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工程技术 > 机械工程 > 选用教材 机械工程测量学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选用教材 机械工程测量学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选用教材 机械工程测量学
  • 书号:7030073002
    作者:吴晓琳 郑叔芳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 页数:534
    字数:792000
    语种:中文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08-25
  • 所属分类:TH7 仪器、仪表
  • 定价: ¥45.00元
    售价: ¥35.55元
  • 图书介质: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集体编写,是一项教学改革成果。它整合了机械工程类专业的“互换性及技术测量”和“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两门课程的体系和教学内容,并根据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增加了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和测量理论内容。全书共分5篇,17章。第一篇机械工程测量基础,系统地讲述了机械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第二篇测量标准及互换性,讲述了各类公差标准及互换性;第三篇测量系统,简述了测量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种类,重点讲述了各类传感器和计算机辅助测试;第四篇测量理论,讲述了测量系统的数学模型、可测性理论、测试确定性理论及测试可靠性理论;第五篇测量应用,主要介绍了几何量测量、力测量和振动测量。本书是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的教材。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第一篇 机械工程测量基础
    第一章 概论
    1?1 机械工程测量学的任务与对象
    1?2 机械工程测量的主要要求及其指标
    1?3 机械工程测量学的内容
    1?4 机械工程测量学的发展
    第二章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2?1 测量误差及其分类
    2?1?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2?1?2 测量误差的来源
    2?1?3 测量误差的分类
    2?2 粗大误差及其剔除
    2?2?1 粗大误差剔除的拉依达准则
    2?2?2 粗大误差剔除的肖维勒准则
    2?2?3 粗大误差剔除的格拉布斯准则
    2?2?4 粗大误差剔除的狄克逊准则
    2?3 系统误差及其修正
    2?3?1 系统误差的特点
    2?3?2 恒值系统误差的辨识和修正
    2?3?3 变值系统误差的辨识和修正
    2?4 随机误差及其处理
    2?4?1 随机误差的分布
    2?4?2 正态分布随机误差的评定
    2?4?3 随机误差的削弱方法
    2?5 测量误差的评价指标
    2?5?1 测量误差的传统评价指标
    2?5?2 测量误差评价指标与各类测量误差的关系
    2?5?3 测量误差的新评价指标
    2?6 测量误差的综合
    2?6?1 测量误差的传递
    2?6?2 测量误差综合的参数法
    2?6?3 测量误差综合的分布法
    第二篇 测量标准及互换性
    第三章 概念及原理
    3?1 质量保证体系
    3?1?1 质量保证体系系列标准的产生
    3?1?2 ISO 9000系列标准的制定及基本内容
    3?1?3 世界各国采用和执行ISO 9000系列标准的概况
    3?2 互换性原则
    3?2?1 互换性种类
    3?2?2 互换性生产的作用
    3?2?3 互换性简史
    3?3 标准化原则
    3?3?1 标准的种类
    3?3?2 标准的极别
    3?3?3 标准化的经济效益
    3?4 优化原则
    3?4?1 优先数系的起源
    3?4?2 优先数系的原理及数学特征
    3?4?3 优先数系的使用特点
    第四章 尺寸公差标准及检测
    4?1 基本概念
    4?1?1 基本术语与定义
    4?1?2 公差制度及公差标准的发展概况
    4?2 公差与配合的标准化
    4?2?1 尺寸公差的标准化
    4?2?2 基本偏差的标准化
    4?2?3 配合的标准化
    4?3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4?3?1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原则和方法
    4?3?2 基准制的选择
    4?3?3 公差等级的选择
    4?3?4 配合的选择
    4?4 公差与配合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4?5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4?5?1 光滑工件的测量验收
    4?5?2 光骨极限量规
    第五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形状和位置误差测量
    5?1 概述
    5?2 形状和位置误差
    5?2?1 形状误差
    5?2?2 位置误差
    5?2?3 基准的建立和体现
    5?3 形状和位置公差
    5?3?1 形状公差
    5?3?2 位置公差
    5?3?3 跳动公差
    5?4 形位公差和尺寸公差之间的关系
    5?4?1 相关要求
