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猪骨遗存本身,运用动物考古学和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并借助相关学科的手段和成果,侧重量化分析,对中国古代猪类遗存进行了多维视角的系统研究。家猪判断标准、中国猪类驯化、家猪饲养的早期发展和猪牲仪式性使用四个方面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本书资料翔实,新意迭出,全面展示了新时期中国动物考古学中有关猪类综合研究的尝试与进展。 本书可供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科技考古、畜牧史、经济史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家养还是野生:判断标准的讨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形态学观察
第三节 年龄结构分析
第四节 相对比例分析
第五节 文化现象观察
第六节 食性分析
第七节 病理学观察
第八节 古DNA分析
第九节 系列标准的建立与运用
第三章 中国古代猪类驯化的探索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中国猪类资源及其系统演化
第三节 前仰韶时期中国各地区家猪出现的证据
第四节 前仰韶时期遗址猪群的群体特征与地域差异
第五节 中国家猪起源的道路——本土多中心起源说
第六节 中国家猪起源的模式——原生型与再生型
第七节 中国家猪起源的时间
第八节 中国家猪起源的机制
第四章 中国家猪饲养的早期发展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各地区家猪饲养的早期发展
第三节 地区发展模式的归纳与解释
第四节 测量尺寸所反映的时空差异
第五节 古代家猪饲养的方式与规模
第六节 古代家猪饲养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第五章 古代猪牲仪式性使用的考古学观察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史前猪牲遗存的材料总述
第三节 史前猪牲遗存的性质分类
第四节 史前猪牲遗存的含义辨析
第五节 史前猪牲遗存的量化统计
第六节 史前猪牲遗存的时空分布
第七节 史前猪牲随葬的墓地材料考察
第八节 先秦时期猪牲使用的整体情况
第六章 结语
附表
附表1 中国考古遗址出土猪骨基础数据库
附表1-1 全新世考古遗址哺乳动物群中猪的相对比例
附表1-2 全新世考古遗址猪群M_3尺寸
附表1-3 更新世考古遗址猪群M_3尺寸
附表1-4 全新世考古遗址猪群中成年个体比重
附表2 考古遗址出土猪骨食性测试数据库
附表2-1 国内考古遗址猪骨食性分析测试数据
附表2-2 国外考古遗址猪骨食性分析测试数据
附表3 史前遗址出土动物牺牲数据库
附表3-1 墓葬出土动物牺牲
附表3-2 墓葬之外遗迹出土动物牺牲
主要参考文献
一、基础资料
二、研究论著
后记
插图目录
图1-0-1 中国出土猪骨的主要遗址
图2-2-1 猪体形变化示意图
图2-2-2 成年猪头骨宽长比值的比较
图2-2-3 青年猪头骨宽长比值的比较
图2-2-4 幼年猪头骨宽长比值的比较
图2-2-5 牙齿尺寸缩小:猪被驯化的证据
图2-2-6 中原地区猪下颌M_3长度均值的历时性变化
图2-2-7 华北野猪下颌联合部宽长比值的分布
图2-3-1 Grant创制的猪臼齿磨蚀级别表
图2-5-1 猪形陶塑和猪形图案
图2-6-1 陶寺、新砦遗址中猪与人之间食性相关图
