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社科/经管/语言/法律 > 社科总论 > 城市学教程

相同作者的商品

浏览历史

城市学教程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城市学教程
  • 电子书不支持下载,仅供在线阅读
  • 书号:9787030420534
    作者:段汉明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
    字数:
    语种:
  •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0-08
  • 所属分类:
  • 定价: ¥40.00元
    售价: ¥24.00元
  • 图书介质:
    电子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以系统科学为基础,以城市复杂性研究为核心,以全景式的视角
对城市进行分析,力求使读者对城市、城市学有一个较为深入全面的了
解。 本书共分9 章,第1、2 章是城市学的定义与学科范围和基础理论,
第3 章介绍华夏早期城市和两河流域的城邦,第4 章分析城市发展格局与
生态环境的关系,第5 章描述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第6 章叙述城市内
禀,第7章分析城市与区域关系,第8、9 章论述城市及城镇区域的超循
环体系和网络空间涨落。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第1章 城市学的定义与学科范围………………………………1
    1.1 城市与城市学…………………………………………………………………………1
    1.1.1 城市的本质……………………………………………………………………1
    1.1.2 城市特征与历史………………………………………………………………2
    1.1.3 城市与城市文化………………………………………………………………3
    1.1.4 城市之美与城市美学…………………………………………………………6
    1.2 城市学的发展历程和学科内容………………………………………………………9
    1.2.1 城市学的发展历程……………………………………………………………9
    1.2.2 城市学的学科范围……………………………………………………………12
    1.2.3 城市学的学科内容……………………………………………………………15
    参考文献……………………………………………………………………………………18
    第2章 城市学学科的理论基础…………………………………………………19
    2.1 城市的时空特征…………………………………………………………………19
    2.1.1 时空的一体性…………………………………………………………………19
    2.1.2 建筑的尺度与时空特征………………………………………………………21
    2.1.3 城市的尺度与时空特征………………………………………………………24
    2.2 城市的复杂性…………………………………………………………………………27
    2.2.1 城市系统的复杂性与适应性…………………………………………………27
    2.2.2 城市系统复杂性的数学刻画…………………………………………………35
    2.3 复杂系统的涨落………………………………………………………………………38
    2.3.1 耗散结构………………………………………………………………………38
    2.3.2 协同学的伺服原理……………………………………………………………40
    2.4 城市生态系统和生态城市理论………………………………………………………45
    2.4.1 城市生态系统…………………………………………………………………45
    2.4.2 生态城市理论…………………………………………………………………48
    2.5 基于实证精神的现代城市规划原理…………………………………………………50
    2.5.1 源于社会与城市发展的现代城市理论………………………………………50
    2.5.2 自组织与他组织共同作用的中国城市发展过程……………………………51
    2.5.3 实证与人文共轭作用下的城市规划编制……………………………………52
    2.5.4 城市规划基本范式的转换……………………………………………………53
    参考文献…………………………………………………………………………………… 54
    第3章 中国城市的起源与两河流域的城邦…………………………………………………57
    3.1 中国城市的起源………………………………………………………………………57
    3.1.1 新石器时期的聚落……………………………………………………………57
    3.1.2 华夏早期城镇…………………………………………………………………59
    3.1.3 华夏早期城市向今天的城市遗传了什么 ?…………………………………64
    3.2 亚述兴起前两河流域的城邦…………………………………………………………71
    3.2.1 大洪水之前的五座城市………………………………………………………73
    3.2.2 苏美尔文明的鼎盛时期………………………………………………………76
    3.2.3 苏美尔王表中的外民族统治时期……………………………………………80
    3.2.4 苏美尔王表外的三座城市……………………………………………………81
    附录 中国早期城市年表…………………………………………………………………82
    参考文献……………………………………………………………………………………85
    第4章 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发展格局…………………………………………………………86
    4.1 城市化过程与生态环境变化的相互关系……………………………………………86
    4.1.1 城市化的环境响应研究………………………………………………………86
    4.1.2 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促进和约束效应………………………………………88
    4.1.3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促进和胁迫效应………………………………………88
    4.2 兰州 —西宁城镇区域的自然条件与城镇空间格局……………………89
    4.2.1 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对生态环境演化的主导作用……………………………89
    4.2.2 自然条件对城市化空间格局的奠定作用……………………………………90
    4.2.3 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背景 )对城市化进程的响应………………………91
    4.2.4 城市化空间格局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93
    4.3 区域河流网络与城镇空间分布格局…………………………………………………94
    4.3.1 区域河流网络密度对城镇空间分布的影响…………………………………94
    4.3.2 城镇聚落与水系分布关系……………………………………………………95
    4.3.3 河流空间结构与聚落体系结构的耦合性……………………………………97
    4.4 城市发展规模的自然承受能力——承载力…………………………………………99
    4.4.1 关于承载力……………………………………………………………………99
    4.4.2 资源承载力……………………………………………………………………99
    4.4.3 环境承载力…………………………………………………………………101
    4.4.4 生态承载力…………………………………………………………………103
    参考文献……………………………………………………………………………………104
    第5章 中国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107
    5.1 城市社会结构………………………………………………………………………107
    5.1.1 十大社会阶层的划分………………………………………………………107
    5.1.2 倒 “丁”字形社会结构……………………………………………………108
    5.1.3 对于倒 “丁”字形社会结构的分析……………………………………… 112
    5.1.4 倒 “丁”字形社会结构与社会结构紧张…………………………………113
