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近年来国内外饮用水供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以水质健康风险控制为核心理念, 从源水水质改善、处理工艺优化与强化、输配过程水质保障、特殊污染物去除、水质安全评价的全过程, 系统地论述了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的新技术原理, 尝试构建涵盖水质转化-过程控制-工艺应用风险评价的完整体系, 力求将本领域的最新成果系统地向读者展示。
本书可作为从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研究人员、高等院校师生、企业技术人员等参考。
样章试读
目录
- 前言
第1章 概论
1.1 水质概论
1.2 水质安全问题
1.3 水质转化与控制新概念
1.4 水质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2章 水源保护与污染控制
2.1 饮用水源
2.2 饮用水源的污染问题与来源
2.3 水源污染的综合控制
2.4 水源污染综合控制方法的工程实例
参考文献
第3章 原水预处理
3.1 概述
3.2 原水预处理目的
3.3 原水预处理的主要方法
3.4 预处理对后续工艺的影响
3.5 预处理应用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第4章 强化混凝原理
4.1 强化混凝研究与进展
4.2 混凝剂的强化
4.3 混凝过程强化
4.4 絮体的形成与工艺控制
4.5 展望
参考文献
第5章 接触凝聚沉淀
5.1 水体颗粒物及接触凝聚
5.2 絮体分形结构对沉淀的影响
5.3 沉淀的分类及经典原理
5.4 拦截沉淀工艺
参考文献
第6章 接触絮凝气浮
6.1 溶气气浮技术的发展概况
6.2 溶气气浮理论与新模式
6.3 絮凝-平流式溶气气浮工艺
6.4 逆流式气浮
6.5 强化共聚逆流气浮组合工艺
6.6 溶气气浮分形动力学模型
参考文献
第7章 强化过滤新工艺
7.1 水处理过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7.2 新型过滤材料及其强化过滤作用
7.3 强化过滤新工艺
7.4 强化过滤的应用与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第8章 深度处理新技术
8.1 常用深度处理方法概述
8.2 深度催化臭氧化新方法
8.3 膜处理方法
8.4 深度吸附处理新方法
8.5 饮用水的其他深度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第9章 安全消毒新方法
9.1 概述
9.2 常用的消毒方法
9.3 饮用水消毒新技术
9.4 消毒副产物的生成与控制
参考文献
第10章 以地下水为原水的水质净化
10.1 概述
10.2 水中有机物去除方法
10.3 地下水中NO-3的去除
10.4 地下水中砷的去除
10.5 地下水中氟的去除方法
10.6 地下水中铁锰的去除
参考文献
第11章 输配过程的水质稳定
11.1 概述
11.2 水的化学稳定性与管网水质
11.3 水的生物稳定性与管网水质
11.4 消毒剂余量与管网水质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12章 水质安全评价
12.1 水源地水质安全评价
12.2 饮用水工艺过程出水安全性评价
12.3 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附录2 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标准
附录3 欧盟饮用水水质指令
附录4 美国饮用水水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