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观点鲜明、内容丰富的区域经济地理学教材。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经济地域、经济地域系统3篇,共16章。书中以劳动地域分工和经济地域运动理论为主线,以经济地域与经济地域系统为研究客体,系统地阐述了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与应用经济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区域开发规划、城市规划、区域政策等领域的决策者和研究人员参考。
样章试读
目录
-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篇 基础理论
第一章 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任务
第一节 区域经济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第二节 区域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两者的交叉学科
第三节 区域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第四节 学科性质研究与区域经济地理学科
第五节 经济地理学与“新经济地理学”
第六节 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的建设任务
第二章 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的理论体系
第一节 区域经济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第二节 区域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的理论结构
第四节 区域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章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对劳动地域分工的基本认识
第三节 劳动地域分工的经济地理内涵
第四节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与现代区域经济地理学科
第四章 经济地域运动理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要素流动及其地域组合
第三节 经济地域运动的影响与制约因素
第四节 经济地域运动规律
第二篇 经济地域
第五章 经济地域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地理学的区域观
第二节 经济地域的基本内涵
第三节 经济地域的组成要素
第四节 经济地域的结构
第五节 经济地域的共同属性
第六章 经济地域形成发展的条件
第一节 条件与区域经济地理学
第二节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第三节 位置与交通信息条件
第四节 人口、劳动力与科技条件
第五节 经济条件
第六节 社会条件
第七节 诸条件因素的相互联系与互为制约
第七章 区域的产业部门结构
第一节 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地理学科
第二节 要素流动组合与企业部门类型
第三节 产业部门结构的组成及其一般发展规律
第四节 地域部门结构类型的划分
第八章 经济地域的产业空间结构
第一节 产业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地域空间结构的物质内容
第三节 产业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
第四节 地域空间结构类型
第五节 我国区域产业空间结构研究面临的主要课题
第三篇 经济地域系统
第九章 经济地域系统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经济地域系统形成发展的客观性
第二节 经济地域系统结构
第三节 经济地域系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十章 经济地带系统
第一节 经济地带形成发展的客观性
第二节 经济地带的形成发展机制与主要影响因素
第三节 经济地带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经济地带的主要功能及其划分目的和主要依据
第五节 经济地带划分实例
第十一章 经济区系统
第一节 经济区系统形成发展机制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节 经济区系统与经济区划的实践意义
第三节 经济区划的原则与方法
第十二章 城市地域系统
第一节 城市地域系统研究的基本理论范畴
第二节 城市地域系统的内涵及其形成发展特点
第三节 城市地域系统的结构与类型
第四节 城市地域系统与区域经济地理学科
第十三章 规划区系统
第一节 规划区系统的特征与类型
第二节 区域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 区域规划的内容、步骤和方法
第十四章 地缘经济地域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形成机制与结构功能
第三节 实例分析——以图们江地缘经济区为例
第十五章 经济地域系统实证分析
第一节 吉林省经济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吉林省经济地域系统的类型与功能
第三节 吉林省经济地域格局的发展态势
第十六章 经济地域系统的协调与调控
第一节 世界地域巨系统及其地域关联
第二节 我国的地域系统与区域关系
第三节 我国地域系统与区域关系的调控与对策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