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社科/经管/语言/法律 > 语言学 > 外国语言学 > 言语行为语力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浏览历史

言语行为语力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言语行为语力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 书号:9787030418975
    作者:段芸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A5
  • 页数:256
    字数:265
    语种: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9/25
  • 所属分类:
  • 定价: ¥68.00元
    售价: ¥53.72元
  • 图书介质:
    按需印刷 电子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传统的经典言语行为理论研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1)缺乏“言则行”的理据。2)轻视取效行为。3)没有给出“语力”的确切定义。4)对社会文化因素关注不够。为了探寻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我们借助于认知语言学中的力量-动态模型,结合社会文化和语境等语用因素,构建了一个言语行为的语力-动态模型,并设计了一个言语行为的语力-动态模型图。经研究发现:1)在语力-动态模型下,我们可以对语力做出一个更为清晰合理的定义。2)社会文化因素能更清晰地解释语力的构成成分、力的作用原理、以及在力的作用下听话者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社会文化因素不仅影响着语力,而且也影响着取效行为,更重要的是它突显了语力-动态模型的语用特点。3)言语行为的语力也有大小的区别。4)取效行为与语力大小的适切性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5)语力、取效行为和“言则行”三个问题是以语力为核心的有内在关联的一个整体。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丛书序 i

    序 iii

    前言 v

    Preface ix

    第1章 绪论 1

    1.1 引言 1

    1.2 问题的提出 3

    1.3 本书的研究思路和结构 5

    第2章 言语行为理论 7

    2.1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7

    2.1.1 叙述句和施为句 7

    2.1.2 言语行为三分说 9

    2.2 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 11

    2.2.1 概况 11

    2.2.2 言语行为的分类 12

    2.2.3 间接言语行为 16

    2.3 利奇的言语行为观 21

    2.4 梅伊的言语行为观 25

    2.5 斯威彻尔的言语行为观 27

    2.6 语用问题的认知研究 29

    2.7 言语行为理论的认知研究 34

    2.8 小结 37

    第3章 对经典言语行为理论的思考 39

    3.1 “言则行”缺乏理据 39

    3.2 轻视取效行为 39

    3.3 “语力”缺乏清晰概念 40

    3.4 对社会文化因素关注不够 41

    3.5 小结 43

    第4章 认知语言学理论及其运用 45

    4.1 范畴理论 45

    4.1.1 范畴与范畴化 45

    4.1.2 经典理论 46

    4.1.3 原型理论 48

    4.1.4 原型理论与语言研究 55

    4.2 隐喻理论 58

    4.2.1 隐喻的认知本质和工作机制 58

    4.2.2 隐喻的特征 61

    4.2.3 隐喻的分类 63

    4.2.4 隐喻成立的基础 67

    4.2.5 隐喻理论与语言研究 70

    4.3 框架理论 73

    4.3.1 框架与图样 73

    4.3.2 框架理论与语言研究 78

    4.4 力量–动态理论 81

    4.4.1 力量–动态模型中的基本概念 81

    4.4.2 力量–动态模型中力的类型与语言研究 83

    4.4.3 情态动词的力量–动态结构 93

    4.4.4 语篇中的力量–动态结构 94

    4.5 小结 95

    第5章 语力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96

    5.1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语力 96

    5.2 构建言语行为的语力–动态模型 97

    5.3 语料的选择 102

    5.3.1 经典言语行为理论语料的局限性 102

    5.3.2 社会文化因素决定语料的范围 105

    5.3.3 从原型理论来看本书语料的选择 107

    5.4 语力–动态模型框架下社会文化因素与语力关系分析 108

    5.4.1 听话者的内心需求与语力 108

    5.4.2 礼貌因素与语力 116

    5.4.3 认同感与语力 121

    5.4.4 真诚与语力 126

    5.4.5 幽默因素与语力 130

    5.4.6 讲话双方的社会地位与语力 133

    5.4.7 汉文化与语力 143

    5.5 小结 156

    第6章 语力大小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158

    6.1 语力有大小的区别 158

    6.1.1 塞尔的观点 158

    6.1.2 利奇的观点 160

    6.2 语力大小的语言表达式 161

    6.2.1 级差系统 161

    6.2.2 语力的级差表达式 165

    6.3 语力大小的认知识解 172

    6.3.1 等级意象图式与孤立型语力级差表达式 173

    6.3.2 原型理论与注入型语力级差表达式 179

    6.3.3 数量象似性原则与重复型语力级差表达式 186

    6.3.4 其他语力级差表达式的认知识解 190

    6.4 取效行为与语力大小的适切性 195

    6.5 小结 199

    第7章 结论 201

    7.1 主要发现 201

    7.2 对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启示 205

    7.3 对亲子教育研究的启示 207

    7.4 思考和建议 212

    参考文献 214

    后记 230

    图 目 录

    图4.1 隐喻的工作机制 59

    图4.2 LIFE AS JOURNEY概念映射图 60

    图4.3 [买]的框架 75

    图4.4 [商业事件]框架 76

    图4.5 力量–动态模型的基本元素 82

    图4.6 力量–动态模型 82

    图4.7 冲击变化的力量–动态模型 86

    图4.8 平衡变化的力量–动态模型 88

    图4.9 次要的稳定状态的力量–动态模型 89

    图4.10 心理力量–动态模型1 90

    图4.11 心理力量–动态模型2 91

    图4.12 社会力量–动态模型 92

    图5.1 语力–动态模型 100

    图5.2 内心需求的语力–动态模型1 110

    图5.3 内心需求的语力–动态模型2 112

    图5.4 内心需求的语力–动态模型3 114

    图5.5 礼貌因素的语力–动态模型 120

    图5.6 文化认同感的语力–动态模型 125

    图5.7 真诚的语力–动态模型 128

    图5.8 幽默的语力–动态模型 132

    图5.9 社会地位的语力–动态模型1 134

    图5.10 [贾母错怪王夫人]框架 137

    图5.11 社会地位的语力–动态模型2 138

    图5.12 社会地位的语力–动态模型3 139

    图5.13 社会地位的语力–动态模型4 140

    图5.14 社会地位的语力–动态模型5 142

    图5.15 中庸之道的语力–动态模型 150

    图5.16 孝道的语力–动态模型 155]]>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