    5?4?2 独立原则
    5?5 形位公差的选用
    5?6 形位误差的检测
    5?6?1 与理想要素比较原则
    5?6?2 测量坐标值原则
    5?6?3 测量特征参数原则
    5?6?4 测量跳动原则
    5?6?5 控制实效边界原则
    第六章 表面粗糙度标准及其测量
    6?1 基本概念
    6?1?1 零件表面形貌误差
    6?1?2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6?1?3 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术语和评定基准
    6?2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
    6?2?1 与高度特性有关的评定参数
    6?2?2 与间距特性有关的评定参数
    6?2?3 与形状特性有关的评定参数
    6?3 表面粗糙度标准及其选用
    6?3?1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数值
    6?3?2 表面粗糙度特必玳号及其在图样上的标注
    6?3?3 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择
    6?4 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6?4?1 比较法
    6?4?2 光切法
    6?4?3 干涉法
    6?4?4 针描法
    第七章 典型零件的结合及互换性
    7?1 典型零件结合的特点及互换性要求
    7?2 滚动轴承与轴、外壳孔配合的互换性及标准
    7?2?1 滚动轴承的精度等级及其应用
    7?2?2 滚动轴承与轴、外壳孔的配合特点
    7?2?3 轴、外壳孔公差带的选用
    7?3 圆锥结合的互换性、标准及检测
    7?3?1 圆锥结合的特点及基本参数
    7?3?2 圆锥各参数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
    7?3?3 圆锥公差及给定方法
    7?3?4 圆锥配合
    7?3?5 圆锥测量
    7?4 键结合的互换性、标准及检测
    7?4?1 平键结合的互换性、标准及检测
    7?4?2 矩形花键结合的互换性、标准及检测
    7?5 螺纹结合的互换性、标准及检测
    7?5?1 概述
    7?5?2 普通螺纹的互换性特点
    7?5?3 中径总公差和作用中径
    7?5?4 普通螺纹精度设计
    7?5?5 梯形螺纹公差
    7?5?6 机床梯形螺纹丝杆和螺母的公差
    7?5?7 螺纹测量
    7?6 渐形线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及标准
    7?6?1 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
    7?6?2 影响齿轮传动的误差和公差
    7?6?3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的应用
    第三篇 测量系统
    第八章 测量系统的组成
    8?1 概述
    8?1?1 测量系统的基本组成
    8?1?2 测量系统的分类
    8?2 机械测量系统
    8?2?1 游标类量具
    8?2?2 螺旋测微类量仪具
    8?2?3 齿轮齿条传劝类量具
    8?2?4 杠杆传动类量仪
    8?2?5 扭簧传动式量仪
    8?3 光学机械测量系统
    8?3?1 光学机械测量系统的种类和组成
    8?3?2 几何光学测量系统
    8?3?3 干涉光学测量系统
    8?4 气动测量系统
    8?4?1 气动测量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8?4?2 气动测量部件
    8?5 电测系统
    8?5?1 电测系统的组成
    8?5?2 电测系统的分类
    第九章 传感器
    9?1 概述
    9?1?1 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
    9?1?2 传感器的组成和分类
    9?1?3 对传感器的要求
    9?1?4 传感器的发展
    9?2 传感器的性能和指标
    9?2?1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9?2?2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9?3 电阻式传感器
    9?3?1 电位计式传感器
    9?3?2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9?4 电感式传感器
    9?4?1 变磁阻式电感传感器
    9?4?2 涡流式电感传感器
    9?4?3 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
    9?5 电容式传感器
    9?5?1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9?5?2 电容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9?6 压电式传感器
    9?6?1 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9?6?2 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9?6?3 压电式传感器的应用
    9?7 半导体传感器
    9?7?1 霍尔式传感器
    9?7?2 固态图像传感器
    9?8 激光传感器
    9?8?1 激光的特性
    9?8?2 激光干涉测长技术
    9?8?3 激光全息干涉测量技术
    9?8?4 激光衍射测量技术
    9?8?5 激光准直测量技术
    9?9 光纤传感器
    9?9?1 光纤传感器的分类
