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我国典型半荒漠与荒漠生态系统中啮齿动物分类、啮齿动物地理分布、啮齿动物种群、群落及其在不同干扰和尺度下的生态学、啮齿动物的危害与防治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方法方面,在传统的动物分类学、动物地理学和动物种群和群落生态学的基础上,融合了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干扰生态学、保护生物学、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多个新兴学科门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着重强调在大尺度下对生态科学问题的综合思考。分析方法方面,既有传统线性方法,也应用了分形分析、小波分析等非线性方法。
本书可供从事草业科学、动物生态学、野生动物管理学、保护生物学、植物保护学等专业领域的研究、教学、生产部门的科技人员和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参考。
样章试读
目录
-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研究区域的自然概况及区域特征
第一节 地理与地貌特征
一、高原型地貌
二、鄂尔多斯高平原
三、阴山山地
四、贺兰山-桌子山山地
五、河套平原
第二节 土壤与植被特征
一、土壤特征
二、植被特征
第三节 气候特征
一、气温
二、降水
第四节 人类生产和活动特征
一、草地面积、载畜量及生产力现状
二、人类生产活动对草地的影响
第五节 生态系统退化特征
一、区域退化的特征
二、三个典型区域内退化生态系统特征
第二章 研究区域内啮齿动物的分类研究
第一节 兔形目(Lagomorpha)
一、兔科(Leporidae)
二、鼠兔科(Ochotonidae)
第二节 啮齿目(Rodentia)
一、松鼠科(Sciuridae)
二、仓鼠科(Cricetidae)
三、跳鼠科(Dipodidae)
四、鼠科(Muridae)
第三节 半荒漠与荒漠区啮齿动物染色体分类研究
一、棕背*染色体组型分析
二、五趾跳鼠染色体组型分析
三、北方田鼠染色体组型分析
四、草原黄鼠染色体畸变研究
五、长尾仓鼠染色体组型分析
六、大仓鼠染色体组型分析
七、中华鼢鼠染色体组型分析
八、花鼠染色体组型分析
九、黑线毛足鼠染色体组型分析
十、长爪沙鼠染色体组型分析
十一、大林姬鼠染色体组型分析
十二、褐家鼠染色体组型分析
十三、小白鼠、小家鼠染色体组型比较研究
十四、家兔染色体组型分析
第四节 内蒙古五趾跳鼠种下分类研究
第三章 研究区域内啮齿动物分布与地理区划
第一节 啮齿动物分布特征
第二节 啮齿动物分布类型
第三节 啮齿动物地理区划
第四章 啮齿动物的群落分类与分布研究
第一节 群落命名与分类
一、啮齿动物群落分类与命名方法
二、研究区啮齿动物群落分类
第二节 群落分布特征及其多样性研究
一、群落结构与分布
二、群落相似性分析
三、群落多样性与均匀性
四、群落的排序分析
第三节 群落与主要鼠种的GIS分析
一、研究区主要鼠种的GIS分析
二、研究区啮齿动物群落的GIS分析
第四节 群落分布特征与区域内退化生态系统的关联
一、地带性啮齿动物群落格局的变化特征
二、地带性鼠类群落变化与退化生态系统的联系
第五章 人为干扰下荒漠啮齿动物群落格局的动态研究
第一节 不同干扰条件下啮齿动物群落格局
一、不同尺度上群落格局的干扰动态
二、不同干扰下群落格局的季节动态
三、群落格局的变动趋势分析
第二节 不同干扰条件下啮齿动物群落敏感性反应研究
第三节 不同干扰条件下啮齿动物群落的尺度研究
一、群落格局干扰效应的多尺度研究
二、不同干扰下群落格局的尺度效应分析
三、不同干扰下群落相似性的多尺度分析
四、不同干扰下群落均匀性的分形分析
五、不同干扰下群落多样性的小波分析
第四节 不同干扰条件下群落与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一、啮齿动物群落与植物群落的相关性
二、啮齿动物群落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
第五节 不同干扰条件下群落优势种生态位研究
一、荒漠啮齿动物生态位测度比较
二、不同干扰下荒漠啮齿动物生态位特征
三、几个与生态位相关概念的讨论
第六章 研究区域内鼠害危害类型及其治理对策的研究
第一节 研究区域内主要害鼠的分布特征
第二节 研究区域内主要害鼠的危害特征
一、鼠害危害特点
二、鼠害成因分析
第三节 研究区域内鼠害危害类型及其分布
第四节 研究区域内鼠害的治理对策
参考文献
后记
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