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粮以安为先。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特别从它们的相互关系的层面上,从历史变迁、资源约束、国际环境、政策选择等方面,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做了客观的分析,并提出了未来粮食安全可供选择的政策框架。
本书可供经济学工作者、经济类高等院校的师生、相关工作部门研究人员参考、阅读。
样章试读
目录
- 序
前言
第一章 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前提
第一节 粮食及其生产的重要性
第二节 粮食安全的概念及其演变
第三节 粮食安全的指标体系
第四节 典型观点述评
第二章 粮食安全问题的理论渊源
第一节 古典经济学的农业基础论
第二节 马克思的农业“第一个前提”理论
第三节 列宁、斯大林的农业基础论
第四节 毛泽东的农业“第一位”思想
第五节 邓小平的“农业是根本”理论
第三章 粮食安全的历史借鉴
第一节 世界历史上的饥荒:俄国和中国
第二节 一场未遂的危机和一项政策的生成
第三节 大饥荒:新中国粮食安全危机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粮食安全问题的回顾
第五节 艾尔·基琼火山爆发的长波
第四章 粮食安全的资源约束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布朗命题”的挑战
第二节 人地矛盾:一个永恒的结
第三节 命脉危机:粮食安全的心腹之患
第四节 环境污染:粮食安全的生态赤字
第五节 中国不会使世界挨饿:对布朗的回应
第六节 粮食安全木桶上的短板:矛盾的再阐释
第五章 粮食安全的市场逻辑
第一节 布罗代尔的市场逻辑
第二节 市场中的信息:莫里斯的解释
第三节 速水-神门模型与农民理性
第四节 WTO与粮食安全外部化
第六章 趋势分析与政策选择
第一节 粮食生产波动趋势分析
第二节 粮食需求增长趋势分析
第三节 粮食供需平衡分析
第四节 未来粮食安全战略的政策选择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农民、资源与中国农业增长转型
附录二 中国粮食问题:博弈均衡与体制选择
附录三 中国未来粮食安全论——兼评莱斯特·布朗的《谁来养活中国》
附录四 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文明
附录五 传统粮食主产区的“三农”出路解析
附录六 中国农业文明再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