏相变传质渗流理论和高效开发技术
  • 书号:9787030473653
    作者:朱维耀,江同文,焦玉卫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脊精装
    开本:B5
  • 页数:332
    字数:401
    语种:zh-Hans
  •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7-13
  • 所属分类:
  • 定价: ¥128.00元
    售价: ¥101.12元
  • 图书介质:
    按需印刷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通过实验、理论推导、数值模拟计算和现场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反映不同气藏渗流特征的非线性渗流理论。主要包括各种复杂渗流机理、渗流规律,各类稳定渗流、不稳定渗流和多相渗流非线性数学模型等。系统地构建了凝析气藏相变传质渗流理论。
全书共五部分:凝析气藏多场耦合相变传质渗流理论、三维四相多组分数值模拟及储层参数动态识别预测技术、循环注气过程中注入气超覆及调控技术、开采动态评价方法体系、相变渗流理论和高效开发技术的应用。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海报

目录

  • 目 录
    前言
    第一部分凝析气藏多场耦合相变传质渗流理论
    第1章 凝析气藏的分类与相态特征3
    1.1 凝析气藏的分类3
    1.2 凝析气藏的相态特征5
    1.2.1 带油环凝析气藏相态特征5
    1.2.2 高含蜡凝析气藏相态特征8
    1.2.3 含水凝析气相态特征 9
    1.2.4 近临界凝析气藏流体相态特征 11
    1.2.5 循环注气凝析气藏相态特征12
    1.3 凝析气的开发特征 14
    1.3.1 凝析气藏开发方式15
    1.3.2 凝析气藏开发特征17
    第2章 凝析气相变传质多相渗流规律20
    2.1 凝析气相变气 液 固渗流物理模拟方法 20
    2.1.1 实验方法20
    2.1.2 微观仿真玻璃模型21
    2.1.3 实验流程22
    2.2 含蜡凝析气藏气液固相态变化规律22
    2.2.1 高温、高压下液体析出及凝聚过程 22
    2.2.2 高温、高压下蜡的析出及凝聚24
    2.3 含蜡凝析气藏气液固相变渗流机理26
    2.4 凝析气相变复杂渗流特征 31
    2.5 凝析气相变复杂渗流相对渗透率曲线 34
    第3章 凝析气相变传质复杂渗流数学模型37
    3.1 凝析气相变传质复杂渗流多相渗流数学模型 37
    3.2 凝析气相变传质复杂渗流相对渗透率理论模型43
    3.3 具有蜡沉积的气液固微尺度相变渗流动力学模型44
    3.3.1 气液固运动特性描述44
    凝析气藏相变传质渗流理论和高效开发技术
    3.3.2 界面作用相变化与物质迁移的耦合动力学模型45
    3.4 含蜡凝析气藏气液固相变渗流三区耦合数学模型46
    3.4.1 相变复杂渗流数学模型46
    3.4.2 流动机理数学模型50
    3.4.3 数学模型方程的解54
    3.4.4 示例计算55
    3.5 凝析气藏相变多相渗流流固 热耦合数学模型57
    3.5.1 多相流 固 热耦合渗流数学模型的建立57
    3.5.2 数学模型的数值解法60
    3.5.3 实例计算及结果分析61
    3.5.4 小结64
    第4章 低渗致密砂岩凝析气藏相变传质渗流理论65
    4.1 致密砂岩凝析气藏启动压力梯度实验方法 65
    4.1.1 单相流体启动压力梯度测定65
    4.1.2 两相流体存在时启动压力梯度测定67
    4.1.3 致密砂岩凝析气藏启动压力梯度测定68
    4.1.4 小结71
    4.2 致密砂岩凝析气藏油气水多相渗流特征实验方法72
    4.2.1 测定原理72
    4.2.2 仪器流程72
    4.2.3 三相相渗曲线特征与分析 73
    4.2.4 小结76
    4.3 致密砂岩凝析气藏开采动态物理模拟实验 76
    4.3.1 实验原理76
    4.3.2 仪器与流程77
    4.3.3 测定结果与分析77
    4.3.4 小结80
    4.4 致密砂岩凝析气藏油气水三相渗流数学模型 80
    4.4.1 致密砂岩油气水三相渗流数学模型80
    4.4.2 致密砂岩凝析气藏三相渗流方程 84
    4.5 致密砂岩凝析气藏产能预测方法85
    4.5.1 致密砂岩凝析气藏渗流连续性方程86
    4.5.2 致密砂岩凝析气藏渗流运动方程 87
    4.5.3 致密砂岩凝析气藏渗流微分方程 88
    4.5.4 致密砂岩凝析气藏单井产能方程 88
    4.5.5 小结92
    第二部分凝析气藏三维四相多组分数值模拟及储层参数动态识别预测技术
    第5章 含蜡凝析气藏气油水固四相三维多组分数值模拟技术95
    5.1 模型的网格化与变量配置 95
    5.2 模型的差分方法96
    5.3 差分方程98
    5.3.1 非相变区差分方程98
    5.3.2 相变区差分方程98
    5.4 模型迭代求解过程中的主要控制措施 99
    5.4.1 动边界网格的处理99
    5.4.2 时间步长的选择100
    5.4.3 物质平衡检验100
    5.5 程序设计100
    5.5.1 程序的模块结构101
    5.5.2 主要模块的内部流程101
    5.5.3 主要模块内部子程序流程图及调用关系 106
    5.6 本章小结107
    第6章 储层参数动态识别方法 109
    6.1 二维两相流渗流数学模型109
    6.2 二维两相相渗曲线反演计算方法110
    6.2.1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实验110
    6.2.2 计算函数型相渗曲线特征数学模型 110
    6.2.3 计算函数型相渗曲线特征优化反演方法 113
    6.2.4 计算数值型相渗曲线特征神经网络反演计算方法115
    6.2.5 实例分析116
