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全国高等院校医学实验教学规划教材之一,遵循系列教材编写总体要求,尝试将实验教学相对独立成不依赖于理论教学体系的实验教学改革新模式,使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操作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独立观察和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书分为4篇,包括细菌学、病毒学、其他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为方便教学,每一实验基本上都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实验结果、注意事项与思考题7个部分来编写,各实验所用染液、培养基与溶液等的配制均列在附录内,供读者查阅和参考。
本书适用于高等医药院校医学各专业本科生、专科生及研究生使用,也可作为医院检验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学校和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样章试读
目录
- 第一篇 细菌学
第一章 细菌形态与结构的观察
实验一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实验二 细菌不染色标本的观察
实验三 细菌染色标本的观察
实验四 细菌基本形态与特殊结构的观察
第二章 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
实验一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
实验二 细菌的接种技术
实验三 细菌的培养方法
实验四 细菌生长现象的观察
实验五 细菌的计数方法
第三章 细菌代谢产物的检测及鉴定
实验一 细菌毒素的检测
实验二 细菌生化反应鉴定
第四章 细菌感染的血清学试验
实验一 玻片凝集试验
实验二 肥达试验
实验三 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
实验四 荚膜肿胀试验
第五章 细菌的分布
实验一 自然界中细菌的检查
实验二 人体正常菌群的检查
第六章 消毒灭菌试验
实验一 热力灭菌法
实验二 紫外线杀菌法
实验三 滤过除菌法
实验四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杀菌试验
第七章 噬菌体的特异溶菌试验与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实验一 噬菌体的特异溶菌试验
实验二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第八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实验一 细菌变异现象的观察
实验二 细菌质粒的提取与转化
实验三 细菌R质粒的接合传递
第九章 细菌致病作用的测定
实验一 血浆凝固酶试验
实验二 透明质酸酶试验
实验三 链激酶试验
实验四 荚膜的致病作用
实验五 志贺菌侵袭力测定(Sereny试验)
实验六 内毒素的致病作用
实验七 外毒素的致病作用
第十章 菌种的保存及保管
第十一章 常见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一 病原性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二 粪便标本中致病性肠道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三 胃黏膜组织中幽门螺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四 厌氧芽孢梭菌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五 呼吸道感染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六 需氧芽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七 细菌L型的分离与鉴定
第二篇 病毒学
第十二章 病毒形态结构的观察
实验一 磷钨酸负染法
实验二 病毒包涵体的观察
第十三章 病毒的分离培养技术
第十四章 病毒数量与感染性的测定
实验一 空斑形成试验
实验二 TCID50测定
第十五章 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试验
实验一 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
实验二 中和试验
第十六章 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实验一 免疫电镜法检测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颗粒
实验二 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抗原、抗体
实验三 ELISA法检测HIV抗体筛选试验
实验四 蛋白印迹法检测HIV抗体确证试验
实验五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单纯疱疹病毒抗原
实验六 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查
第三篇 其他微生物
第十七章 支原体
实验一 肺炎支原体分离培养及菌落、形态观察
实验二 解脲脲原体分离培养
第十八章 立克次体
实验一 立克次体形态、结构的观察
实验二 外斐反应
第十九章 衣原体
实验一 衣原体分离培养技术
实验二 沙眼衣原体包涵体的观察
第二十章 螺旋体
实验一 螺旋体的形态观察
实验二 钩端螺旋体的动力观察
实验三 钩端螺旋体的分离培养
实验四 致病性螺旋体的血清学试验
第二十一章 真菌
实验一 真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实验二 真菌分离培养技术
实验三 临床标本中常见真菌的检查
第四篇 医学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
第二十二章 医学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
附录
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