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叶细胞由多个代谢区间组成
1.1 细胞壁赋予植物细胞机械稳定性
1.2 液泡具有多种功能
1.3 质体由蓝细菌进化而来
1.4 线粒体也起源于内共生体
1.5 过氧化物酶体是有毒中间产物形成的反应部位
1.6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形成生物合成产物分配的网络
1.7 从植物细胞中可以分离出功能完整的细胞器
1.8 各种运输过程促进了不同区间代谢产物的交换
1.9 转运蛋白催化底物和代谢产物的特异运输
1.10 离子通道具有很高的运输能力
1.11 孔蛋白由β-折叠结构组成
2 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础
2.1 光合作用如何开始?
2.2 色素捕获太阳能
2.3 光吸收激发叶绿素分子
2.4 需要天线捕光
3 光合作用是一个电子传递过程
3.1 光合机器由组件构成
3.2 光合作用期间产生还原剂和氧化剂
3.3 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基本结构已经被X-射线结构分析解析
3.4 光合反应中心如何起作用?
3.5 藻类和植物中有两个光合反应中心串联排列
3.6 水被光系统Ⅱ裂解
3.7 细胞色素b6/f复合体介导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间的电子传递
3.8 光系统Ⅰ还原NADP
3.9 缺乏其他电子受体时电子可以从光系统Ⅰ直接传递给氧
3.10 捕获的光子在两个光系统中的分配受到调节过程调控
4 光合作用产生ATP
4.1 ATP合成期间质子梯度起能量富集的中间态作用
4.2 电化学质子梯度可以被解偶联为热能而耗散
4.3 细菌、叶绿体和线粒体的H+-ATP合酶具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结构
4.4 ATP合成受蛋白质构象变化的影响
5 线粒体——细胞的“动力站”
5.1 生物氧化使底物降解产生结合氢和CO2
5.2 线粒体——细胞呼吸的场所
5.3 生物氧化的底物降解反应在基质区域进行
5.4 NADH的氧化能获得多少能量?
5.5 线粒体呼吸链与光合电子传递链具有共同特征
5.6 呼吸链电子传递与通过质子转递合成ATP的偶联
5.7 植物线粒体具有特殊的代谢功能
5.8 细粒体代谢的分区化需要特异的膜转运蛋白
6 卡尔文循环催化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同化作用
6.1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同化CO2
6.2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催化CO2的固定
6.3 3-磷酸甘油酸还原产生磷酸丙糖
6.4 磷酸丙糖再生二磷酸核酮糖
6.5 除了还原的戊糖磷酸途径外还有氧化的戊糖磷酸途径
6.6 氧化和还原的戊糖磷酸途径受到调控
7 光呼吸途径中RubisCo加氧酶活性产生的磷酸乙醇酸可以循环再生
7.1 2-磷酸乙醇酸的循环再生核糖-1,5-二磷酸
7.2 光呼吸过程中释放的NH+4在叶绿体中被重新固定
7.3 羟基丙酮酸的还原需要外源的还原当量物提供给过氧化物酶体
7.4 过氧化物酶体基质是处置有毒产物的专门区域
7.5 植物中核酮糖二磷酸加氧酶的反应消耗多少能量?
7.6 补偿点没有净CO2被固定
7.7 耗能的光呼吸途径对植物也是一种有用的功能
8 光合作用意味着消耗水
8.1 CO2吸收进入叶片伴随着水蒸气的逃逸
8.2 气孔调节叶片的气体交换
8.3 CO2通过扩散进入植物细胞
8.4 C4植物的CO2固定比C3植物的CO2固定消化的水量少
8.5 景天酸代谢使植物在极度缺水时也能存活
9 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以多糖的形式储存和运输
9.1 大量碳水化合物都以淀粉形式储存在细胞中
9.2 蔗糖在细胞质中合成
9.3 光合产物磷酸丙糖的利用受到严格的调控
9.4 有些植物的叶片同化物以糖醇或棉子糖家族的寡聚糖的形式输出
9.5 果聚糖作为储藏物质储存在液泡
9.6 纤维素由定位于质膜上的酶催化合成
10 硝酸盐的同化作用对有机物合成至关重要
10.1 两步反应使硝酸盐还原为氨细胞质中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10.2 根中也可进行硝酸盐的同化作用
10.3 硝酸盐的同化作用受到严格控制
10.4 硝酸盐同化作用的末端产物是所有种类的氨基酸
10.5 谷氨酸是合成叶绿素和细胞色素的前体
11 固氮作用使空气中的氮气为植物生长所用
11.1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形成共生作用