    9?9?2 光纤的传光原理
    9?9?3 光纤传感器的应用
    9?9?4 光纤传感器的特点
    9?10 数字式传感器
    9?10?1 编码盘
    9?10?2 光栅
    9?10?3 感应同步器
    9?10?4 细分技术
    9?11 传感器的选用
    第十章 计算机辅助测试
    10?1 概述
    10?1?1 典型组成
    10?1?2 应用实例
    10?1?3 CAT的特点
    10?1?4 CAT与选进制造技术
    10?1?5 CAT的发展
    10?2 CAT系统体系结构
    10?2?1 第一代CAT体系结构
    10?2?2 第二代CAT体系结构
    10?2?3 分布式CAT体系结构
    10?2?4 内含式CAT系统结构
    10?2?5 微型化CAT系统结构
    10?3 CAT系统接口
    10?3?1 模拟量转换
    10?3?2 接口
    1064 CAT总线
    10?4?1 概述
    10?4?2 GP-IB总线
    *10?4?3 CAMAC总线
    *10?4?4 VXI总线
    10?5 CAT软件
    10?5?1 CAT平台
    10?5?2 CAT程序语言
    第四篇 测量理论
    第十一章 测量系统与信号的数学模型
    11?1 概述
    11?1?1 测量过程的信号与系统
    11?1?2 物理系统与数学模型
    11?1?3 近似性与指导性
    11?1?4 时域、复域和频域
    11?2 静态确定性模型
    11?2?1 模拟量与数字量
    11?2?2 单变量与多变量
    11?2?3 布尔量与布尔代数
    11?3 动态确定性模型
    11?3?1 单变量连续模型
    *11?3?2 单变量离散模型
    *11?3?3 多变量连续模型
    *11?3?4 多变量离散模型
    11?4 静态随机模型
    11?4?1 单连续随机变量及其函数
    11?4?2 单离散随机变量及其函数
    11?4?3 多连续随机变量及其函数
    11?4?4 多离散随机变量及其函数
    *11?5 动态随机模型
    11?5?1 时域模型——相关函数
    11?5?2 频域模型
    *11?6 模糊集模型
    第十二章 可测性理论
    12?1 基本概念
    12?1?1 测试模型与测试集
    12?1?2 可测性
    12?1?3 可测性指标
    12?2 模拟系统测试模型
    12?2?1 模拟系统可测性
    12?2?2 欠约束测试模型
    12?2?3 这约束测试模型
    12?3 数字系统测试模型
    12?3?1 数字系统可测性
    12?3?2 通路敏化法
    12?3?3 布尔差分法
    12?4 模糊系统测试模型
    12?4?1 模糊系统模型
    12?4?2 模糊测试模型
    12?4?3 模糊测试与专家系统
    第十三章 测试确定性理论
    13?1 基本概念
    13?2 判决过程及其模型
    13?2?2 最大概率判决准则
    13?2?3 最小平均代价判决准则
    *13?2?4 抽检判决
    13?3 估值理论
    13?3?1 静态估值
    13?3?2 动态估值
    第十四章 测试系统可靠性理论
    14?1 基本概念
    14?2 可靠性计算
    14?3 元件的降额和筛选
    14?3?1 元件的降额
    14?3?2 元器件的筛选
    14?4 自检技术
    14?4?1 自检的目的
    14?4?2 自检的技术指标
    14?4?3 自检方法
    14?5 容错技术
    14?5?1 硬件冗余
    14?5?2 信息冗余
    14?5?3 时间冗余
    14?6 抗干扰技术
    14?6?1 概念
    14?6?2 干扰的来源和种类
    14?6?3 干扰方式
    14?6?4 抗干扰措施
    第五篇 测量应用
    第十五章 几何量测量
    15?1 几何量模拟式电测量仪
    15?1?1 模拟式电测量仪的组成
    15?1?2 电动测微仪
    15?2 几何量数字式电测量仪
    15?2?1 数字式电测量仪的组成
    15?2?2 数模式电测量仪实例——一种光栅式齿轮单面啮合检查仪
    15?3 测量坐标系和自由度
    15?3?1 测量坐标系
    15?3?2 测量自由度
    15?4 机械坐标系
    15?4?1 以机械平面为主构成机械坐标系
    15?4?2 以机械轴线为主构成机械坐标系
    15?5 光学坐标系
    15?5?1 光学坐标系的组成
    15?5?2 学光坐标系的设计和建立
    15?5?3 光学坐标系测量
    15?5?4 激光坐标系
    15?6 三坐标测量机
    15?6?1 概述
    15?6?2 机械结构及测量系统
    15?6?3 测量数据处理
    15?6?4 数控机床的三坐标测量
    第十六章 力测量
    16?1 力传感器
    16?1?1 常用的测力方法
    16?1?2 弹性变形式力传感器
    16?1?3 电容式力传感器
    16?2 多维力测量
    16?2?1 多维测力仪的结构和原理
    16?2?2 多维力测量的测量误差
    16?3 测力仪的动力学分析
    16?3?1 测力仪的动力学系统
    16?3?2 测力仪的动特性
    16?3?3 测力仪动态测量误差的补偿
    第十七章 振动测量
    17?1 概述
    17?2 拾振器
    17?2?1 惯性式拾振器的工作原理与动力学模型
    17?2?2 压电式加速度计
    17?2?3 磁电式速度计
    17?2?4 拾振器的正确选择
    17?3 振动分析仪器与测量系统
    17?3?1 模拟式频率分析仪
    17?3?2 模拟数字混合式分析仪
    17?3?3 数字式频谱分析仪
    17?4 机械阻抗试验
    17?4?1 机械阻抗的基本概念
    17?4?2 机械阻抗实验方法
    习题
    参考文献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