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考古/历史 > 历史 > 历史的编纂与叙事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历史的编纂与叙事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历史的编纂与叙事
  • 书号:9787030645951
    作者:赵梅春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B5
  • 页数:276
    字数:327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3-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98.00元
    售价: ¥77.42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主要收录有关20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研究、刘知幾叙事理论研究等方面的论文。20世纪中国史学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中国通史的研究与编纂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书中有关20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研究方面的论文,既有关于中国通史著作个案分析的文章,也有对20世纪中国通史编纂进行宏观探讨的文章,并提出建立中国通史编纂学的设想。刘知幾是较早地系统探讨历史学叙事理论的史家,书中有关刘知幾叙事理论研究方面的论文,主要探讨了刘知幾对文史关系、文人修史、历史叙事与求真等问题的认识,指出刘知幾的叙事理论标志着文史分途以后史家不仅从实践上,而且从思想观念上确立了史学的独立性。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第一编 史学批评与历史叙事理论
    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中的双重标准 3
    一、直书、曲笔与史学批评 3
    二、双重标准的困境 6
    三、为君亲隐讳与记载失实 9
    第二章 孔子人学与先秦史学 12
    一、孔子人学的时代意义 13
    二、孔子人学与《春秋》旨趣 14
    三、孔子人学在战国史书中的反映 17
    第三章 从名实观看刘知幾的史体论 22
    一、“考名责实”与史体规范 22
    二、以名衡实而拘泥于史体 27
    三、正名之旨趣 29
    第四章 文史分途与刘知幾的叙事理论 33
    一、文史分途与刘知幾的认识 33
    二、文史之辨与历史叙事 36
    三、史文风格与实录旨趣 42
    第五章 刘知幾论叙事与信史 45
    一、叙事之美与如实传真 46
    二、力戒妄饰与从实而书 51
    三、余论 54
    第六章 “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刘知幾文史观再认识 56
    一、有关文史关系演变的考察与文史边界的认识 57
    二、关于文史分途后的史家之文 62
    三、剖析文人修史之弊 65
    第七章 试论章学诚申郑抑马之旨趣 69
    一、学者有关郑樵、马端临的评价 69
    二、章学诚借申郑抑马以明史学宗旨 70
    三、史学观念的变化与马、郑评价之异趣 74
    第八章 从“‘梁启超式’的输入”到当代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中国现代史学发展走向论析 77
    一、西方学术的输入与中国史学话语体系的转换 78
    二、“史学危机”与具有民族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体系的探索 82
    三、学术自主性诉求与当代中国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 85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反思(1949年以前) 89
    一、有关社会史论战之研究方法的审视 91
    二、有关社会史论战中史料运用的审查 97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学风的提倡 101
    第十章 唯物史观的普及与史学研究者理论水平的提升 104
    一、唯物史观的普及与重大理论问题的论争 104
    二、史学研究者理论水平的提升 106
    第二编 中国通史编纂研究
    第十一章20世纪史家对“通史家风”的继承和发展 113
    一、从“通古今之变”到探索历史发展规律 113
    二、从“范围千古、牢笼百家”到全方位地反映历史进程 117
    三、从“资治通鉴”到激励民族爱国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120
    第十二章 王桐龄《中国史》的特点 124
    一、理论方面的建树 125
    二、对中国历史进程的认识 128
    三、丰富的社会史内容 131
    四、余论:简说编撰特点 133
    第十三章 周谷城《中国通史》在历史编纂学上的成就 135
    一、维护“历史自身之完整”的编纂旨趣 135
    二、“因事命篇一依历史事情发展之次序为常格” 138
    三、关于选材、文字表述和标目 141
    第十四章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与钱穆《国史大纲》比较研究 146
    一、关于历史发展进程 146
    二、关于历史发展动因 149
    三、关于中国历史的主体 153
    四、关于中国与世界 156
    五、有关史学研究与历史发展前途的认识 158
    第十五章 世纪的丰碑 珍贵的遗产——白寿彝先生与中国通史编纂 162
    一、学术准备与理论准备 163
    二、历史使命感的激励 165
    三、从《中国通史纲要》到多卷本《中国通史》 166
    四、关于中国通史编纂学的探索 169
    第十六章 金毓黻论通史编纂 176
    一、关于通史之旨趣及其与专史之关系 176
    二、关于通史之分期与研究、撰述方法 182
    三、有关通史著作的评价 185
    第十七章 略论当代中国通史研究与撰述之趋势 191
    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中国通史研究与撰述 191
    二、中国通史研究与撰述面临的困境 193
    三、当代中国通史研究与撰述之趋势 195
    四、民族化中国历史体系的探索 201
    第十八章 建立中国通史编纂学的初步设想 204
    一、建立中国通史编纂学的必要性 205
    二、关于中国通史编纂学的初步设想 207
    第三编 少数民族史学研究
    第十九章 刘知幾论民族史撰述 225
    一、关于民族史撰述的原则 225
    二、关于民族史撰述的体例 230
    三、关于民族史撰述的文字表述 232
    第二十章 王鹗与元代金史撰述 238
    一、元代金史撰述的开创者 239
    二、《汝南遗事》与金史撰述 242
    三、金代史料的访求 245
    第二十一章 辽、金史《国语解》的史学价值 249
    一、以“国语”反映辽、金历史特点 249
    二、“国语解”与自注 252
    三、“国语解”的影响与史料价值 253
    第四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史研究之总结
    第二十二章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进展 259
    一、新的中国史学史学科体系的建立 259
    二、中国史学史研究领域的拓展 261
    三、中国史学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266
    四、文献资料的建设 268
    五、有关数字史学的探讨 270
    六、有关中国史学史发展前景的思考 274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