11.2 固氮作用必须在极低氧浓度条件下进行
11.3 氮分子为氮源要比硝态氮为氮源消耗的能量高得多
11.4 植物与真菌共生作用改善植物的营养
11.5 根瘤的共生作用可能是由先前形成从枝菌根的途径进化而来
12 硫酸盐的同化使含硫物质得以合成
12.1 硫酸盐的同化始于光合作用
12.2 谷胱甘肽是细胞中的抗氧化剂也是污染物的解毒剂
12.3 甲硫氨酸由半胱氨酸合成
12.4 空气中过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对植物有害
13 韧皮部运输将光合产物分配到不同的消耗与储存地点
13.1 韧皮部装载有两种模式
13.2 韧皮部运输通过集流(mass flow)进行
13.3 韧皮部卸载提供给库组织
14 硝酸盐同化产物在植物中以储藏蛋白的形式储存
14.1 球蛋白是最丰富的储藏蛋白
14.2 醇溶谷蛋白是草本植物的储藏蛋白
14.3 2S-蛋白存在于双子叶植物种子中
14.4 特殊蛋白保护种子免受动物取食
14.5 储藏蛋白在粗面内质网上合成
14.6 蛋白酶可转移储藏蛋白中的氨基酸
15 甘油脂类是膜的组分,同时也作为碳的储存起作用
15.1 极性甘油脂类是重要的膜组成分
15.2 三酰甘油是储藏物质
15.3 脂肪酸在质体中从头合成
15.4 3-磷酸甘油是合成甘油脂的前体
15.5 三酰甘油在内质网膜上合成
15.6 种子萌发过程中储藏的脂类在乙醛酸循环体中可用来产生碳水化合物
15.7 脂氧化酶参与了作为植物防御和信号物质的氧类脂(oxylipins)的合成
16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实现植物特有的生态功能
16.1 次生代谢产物常常保护植物免遭病源微生物和食草动物的侵害
16.2 生物碱由多种杂环次生代谢物组成
16.3 某些植物受到动物侵害时释放氢氰酸
16.4 一些受伤的植物释放挥发性的芥子油
16.5 植物用假氨基酸欺骗食草动物以保护自己
17 类异戊二烯多样性在植物代谢中具有多种功能
17.1 高等植物合成类异戊二烯有两种不同途径
17.2 异戊烯基转移酶催化异戊二烯单元的连接
17.3 某些植物向空气中释放异戊二烯
17.4 很多芳香族物质由香叶基焦磷酸衍生
17.5 法尼基焦磷酸是合成倍半萜的前体
17.6 香叶基焦磷酸是防御物质、植物激素和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前体
17.7 异戊烯基链提供脂溶性物质
17.8 类异戊二烯合成的调控
17.9 类异戊二烯是非常稳定持久的物质
18 苯基丙酸类物质组成众多的植物次生代谢物和细胞壁成分
18.1 苯丙氨酸氨裂解酶(PAL)催化苯基丙酸类物质合成的起始反应
18.2 单加氧酶参与酚类的合成
18.3 苯基丙酸类化合物聚合成高分子物质
18.4 由乙酸基团形成第二个芳香环用于合成类黄酮和芪类
18.5 植物类黄酮具有多种功能
18.7 鞣酸类物与蛋白紧密结合而具有防御功能
19 多重信号调控植物器官的生长和发育并使植物能适应环境条件
19.1 动物代谢中获知的信号链在植物中同样起作用
19.2 植物激素由多种不同的化合物组成
19.3 生长素刺激芽的伸长生长
19.4 赤霉素调节茎的伸长
19.5 细胞分裂素刺激细胞分裂
19.6 脱落酸调控植物的水平衡
19.7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19.8 植物也含有类固醇和多肽激素
19.9 多种信号相互作用而激发防御反应
19.10 光感应器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20 植物细胞具有三种不同的基因组
20.1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散布于数条染色体上
20.2 核基因组DNA被三种特殊的RNA聚合酶转录
20.3 DNA多态性产生了植物育种的遗传标记
20.4 转座DNA元件在整个基因组中漫游
20.5 大多数植物细胞中都含有病毒
20.6 质体拥有环状基因组
20.7 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的大小差异很大
21 蛋白质生物合成在细胞不同位点进行
21.1 核糖体催化蛋白质的合成
21.2 蛋白质通过可控的折叠获得三维结构
21.3 核编码蛋白质分布于整个细胞的各个区域
21.4 蛋白质在蛋白酶体中以严格控制的方式降解
22 基因技术使得改造植物以满足农业、营养及工业需求成为可能
22.1 基因的分离
22.2 农杆菌具有转化植物细胞的能力
22.3 Ti质粒被用作转化载体
22.4 选取恰当的启动子使插入的基因明确地表达
22.5 基因通过转化而被关闭
22.6 植物遗传(基因)工程可用于多种不同的目的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