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以坝肩坝基高边坡软弱岩带和硬脆性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大尺度原位压缩蠕变试验、原位剪切流变试验和不同加卸载应力路径三轴蠕变试验,系统研究了软弱岩带和硬脆性岩体的压缩蠕变特征、剪切流变特性和流变破坏机制,揭示出软弱岩带和硬脆性岩体的流变力学特性和流变强度的变化规律;通过流变理论研究,建立了软弱岩带的变参数流变损伤模型和硬脆性岩体的非线性粘弹塑性流变模型,开发编制了相应的流变计算分析程序,有效指导高边坡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建立了高边坡岩体流变参数的解析反演、解析-智能反演和改进二次粒子群反演方法,反演获得坝区岩体的流变力学参数;应用先进的网络编程技术和网络数据库开发技术开发出高边坡监测智能分析网络系统,实现了对大型高边坡监测信息和观测数据实时管理与智能化的自动分析处理。
目录
- 《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著作丛书》序
《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著作丛书》编者的话
前言
主要符号说明
第l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书主要研究成果
第2章 高边坡软弱岩带的原位流变试验与分析研究
2.1 引言
2.2 软弱岩带原位压缩蠕变试验及分析
2.2.1 试验对象和试验点地质条件
2.2.2 原位压缩蠕变试验的加载与测试方法
2.2.3 原位压缩蠕变试验结果分析
2.3 软弱岩带压缩蠕变长期承载能力分析
2.3.1 等时应力一应变曲线
2.3.2 压缩荷载一变形等时簇曲线
2.3.3 压缩蠕变长期承载力
2.4 软弱岩带原位剪切流变试验及分析
2.4.1 试验对象与试验点地质条件
2.4.2 试验设备安装与试验程序
2.4.3 原位剪切流变试验结果分析
2.5 软弱岩带的长期抗剪强度
2.5.1 剪切流变长期强度
2.5.2 剪切流变试验抗剪强度
2.5.3 长期抗剪强度
2.6 小结
第3章 软弱岩带的变参数流变损伤模型与计算程序开发
3.1 引言
3.2 软弱岩带的蠕变变形特征
3.2.1 黏弹性性质
3.2.2 黏塑性性质
3.2.3 流变损伤性质
3.3 软弱岩带的流变损伤演化方程
3.3.1 流变损伤演化方程
3.3.2 流变损伤判别条件
3.4 软弱岩带的变参数流变损伤模型
3.4.1 流变损伤模型的本构方程
3.4.2 流变损伤模型的蠕变方程
3.4.3 流变损伤模型的松弛方程
3.4.4 流变损伤模型的三维表达式
3.5 软弱岩带的变参数流变损伤计算程序
3.5.1 流变损伤模型的差分形式
3.5.2 流变损伤计算程序的开发
3.5.3 流变损伤计算程序的验证
3.6 小结
第4章 高边坡硬脆性岩体的原位流变试验与分析研究
4.1 引言
4.2 硬脆性岩体原位压缩蠕变试验及分析
4.2.1 试验对象与试验点地质条件
4.2.2 试验加载分级与设备安装
4.2.3 原位压缩蠕变试验结果分析
4.2.4 压缩蠕变长期承载能力分析
4.3 硬脆性岩体原位剪切流变试验及分析
4.3.1 试验对象与试验点地质条件
4.3.2 试验设备安装与试验流程
4.3.3 原位剪切流变试验结果分析
4.3.4 硬脆性岩体的长期抗剪强度
4.3.5 硬脆性岩体的剪切流变经验方程
4.3.6 硬脆性岩体的剪切流变模型
4.4 硬脆性岩体的三轴蠕变试验及分析
4.4.1 常规三轴试验
4.4.2 不同加卸载应力路径的三轴蠕变试验
4.4.3 硬脆性岩体的三轴蠕变长期强度
4.4.4 三轴蠕变试验结论
4.5 硬脆性岩体的三轴蠕变破坏机制
4.5.1 常规三轴试验破坏形式
4.5.2 三轴蠕变破坏形式
4.5.3 三轴蠕变破坏机制
4.5.4 研究结论
4.6 小结
第5章 硬脆性岩体的非线性流变模型与计算程序开发
5.1 引言
5.2 考虑加载历史的蠕变曲线处理方法
5.3 硬脆性岩体的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模型
5.3.1 非线性流变模型的建立
5.3.2 非线性流变模型的本构方程
5.3.3 非线性流变模型的蠕变方程
5.3.4 非线性流变模型的松弛特性
5.3.5 非线性流变模型的三维表达形式
5.3.6 蠕变分段函数判别准则
5.4 硬脆性岩体的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计算程序
5.4.1 流变模型的差分形式
5.4.2 流变模型计算程序的开发
5.4.3 非线性流变计算程序的验证
5.5 小结
第6章 高边坡岩体流变参数的反演分析研究
6.1 引言
6.2 岩体黏弹性变形的解析分析
6.2.1 刚性承压板下岩体的黏弹性变形计算
6.2.2 柔性承压板下岩体的黏弹性变形计算
6.3 岩体流变参数的解析反演方法
6.3.1 设计变量与目标函数
6.3.2 解析反演的基本方法
6.3.3 解析反演的技术路线
6.4 岩体流变参数的解析一智能反演方法
6.4.1 解析一智能反演的基本方法
6.4.2 解析智能反演的技术路线
6.4.3 解析一智能反演方法的具体应用
6.5 岩体流变参数的改进二次粒子群反演方法
6.5.1 粒子群算法原理
6.5.2 流变参数改进二次粒子群反演
6.5.3 改进二次粒子群反演方法的验证
6.5.4 大岗山软弱岩带流变参数的改进二次粒子群反演
6.6 小结
第7章 大岗山高边坡开挖稳定三维非线性流变数值计算分析
7.1 引言
7.2 计算条件
7.3 坝区初始地应力场的反演
7.4 边坡开挖流变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7.4.1 边坡开挖位移场变化规律
7.4.2 边坡开挖应力场变化规律
7.4.3 边坡开挖塑性区分布规律
7.4.4 边坡开挖损伤区分布规律
7.5 小结
第8章 高边坡监测智能分析网络系统开发及应用
8.1 引言
8.2 系统开发目标与总体设计要求
8.2.1 系统研发目标
8.2.2 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8.3 系统开发流程
8.4 系统运行模式与架构
8.4.1 C/S结构
8.4.2 SQLServer2000数据库系统
8.4.3 ADO数据库访问技术
8.5 系统构成及主要功能
8.5.1 系统构成
8.5.2 系统丰要功能
8.6 边坡变形预测分析模型及在系统中的实现
8.6.1 边坡变形预测分析模型
8.6.2 边坡变形预测的逐步回归分析及系统实现
8.7 边坡监测智能分析网络系统的工程应用
8.7.1 系统在龙滩水电站高边坡丁程中的应用
8.7.2 系统在锦屏一级水电站高边坡工程中的应用
8.8 小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