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环境安全 > 环境保护 > 大气颗粒物与区域复合污染

浏览历史

大气颗粒物与区域复合污染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大气颗粒物与区域复合污染
  • 书号:9787030303707
    作者:贺克斌等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B5
  • 页数:464
    字数:553
    语种: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2/27
  • 所属分类:
  • 定价: ¥178.00元
    售价: ¥178.00元
  • 图书介质:
    按需印刷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围绕反映区域复合污染综合信息的大气颗粒物,总结了在华北、华东、华南和西南等典型地区,通过现场观测、实验室分析和模型模拟获得的一系列关于其污染特征、形成机制和来源识别的研究结果;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论述了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水溶性离子和含碳组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体现的大气复合污染本质;探讨了大气颗粒物与区域复合污染的控制。本书还介绍了大气颗粒物的基本性质、采样、分析表征和源解析方法。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流行病学等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科研院所及环境管理部门从事大气环境科学和大气污染控制的科技人员参考。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大气污染与大气颗粒物
    1.2 大气复合污染中的颗粒物
    1.2.1 复合污染与大气复合污染
    1.2.2 颗粒物与大气复合污染
    1.3 大气颗粒物的环境影响——从空气污染到气候变化
    1.3.1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3.2 对能见度的影响
    1.3.3 对水循环和气候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2章 大气颗粒物的基本特征
    2.1 粒径与粒径分布
    2.2 形貌
    2.3 化学组成
    2.4 光学特性
    2.4.1 光的散射和吸收
    2.4.2 化学消光
    2.5 大气过程与源汇机制
    2.5.1 来源与形成
    2.5.2 大气过程与去除
    参考文献
    第3章 大气颗粒物的采样方法
    3.1 概述
    3.2 环境采样
    3.2.1 质量浓度采样
    3.2.2 化学物种采样
    3.2.3 汞的采样
    3.2.4 常用的采样器
    3.3 源采样
    3.3.1 固定源
    3.3.2 流动源
    3.3.3 无组织排放
    3.4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第4章 大气颗粒物的分析表征
    4.1 概述
    4.2 大气颗粒物的浓度测定
    4.2.1 质量浓度
    4.2.2 粒数浓度
    4.2.3 浓度监测方法比较
    4.3 大气颗粒物的样品前处理
    4.4 无机元素
    4.5 离子组分
    4.5 离子组分
    4.5.1 比色法
    4.5.2 分光光度法
    4.5.3 离子色谱法
    4.6 含碳组分
    4.6.1 含碳组分总量
    4.6.2 水溶性有机碳
    4.6.3 有机组分单体
    4.7 化学组分的在线分析
    4.7.1 化学组分在线分析
    4.7.2 单粒子化学组分在线分析
    4.8 单颗粒显微分析
    4.8.1 形貌分析
    4.8.2 化学组分分析
    4.9 同位素分析
    4.9.1 碳同位素分析
    4.9.2 铅同位素分析
    参考文献
    第5章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识别与解析方法
    5.1 概述
    5.2 扩散模型法
    5.3 受体模型法
    5.3.1 富集因子法
    5.3.2 因子分析法
    5.3.3 化学质量平衡法
    5.3.4 PMF和UNMIX法
    5.3.5 多元线性回归法
    5.4 基于显微分析的源识别方法
    参考文献
    第6章 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6.1 概述
    6.2 中国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时空变化
    6.2.1 概况
    6.2.2 典型区域及特大城市的PM2.5浓度时空变化
    6.3 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时空变化
    6.3.1 概况
    6.3.2 PM_2.5浓度的时空变化
    6.3.3 北京PM_2.5与PM^10、TSP的浓度比较
    6.3.4 北京大气颗粒物的锯齿型变化
    6.3.5 北京奥运会期间PM_2.5浓度变化
    6.4 北美地区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时空变化
    6.5 欧洲和其他地区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时空变化
    6.5.1 欧洲
    6.5.2 其他地区
    参考文献
    第7章 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及其质量平衡
    7.1 概述
    7.2 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
    7.2.1 北京PM_2.5的化学组成
    7.2.2 不同地区PM_2.5的化学组成比较
    7.3 PM_2.5的化学物种构成方法
    7.4 PM_2.5的质量平衡
    7.4.1 总体质量平衡
    7.4.2 物种构成的季节与年际变化
    7.4.3 特殊时段的质量平衡
    7.5 PM_2.5中未鉴别成分的可能来源
    参考文献
    第8章 水溶性离子与大气复合污染
    8.1 概述
    8.2 北京地区水溶性离子长期污染特征
    8.2.1 无机离子时空变化特征
    8.2.2 有机离子浓度特征
    8.2.3 水溶性离子粒径分布
    8.2.4 水溶性离子的气-固分配特征
    8.2.5 水溶性离子与气态污染物及气象因素相关性分析
    8.2.6 水溶性离子与复合污染特征
    8.3 华北地区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北京奥运会案例
    8.3.1 观测点选择
    8.3.2 样品采集、分析与气象观测
    8.3.3 奥运会前后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
    8.4 珠三角广佛地区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
    8.4.1 采样点选取与样品采集
    8.4.2 水溶性离子浓度水平及化学组成
    8.4.3 粒径分布
    8.4.4 典型灰霾污染过程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
    参考文献
    第9章 含碳组分与大气复合污染
    9.1 概述
    9.2 大气颗粒物含碳组分污染特征
    9.2.1 北京及周边地区
    9.2.2 珠三角广佛地区
    9.2.3 国内外相关研究
    9.3 OC/EC相关性及二次有机气溶胶
    9.3.1 OC、EC相关性
    9.3.2 OC/EC比值
    9.3.3 二次有机碳SOC
    9.4 有机组分单体污染特征
    9.4.1 正构烷烃
    9.4.2 多环芳烃
    9.4.3 有机酸
    参考文献
    第10章 大气颗粒物与区域复合污染的来源识别
    10.1 概述
    10.2 基于受体模型的来源解析
    10.2.1 国内相关研究简述
    10.2.2 无机元素的来源——富集因子分析
    10.2.3 水溶性物种的来源——因子分析
    10.2.4 有机组分单体来源分析
    10.3 基于锯齿型规律的区域来源识别
    10.3.1 物理识别
    10.3.2 化学识别
    10.3.3 定量估算
    10.4 基于单颗粒显微分析的来源识别
    10.4.1 北京PM_10的来源
    10.4.2 宁波PM_2.5的来源
    参考文献
    第11章 大气颗粒物与区域复合污染的控制
    11.1 控制法规与标准
    11.1.1 美国
    11.1.2 其他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
    11.2 控制对策
    11.2.1 欧美经验
    11.2.2 中国实践
    11.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大气颗粒物研究相关的部分网络资源
    附录B 缩写词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