图2-6-2 中坝遗址鹿、猪、牛骨胶原同位素比较平均值
图2-6-3 双墩遗址猪与其他动物同位素数据分布图
图2-6-4 大地湾遗址猪与其他动物同位素数据分布图
图2-6-5 考古遗址出土猪骨δ^15N值的比较
图2-6-6 Nevali Cori遗址猪与其他动物同位素数据分布图
图2-7-1 LEH示意图
图2-7-2 欧亚大陆Sus种群之间LEH指数值的比较
图2-7-3 中国考古遗址猪群及现生野猪种群之间LEH指数值的比较
图2-8-1 9个古代猪和55个现代猪mtDNA单倍型建立的进化树
图3-2-1 野猪(S. scrofa)亚种及其地理分布
图3-2-2 猪头骨比较
图3-2-3 盐井沟野猪化石与两个现生野猪亚种的头骨测量比较
图3-3-1 贾湖遗址齿列扭曲的猪下颌骨标本
图3-3-2 贾湖遗址猪下颌骨所反映的年龄结构
图3-3-3 贾湖遗址M113(a)和M278(b)平面图
图3-3-4 贾湖遗址猪群LEH指数值的比较
图3-3-5 贾湖遗址人与猪同位素数据分布图
图3-3-6 大地湾遗址M15平面图
图3-3-7 大地湾遗址M208平面图
图3-3-8 兴隆洼遗址M118平面图
图3-4-1 跨湖桥等4个遗址M_3尺寸的散点分布
图3-5-1 世界猪种进化关系及其分布
图3-5-2 太湖猪与其他类群猪的系统发生关系图
图3-5-3 华东地区野猪与5个家猪品种的系统发生关系图
图3-5-4 浙江地方家猪与野猪聚类关系图
图3-5-5 中国地方猪7种单倍型的聚类关系图
图3-6-1 枝城北遗址出土的陶器
图3-6-2 楠木园遗址出土的陶器
图3-8-1 中原地区距今10 000~7000年猪的相对比例的增长趋势
图3-8-2 兴隆沟遗址第Ⅰ地点F5居住面上成组堆放的兽头
图3-8-3 鄂霍次克海文化的荣浦第二8号居址(a)及其后部堆积的熊头骨(b)
图3-8-4 日本北海道阿伊努人的杀熊仪式
图4-2-1 西辽河地区猪的相对比例(a)、测量尺寸(b)、年龄结构(c)历时性变化
图4-2-2 北方地区猪的相对比例(a)、测量尺寸(b)、年龄结构(c)历时性变化
图4-2-3 西北地区猪的相对比例(a)和年龄结构(b)的历时性变化
图4-2-4 中原地区(河南山西等地)猪的相对比例(a)、测量尺寸(b)、年龄结构(c)历时性变化
图4-2-5 中原地区(关中)猪的相对比例(a)、测量尺寸(b)、年龄结构(c)历时性变化
图4-2-6 海岱地区猪的相对比例(a)、测量尺寸(b)、年龄结构(c)历时性变化
图4-2-7 西南地区猪的相对比例(a)、测量尺寸(b)历时性变化
图4-2-8 汉水中游地区猪的测量尺寸历时性变化
图4-2-9 淮河中下游地区猪的相对比例(a)、测量尺寸(b)、年龄结构(c)历时性变化
图4-2-10 长江下游地区猪的相对比例(a)、测量尺寸(b)、年龄结构(c)历时性变化
图4-2-11 华南地区猪的相对比例(a)、测量尺寸(b)、年龄结构(c)历时性变化
图4-3-1 中国家猪饲养的几种发展模式示意图
图4-3-2 姜寨遗址哺乳动物群中猪与鹿科所占比例的历时性变化
图4-3-3 中原地区4个龙山时期遗址哺乳动物群NISP比例结构的比较
图4-3-4 关中地区与河南、山西等地遗址数量及猪的相对比例历时性变化示意图
图4-4-1 商周时期猪形铜尊
图4-4-2 西水坡和偃师商城遗址猪群M_3测量尺寸的散点分布
图4-4-3 西水坡和偃师商城遗址猪群胫骨远端测量尺寸的散点分布
图4-4-4 仰韶时期各地区猪M_3长的比较
图4-4-5 龙山时期各地区猪M_3长的比较
图4-4-6 先秦时期各地区猪M_3长的比较
图4-4-7 先秦时期4个遗址猪群M_3测量尺寸的散点分布比较
图4-4-8 先秦时期3个遗址猪群胫骨远端测量尺寸的散点分布比较
图4-4-9 中原地区遗址猪群肱骨远端长度的历时性变化