    6.3 二维两相渗透率分布反演数学模型118
    6.3.1 二维两相渗透率分布反演数学模型 118
    6.3.2 二维两相厚度分布反演数学模型123
    6.3.3 二维两相厚度和渗透率同时反演数学模型127
    6.3.4 三维两相渗流反演数学模型129
    6.3.5 数值模拟131
    6.4 本章小结137
    凝析气藏相变传质渗流理论和高效开发技术
    第7章 储层凝析油分布特征及剩余油预测技术 139
    7.1 储层凝析油分布特征及定量评价139
    7.1.1 反凝析程度评价139
    7.1.2 纵向分布特征139
    7.1.3 平面分布特征141
    7.2 凝析油分布定量评价144
    7.2.1 牙哈23E、K 凝析气藏144
    7.2.2 牙哈23N1J凝析气藏146
    7.3 反凝析液可动用性评价148
    第8章 凝析气井试井期间多相渗流特征 150
    8.1 压力降落期间多相渗流特征150
    8.2 压力恢复期间多相渗流特征152
    8.2.1 储层渗流152
    8.2.2 井筒流动154
    8.3 凝析油分布对试井特征曲线的影响155
    8.4 复杂情况下的凝析油气井试井解释技术156
    8.4.1 循环注气凝析气井异常及预处理156
    8.4.2 循环注气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试处理方法 158
    第9章 蜡凝析气藏开采中蜡沉积预测 165
    9.1 数学地质模型165
    9.1.1 牙哈2 3凝析气田地质概况165
    9.1.2 相态特征165
    9.1.3 数学地质模型166
    9.1.4 参数选取166
    9.2 蜡沉积对凝析气藏开采特征的影响167
    9.2.1 枯竭式开采168
    9.2.2 循环注气开采169
    9.2.3 储层渗透率大小对开采效果的影响 170
    9.2.4 凝析气重组分含量大小对开采效果的影响171
    9.3 本章小结172
    第三部分循环注气过程中注入气超覆及调控技术
    第10章 循环注气过程中注入气超覆变化规律175
    10.1 循环注气超覆机理 175
    10.1.1 前期对注气驱替机理的认识 175
    10.1.2 PVT 取样分析177
    10.1.3 生产气油比分析177
    10.2 循环注气超覆渗流数学理论模型180
    第11章 循环注气井位和开采部位优化调控方法研究184
    11.1 重力分异作用干气聚集范围分析184
    11.2 布井位置和开采部位调控研究188
    11.2.1 调控措施 188
    11.2.2 调控方案 189
    11.2.3 调控效果 192
    第12章 防水、避水措施 195
    12.1 气藏水体能量分析 195
    12.2 底水侵入特征197
    12.3 边水侵入特征203
    12.4 有效防水、避水措施205
    第四部分凝析气藏开采动态评价方法体系
    第13章 底水锥进动态预测方法209
    13.1 直井水锥动态及见水时间预测数学模型 209
    13.2 水平井水锥动态及见水时间预测数学模型 211
    13.3 水锥形态及见水预测应用实例212
    第14章 时间推移试井监测边水技术214
    14.1 时间推移试井技术 214
    14.2 时间推移试井技术实例解释215
    14.3 数值模拟含水饱和度分析验证217
    第15章 开采动态监测技术218
    15.1 气体示踪剂监测技术 218
    15.2 剩余油气饱和度监测 220
    15.3 流体性质监测220
    第16章 气窜综合判别方法223
    16.1 压力气油比匹配法 223
    16.2 气油比变化率判断法 224
    16.3 气油比图版判断法 224
    16.4 组分图版判断法 228
    第17章 凝析气藏开发动态评价方法体系 231
    17.1 总体架构231
    17.2 气藏地质特征分析 233
    17.3 注采单井动态分析 237
    凝析气藏相变传质渗流理论和高效开发技术
    17.3.1 气窜分析方法237
    17.3.2 气井产能变化分析方法238
    17.3.3 单井控制储量分析方法253
    17.3.4 单井井底流压计算方法筛选 257
    17.3.5 单井携液能力分析方法261
    17.3.6 注入井动态分析方法266
    17.4 相态特征分析267
    17.4.1 相态特征指标分析267
    17.4.2 相态变化特征268
    17.5 气藏开发动态特征分析 278
    17.6 循环注气开发水平分级界限282
    17.6.1 评价指标层次及级别研究 282
    17.6.2 注采井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分级研究283
    17.6.3 循环注气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分级研究286
    17.6.4 循环注气凝析气藏综合开发水平评价293
    17.6.5 牙哈23总体开发水平评价293
    第五部分渗流理论和高效开发技术的应用
    第18章 高含蜡凝析气田循环注气高效开发297
    18.1 地质开发情况297
    18.2 应用效果298
    第19章 边底水凝析气田衰竭式开发三相渗流299
    19.1 地质开发情况299
    19.1.1 气藏基本情况299
    19.1.2 地质特征认识299
    19.2 开发调整方案设计 301
    19.2.1 储层渗流物理特征301
    19.2.2 试油试采特征研究302
    19.2.3 产能评价 303
    19.2.4 开发机理 303
    19.2.5 开发概念设计304
    19.2.6 总体方案设计304
    19.3 应用效果305
    第20章 凝析气藏有效开发模式306
    参考文献310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