    5.2 社会结构定型与层间流动…………………………………………………………114
    参考文献……………………………………………………………………………………117
    第6章 城市内禀………………………………………………………………………………119
    6.1 城市功能……………………………………………………………………………119
    6.1.1 城市功能的内涵和层次……………………………………………………119
    6.1.2 城市功能研究重点与热点…………………………………………………120
    6.1.3 城市功能研究的定量分析方法……………………………………………123
    6.2 城市结构……………………………………………………………………………128
    6.2.1 城市结构与城市空间结构…………………………………………………128
    6.2.2 城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132
    6.2.3 城市空间结构复杂性的测度………………………………………………133
    6.3 城市形态……………………………………………………………………………136
    6.3.1 城市形态的定义及动力机制………………………………………………136
    6.3.2 城市形态的计量方法………………………………………………………138
    6.3.3 城市形态研究的数学方法…………………………………………………141
    6.4 城市文脉……………………………………………………………………………145
    6.4.1 城市文脉的概念……………………………………………………………145
    6.4.2 场所的含义?结构和精神…………………………………………………148
    6.5 城市生活……………………………………………………………………………155
    6.5.1 城市生活及空间……………………………………………………………155
    6.5.2 城市生活要素………………………………………………………………157
    6.5.3 城市生活质量评价与实践探索……………………………………………160
    6.6 城市网络……………………………………………………………………………163
    6.6.1 城市网络的概念和特征……………………………………………………163
    6.6.2 城市网络体系………………………………………………………………167
    6.6.3 城市网络体系的构建与城市总体的内在关联机制………………………169
    6.7 营造…………………………………………………………………………………173
    6.7.1 营造的概念?内涵和外延…………………………………………………173
    6.7.2 城市物质空间的营造要素…………………………………………………177
    6.7.3 城市营造的 “一体两分 ”…………………………………………………180
    6.8 景观…………………………………………………………………………………181
    6.8.1 城市景观的构成……………………………………………………………181
    6.8.2 城市景观的特征……………………………………………………………182
    6.8.3 城市景观的度量……………………………………………………………183
    6.8.4 城市景观的认知层次和功能分析…………………………………………183
    参考文献………………………………………………………………… 185
    第7章 城市与区域……………………………………………………………188
    7.1 从区域研究到城市区域……………………………………………………………188
    7.1.1 区域研究……………………………………………………………………188
    7.1.2 城市区域……………………………………………………………………190
    7.1.3 城市科学和区域科学研究方法对比………………………………………193
    7.2 城市与区域的关系…………………………………………………………………194
    7.2.1 吸引子的概念………………………………………………………………194
    7.2.2 城市是区域中的吸引子……………………………………………………195
    7.2.3 城市与区域的关系…………………………………………………………198
    7.3 区域城市规模分布与城市网络……………………………………………………199
    7.3.1 区域空间聚集与城市规模分布结构………………………………………199
    7.3.2 区域城市网络………………………………………………………………203
    参考文献……………………………………………………………………………………206
    第8章 城市及城镇区域超循环体系的构建…………………………………………………209
    8.1 城市超循环体系……………………………………………………………………209
    8.1.1 城市系统中的超循环基础…………………………………………………209
    8.1.2 城市超循环体系的基本层次?功能和基本特征…………………………209
    8.1.3 城市超循环运行体系的构建………………………………………………212
    8.2 循环型城市的三大体系……………………………………………………………214
    8.2.1 循环型生产体系——产业循环体系………………………………………214
    8.2.2 循环型处理体系——基础设施体系………………………………………214
    8.2.3 循环型消费体系——生态保障体系………………………………………215
    8.3 城镇超循环体系的评价和循环度模型……………………………………………216
    8.3.1 城镇超循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16
    8.3.2 城镇超循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指标权重赋值…………………………217
    8.3.3 循环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221
    8.4 城镇超循环体系反馈机制研究……………………………………………………222
    8.4.1 城镇超循环体系循环反馈机制……………………………………………222
    8.4.2 区域产业循环反馈机制与城镇超循环体系………………………………224
    参考文献……………………………………………………………………………………225
    第9章 城镇区域网络空间涨落的定量分析…………………………………………………227
    9.1 城镇区域网络空间结构及相关理论………………………………………………228
    9.1.1 城镇区域网络空间结构……………………………………………………228
    9.1.2 网络结构的相关理论………………………………………………………231
    9.2 城镇区域网络的构成………………………………………………………………235
    9.2.1 硬网络………………………………………………………………………235
    9.2.2 软网络……………………………………………………………………… 237
    9.3 道路交通网络结构演化的定量分析………………………………………………237
    9.3.1 拓扑变换与网络要素分析…………………………………………………238
    9.3.2 指标体系的选取……………………………………………………………238
    9.4 城镇区域的经济联系网络模型……………………………………………………239
    9.4.1 中心职能强度模型…………………………………………………………239
    9.4.2 经济联系强度模型…………………………………………………………240
    9.5 城镇区域的信息网络结构…………………………………………………………241
    9.5.1 信息网络促进城镇区域从层级结构向网络结构的演进…………………241
    9.5.2 区域信息化的空间差异及其测评体系……………………………………243
    9.6 城镇区域复合网络的评价体系与模型构建………………………………………245
    9.6.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45
    9.6.2 协调度模型…………………………………………………………………246
    9.6.3 指标权重的确定……………………………………………………………246
    参考文献…………………………………………………………………………247
    后记……………………………………………………………………………… 251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