图4-4-10 中原地区遗址猪群肱骨远端宽度的历时性变化
图4-4-11 中原地区遗址猪群胫骨远端长度的历时性变化
图4-4-12 中原地区遗址猪群胫骨远端宽度的历时性变化
图4-5-1 石寨山M12储贝器上的牧猪图
图4-5-2 石寨山M13∶259建筑正立面展示图
图4-5-3 良渚文化玉璧上的拘猪图案
图4-5-4 姜寨遗址1号圈栏平面图
图4-5-5 半坡遗址1号圈栏平面图
图4-5-6 河姆渡遗址1号栅栏圈平面图
图4-5-7 龙南遗址F2平面图
图4-6-1 龙虬庄遗址稻作农业与家猪饲养的发展趋势示意图
图5-2-1 新开流M6(a)及随葬品(b)平面图
图5-2-2 郭家村F2内猪坑位置图
图5-2-3 西山坪H17平面图
图5-2-4 西山H1655平面图
图5-2-5 中山寨H56平、剖面图
图5-2-6 大河村M91平面图
图5-2-7 雕龙碑二期W7(a)和W11(b)平面图
图5-2-8 雕龙碑三期M16平、剖面图
图5-2-9 三里河H227平、剖面图
图5-2-10 大墩子M218平面图
图5-2-11 尉迟寺S4(a)、S3(b)平、剖面图
图5-2-12 塞墩M48平面图
图5-2-13 塞墩M197、M221平面图
图5-2-14 肖家屋脊H554平、剖面图
图5-2-15 庄桥坟H18平面图
图5-3-1 三里河M279穿孔猪下颌骨
图5-3-2 阳坬B区墓葬分布图
图5-3-3 花厅北区墓地中猪坑的位置(a)及其内容(b)
图5-3-4 大口遗址第3层墓葬与兽坑分布图
图5-3-5 陶寺墓地猪颌骨坑位置图
图5-3-6 雕龙碑T2214~T2313与T2405内遗迹平面图
图5-3-7 瓦店ⅣT1F2平、剖面图及猪坑平面图
图5-3-8 建新F27与猪坑平、剖面图
图5-3-9 瓦店ⅣT1F8平面图及猪坑平、剖面图
图5-3-10 龙南遗址猪坑与周围遗迹的关系图
图5-3-11 鲍家堂遗址猪坑与周围遗迹关系图
图5-3-12 师赵村F38平、剖面图
图5-4-1 尹家城M145猪牙出土位置
图5-4-2 大汶口M2005猪骨出土位置
图5-5-1 墓葬中猪牲(a)和犬牲(b)的出土状况
图5-5-2 墓葬中出土动物牺牲的比例结构
图5-5-3 墓葬以外其他遗迹中猪牲出土状况
图5-5-4 墓葬以外其他遗迹中出土动物牺牲的比例结构
图5-5-5 猪牲在史前动物牺牲构成中的比例优势
图5-5-6 猪牲在不同阶段动物牺牲体系中所占比例
图5-5-7 史前各阶段猪牲在所有动物牺牲中的比例变化情况
图5-5-8 史前猪牲在各个阶段的量化分布
图5-6-1 猪骨随葬的空间分布
图5-6-2 猪骨埋葬的空间分布
图5-7-1 海岱地区墓葬中的财富消耗
图5-7-2 陵阳河墓地猪下颌骨数量与墓圹面积的相关图
图5-7-3 雕龙碑三期墓地猪下颌骨数量与墓圹面积的相关图
图5-8-1 史前至商代猪牲在祭祀用牲中的比例变化
图5-8-2 马家庄秦宗庙祭祀坑分布图
图5-8-3 牛村古城南建筑基址祭祀坑分布图
图5-8-4 殷墟猪、象坑M35平面图
插表目录
表2-2-1 猪头骨宽长比例数据表
表2-2-2 猪下颌联合部长度、宽长比例数据表
表2-3-1 猪骨生长和骨骺愈合过程
表2-3-2 猪臼齿萌出的年龄标准
表2-3-3 大地湾遗址4个时期猪群的年龄结构
表2-3-4 猪下颌臼齿萌出、磨蚀年龄对应表
表2-3-5 西坡遗址猪骨的年龄判断标准
表2-3-6 国内各种年龄判断标准的大体比较
表2-3-7 黑龙江通河县、宾县野猪和广东大雾岭野猪种群的年龄结构
表2-3-8 中原地区部分考古遗址猪群年龄结构中成年个体所占比例
表2-3-9 西辽河地区考古遗址出土猪骨的年龄结构
表2-4-1 重庆玉溪遗址(下层)动物骨骼所反映的肉食结构
表2-4-2 河南西坡遗址(仰韶中期遗存)动物骨骼所反映的肉食结构
