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 海底构造学导论

浏览历史

海底构造学导论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海底构造学导论
  • 书号:7030166531
    作者:吴时国 喻普之
  • 外文书名:
  • 装帧:
    开本:B5
  • 页数:324
    字数:402000
    语种: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8-19
  • 所属分类:P73 海洋基础科学
  • 定价: ¥58.00元
    售价: ¥45.82元
  • 图书介质:
    电子书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海底构造。主要介绍了诲底构造学的基础:阐述了洋底地形和地貌、洋中脊、大洋板块的离散边缘、走滑边缘和聚敛(活动)边缘、弧后盆地:对海底构造研究进行了展望。
  本书可供海洋地质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海洋研究院所从事地质和工业部门从事石没天然气水合物的有关研究人员参考。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海底构造学的基础
    1.1 板块构造学说的回顾
    1.1.1 板块构造学的原理
    1.1.2 板块构造发展历史
    1.1.3 板块构造理论对地球进程中一些重要问题的解释
    1.1.4 板块构造理论存在的问题
    1.2 洋底的组成与结构
    1.2.1 低速层
    1.2.2 地幔对流、热点和地幔柱
    1.2.3 海洋地壳构造
    1.2.4 洋底岩石学
    1.3 洋壳的年龄与运动学
    1.3.1 海洋地壳的生长记录:地磁异常
    1.3.2 热流的减少和远离洋中脊的海底高度
    1.3.3 海洋的年龄和海洋盆地演化阶段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洋底地形和地貌
    2.1 概况
    2.1.1 大洋中脊
    2.1.2 大洋盆地
    2.1.3 大洋边缘
    2.2 大西洋
    2.2.1 洋中脊
    2.2.2 大洋盆地
    2.2.3 大洋边缘
    2.3 太平洋
    2.3.1 东太平洋海隆和东北太平洋海盆
    2.3.2 中太平洋的海岭和海盆
    2.3.3 太平洋边缘
    2.4 印度洋
    2.4.1 大洋中脊
    2.4.2 海岭和海盆
    2.4.3 大陆边缘
    2.4.4 深海扇
    2.5 北冰洋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洋中脊
    3.1 引言
    3.2 洋中脊的特征
    3.2.1 北大西洋中脊
    3.2.2 南大西洋中脊
    3.2.3 印度洋中脊
    3.2.4 太平洋-南极海岭及东太平洋海隆
    3.2.5 洋中脊的基本特征
    3.3 洋中脊的结构
    3.3.1 洋中脊的地球物理结构
    3.3.2 洋中脊的地质结构
    3.3.3 洋中脊的岩浆房
    3.3.4 洋中脊下的底辟构造
    3.4 洋中脊的热力学活动
    3.4.1 火山作用
    3.4.2 热液活动
    3.4.3 洋中脊与生命起源
    3.5 洋中脊的演化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离散大陆边缘
    4.1 引言
    4.2 离散大陆边缘的特征
    4.2.1 地形特征
    4.2.2 重力和地磁异常
    4.2.3 构造变形特征
    4.2.4 大陆地壳厚度的减薄
    4.3 离散边缘张裂过程
    4.3.1 裂谷的扩张
    4.3.2 穹隆状隆起的形成
    4.3.3 裂谷带的形成
    4.3.4 海底扩张开始
    4.3.5 离散(被动)大陆边缘带的沉积作用阶段
    4.4 离散边缘的构造原因
    4.4.1 通过断裂运动形成裂谷带
    4.4.2 板块冷却引起的沉降
    4.4.3 地壳减薄
    4.4.4 沉积物的负荷引起的沉降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大洋板块的走滑边缘
    5.1 引言
    5.2 转换断层
    5.2.1 大洋中的断裂带
    5.2.2 转换断层
    5.3 走滑边缘的地质特征
    5.4 走滑边缘的构造演化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大洋板块聚敛(活动)边缘
    6.1 引言
    6.2 俯冲构造作用
    6.2.1 俯冲构造作用的实质
    6.2.2 俯冲构造作用的地震效应
    6.2.3 俯冲带的重力效应
    6.2.4 俯冲带的应力分布
    6.2.5 俯冲带的长度与俯冲周期
    6.3 俯冲带的结构
    6.3.1 海沟洋侧边缘隆起带
    6.3.2 海沟外侧斜坡
    6.3.3 海沟
    6.3.4 海沟内(岛)坡
    6.3.5 增生楔状体
    6.3.6 前弧与火山弧
    6.4 碰撞带的构造
    6.4.1 陆-陆碰撞造山作用
    6.4.2 岛弧-大陆碰撞作用
    6.4.3 弧-弧碰撞带:伊豆岛弧与本州岛的碰撞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弧后盆地
    7.1 引言
    7.2 弧后盆地的基本特征
    7.3 几个典型弧后盆地
    7.3.1 日本海
    7.3.2 菲律宾海盆
    7.3.3 冲绳海槽
    7.3.4 南海海盆
    7.4 弧后盆地的类型与形成模式
    7.4.1 弧后盆地的活动性与发育阶段
    7.4.2 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的弧后盆地
    7.4.3 与洋壳被捕获有关的弧后盆地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海底构造研究的展望
    8.1 海底构造研究的前沿热点
    8.1.1 张裂大陆边缘的演化
    8.1.2 巨大火成活动区的发展过程
    8.1.3 固体地球循环和地球动力学
    8.1.4 大洋中脊的动力学过程
    8.1.5 俯冲工厂
    8.1.6 地震发生带
    8.2 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的前瞻
    8.2.1 IODP的三大支柱
    8.2.2 IODP的组织形式
    8.2.3 IODP的学术创新
    8.2.4 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