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地球天文 > 地理 > 自然地理 > 中国生态系统碳收支及碳汇功能——理论基础与综合评估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中国生态系统碳收支及碳汇功能——理论基础与综合评估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中国生态系统碳收支及碳汇功能——理论基础与综合评估
  • 书号:9787030367181
    作者:于贵瑞,何念鹏,王秋凤
  • 外文书名:Carbon Budget and Carbon Sink of Ecosystems in China:Theoretical Basic an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328
    字数:460
    语种:汉语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3/28
  • 所属分类:
  • 定价: ¥482.00元
    售价: ¥380.78元
  • 图书介质:
    按需印刷 电子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基于国内外相关领域近几十年的研究成果,从区域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与排放现状、中国区域陆地和海洋碳收支及其全球意义等角度,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区域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及其碳汇功能。全书分3篇,共15章,基本反映了我国目前在上述各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书可作为从事碳循环和碳汇功能研究的相关科研人员的重要参考书籍,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研究生的教材使用。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前言
    摘要
    第一篇 区域尺度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第一章 中国区域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碳收支评估的研究进展与科技问题
    1.1 引言
    1.2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碳收支研究的科技需求和社会需求
    1.3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碳收支评估研究的历史回顾
    1.4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碳收支研究进展与科技问题
    1.5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碳收支评估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评估的理论基础与概念框架
    2.1 引言
    2.2 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速率和增汇潜力分析的理论基础
    2.3 陆地生态系统增汇途径及其增汇潜力的概念框架
    2.4 生态系统固碳速率和增汇潜力计量方法的科学基础
    2.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评估技术与方法概论
    3.1 引言
    3.2 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的方法论体系
    3.3 全球尺度碳收支评估方法
    3.4 典型生态系统碳收支的评估技术和方法
    3.5 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评估技术与方法
    3.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碳汇的计量与认证方法
    4.1 引言
    4.2 基于IPCC规则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计量方法
    4.3 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碳收支影响的评价方法
    4.4 陆地生态系统的CDM项目碳汇认证方法
    4.5 区域尺度生态系统固碳潜力和强度的计量
    4.6 陆地生态系统增汇效果和潜力计量的不确定性来源
    4.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增汇的技术原理及其可行性分析
    5.1 引言
    5.2 陆地生态系统碳增汇的生态途径及其技术原理
    5.3 人为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管理措施和技术
    5.4 陆地生态系统增汇措施的技术与经济可行性
    5.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篇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与碳排放
    第六章 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的土壤和植被碳储量及其空间格局
    6.1 引言
    6.2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6.3 中国区域的土壤碳储量及其空间格局
    6.4 中国区域的植被碳储量及其空间格局
    6.5 中国主要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
    6.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七章 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呼吸排放与碳汇强度及其空间格局
    7.1 引言
    7.2 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总碳吸收的时空格局
    7.3 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碳吸收的时空格局
    7.4 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呼吸碳排放的时空格局
    7.5 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时空格局
    7.6 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强度的时空格局
    7.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八章 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碳排放速率及其时空格局
    8.1 引言
    8.2 土壤呼吸碳排放速率的影响因素
    8.3 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碳排放速率的时间变化
    8.4 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碳排放速率的空间分布格局
    8.5 中国区域土壤呼吸在碳平衡中的作用
    8.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九章 中国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陆地碳收支的影响
    9.1 引言
    9.2 中国区域LUCC的时空特征
    9.3 过去300年中国区域LUCC对陆地碳收支的影响
    9.4 近30年来中国区域LUCC对陆地碳收支的影响
    9.5 中国区域LUCC对陆地碳收支影响评估的不确定性
    9.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章 中国区域主要干扰因素对森林碳排放的影响
    10.1 引言
    10.2 中国区域森林干扰的主要类型及其发生情况
    10.3 中国森林干扰直接碳排放的估算方法
    10.4 中国区域森林干扰直接碳排放的综合评估
    10.5 干扰对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与碳汇功能的影响
    10.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中国区域土壤侵蚀和河流的碳输出及其时空格局
    11.1 引言
    11.2 土壤碳侵蚀方式
    11.3 中国区域主要河流碳输出
    11.4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篇 中国陆地和海洋碳收支及其全球意义
    第十二章 地球系统碳循环及其各圈层间的碳交换速率
    12.1 引言
    12.2 全球碳库储量及其循环过程
    12.3 全球碳循环的主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2.4 自然和人文因素驱动下的全球碳储量及其循环通量
    12.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中国区域陆地和海洋碳储量及其全球意义
    13.1 引言
    13.2 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碳储量
    13.3 中国区域海洋生态系统碳库的碳储量
    13.4 中国区域岩石圈碳库储量及其空间格局
    13.5 中国区域的化石燃料碳库储量及其全球意义
    13.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中国区域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碳收支速率及其全球意义
    14.1 引言
    14.2 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全球意义
    14.3 自然干扰和河流运移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
    14.4 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
    14.5 中国区域海洋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全球意义
    14.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中国区域陆地和海洋碳储量及其碳汇功能综合评估
    15.1 引言
    15.2 中国生态系统碳收支综合研究的科技需求及其能力建设重点
    15.3 中国区域陆地和海洋碳储量及其不确定性
    15.4 中国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与大气碳交换通量及其不确定性
    15.5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碳泄漏损失及其不确定性
    15.6 中国区域碳收支评估研究缺失和限制及其对策建议
    15.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