表2-4-3 广西革新桥遗址(第5层)动物骨骼所反映的肉食结构
表2-4-4 考古遗址中常见动物种属平均体重与肉量标准表
表2-4-5 中原地区部分考古遗址出土猪骨在常见哺乳动物中的相对比例
表2-5-1 前仰韶时期各种哺乳动物特殊埋藏的出现频率
表2-6-1 考古遗址猪骨骨胶原δ^13C、δ^15N测试数据统计
表2-6-2 中坝遗址猪、鹿骨胶原和羟磷灰石测试数据比较
表2-6-3 黑龙江省通河县乌龙狩猎场野猪粪便内容物和干重所占比例
表2-6-4 考古遗址兔、鹿和野猪的骨胶原δ^13C、δ^15N测试数据统计
表2-7-1 中国考古遗址猪群与现生野猪种群臼齿LEH观察登记表
表2-7-2 各遗址猪群第3臼齿所显示的LEH平均发生率
表2-7-3 19个考古遗址猪群各臼齿的LEH发生率
表3-2-1 7个考古遗址猪下颌M_3跟座不同类型的分布
表3-3-1 贾湖遗址猪下颌骨各年龄段的标本分布
表3-3-2 贾湖遗址猪所占相对比例及与中原地区其他遗址的比较
表3-3-3 贾湖遗址随葬动物骨骼的墓葬登记表
表3-3-4 贾湖遗址猪骨稳定同位素测试的有效数据
表3-3-5 兴隆洼、兴隆沟遗址兴隆洼文化遗存中猪所占的相对比例
表3-3-6 玉溪遗址与其他遗址猪群第3臼齿尺寸的比较
表3-3-7 甑皮岩遗址2001年发掘的猪骨在各期动物群中的相对比例
表3-4-1 前仰韶时期各遗址第3臼齿长度值的统计比较
表3-4-2 前仰韶时期各遗址肢骨尺寸的统计比较
表3-4-3 前仰韶时期各遗址猪群年龄结构的统计比较
表3-4-4 前仰韶时期各遗址哺乳动物中猪所占相对比例的统计比较
表3-4-5 前仰韶时期各遗址猪群群体特征比较
表4-1-1 朱开沟遗址居址与墓葬中出土主要动物相对比例的区别
表4-1-2 前掌大遗址居址与墓葬中出土主要动物相对比例的区别
表4-3-1 中原地区各时期的遗址数量分布
表4-3-2 中原地区4个龙山时期遗址哺乳动物群NISP的数量与比例
表4-3-3 马厂类型与齐家文化墓葬中随葬猪下颌骨的比例与数量比较
表4-4-1 各遗址猪群桡骨近端测量尺寸的统计比较
表4-4-2 各遗址猪群肱骨远端测量尺寸的统计比较
表4-4-3 各遗址猪群胫骨远端测量尺寸的统计比较
表4-6-1 龙虬庄遗址T3830水选所获炭化芡、菱与稻类的数量及相对比例
表4-6-2 龙虬庄遗址哺乳动物最小个体数量分层统计表
表4-6-3 龙虬庄遗址出土猪、稻绝对量的相关统计
表5-5-1 史前动物特殊埋藏的比例结构
表5-5-2 史前各个阶段动物牺牲的内部比例结构
表5-5-3 史前各阶段猪牲在所有动物牺牲中的比例变化情况
表5-5-4 史前猪牲在各个阶段的量化分布
表5-6-1 史前猪骨随葬各中心统计数据
表5-6-2 史前猪骨随葬各中心之间所占比例
表5-6-3 史前猪骨随葬各中心的历时性变化
表5-7-1 海岱地区几个墓地有猪骨随葬与无猪骨随葬的墓葬之间的比较
表5-7-2 王因墓地猪骨随葬登记表
表5-7-3 大汶口墓地大汶口文化早期墓葬猪骨随葬登记表
表5-7-4 北阴阳营墓地猪骨随葬登记表
表5-7-5 花厅墓地猪骨随葬登记表
表5-7-6 陵阳河墓地猪骨随葬登记表
表5-7-7 三里河墓地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出土猪骨分布表
表5-7-8 雕龙碑三期墓地猪骨随葬登记表
表5-7-9 尹家城墓地猪骨随葬登记表
表5-7-10 呈子墓地猪骨随葬墓葬登记表
表5-7-11 三里河墓地龙山文化晚期墓葬出土猪骨分布表
表5-8-1 夏商祭祀用牲统计表
表5-8-2 包山二号墓所出卜筮祭祷记录中的动物牺牲
表5-8-3 大甸子墓地“剽猪”墓葬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