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001~2010年)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宏观研究核心成果的总结,内容包括植被恢复效果、土壤风蚀控制效果、地表释尘控制效果、土壤水蚀控制效果,以及治理工程对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本书可供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水土保持等领域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及有关政府部门开展相关工程建设效益评估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样章试读
目录
-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概要
1.2 区域概况
1.3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效益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植被恢复
2.1 植被调查路线与调查方法
2.1.1 调查路线
2.1.2 植被调查方法
2.1.3 生物多样性计算方法
2.2 植被类型及种属结构
2.2.1 主要植被类型
2.2.2 植被种属结构
2.3 植被生态系统生产力、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
2.3.1 退耕地植被变化
2.3.2 封禁保护区植被恢复
2.3.3 沙地围封造林区植被变化
2.4 植被盖度
2.4.1 数据源和植被指数选择
2.4.2 计算方法
2.4.3 工程实施前后的植被盖度
2.4.4 植被盖度与降水量关系
2.5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
2.5.1 计算方法
2.5.2 结果与评价
2.6 植被固碳
2.6.1 植被固碳量计算方法
2.6.2 结果与评价
第3章 土壤风蚀防治效果
3.1 土壤风蚀量估算方法
3.1.1 各类地表土壤风蚀估算方法
3.1.2 区域风蚀因子获取
3.2 土壤风蚀现状评价
3.2.1 土壤风蚀评价
3.2.2 土壤风蚀危害
3.3 土壤风蚀年际变化
3.4 风沙源治理工程对土壤风蚀控制效果评价
3.4.1 气候因素
3.4.2 工程因素
第4章 地表对大气释尘量
4.1 尘粒粒径确定
4.2 释尘模数
4.2.1 表层土壤尘粒含量
4.2.2 各类地表释尘模数
4.2.3 地表释尘模数空间分布与年际变化
4.3 地表对大气释尘量及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4.3.1 地表释尘量
4.3.2 地表释尘与沙尘天气
4.4 治理工程对地表释尘的抑制效果
4.5 进入北京城区的尘量
4.5.1 进入北京城区的尘源区界定
4.5.2 进入北京城区尘量计算方法
4.5.3 进入北京城区总尘量
第5章 土壤水蚀防治效果
5.1 土壤水蚀因子的确定
5.1.1 降水侵蚀力因子(R)
5.1.2 可蚀性因子(K)
5.1.3 坡度与坡长因子(S和L)
5.1.4 作物覆盖和管理因子(C)
5.1.5 土壤保持措施因子(P)
5.1.6 区域土壤水蚀因子的获得
5.2 土壤水蚀现状评价
5.3 土壤水蚀年际变化
5.3.1 水蚀面积变化
5.3.2 水蚀强度与水蚀量变化
5.4 土壤水蚀控制效果评价
第6章 社会经济效益
6.1 评价方法与原则
6.2 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
6.2.1 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案
6.2.2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设计
6.2.3 综合指标的计算
6.3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社会经济评价
6.3.1 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6.3.2 各子系统对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增长的贡献率
参考文献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