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生态学的内容十分丰富。本书内容涉及到数量生态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过去半个世纪来有关数量生态学的主要发展,全面介绍现代数量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特别注重介绍国际上最常用的和近年来发展的新方法。全书反映了数量生态学发展的概貌,同时也展现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样章试读
目录
-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取样与群落特征描述
第一节 概念
第二节 取样
一、取样方法
二、样方的形状和大小
三、样方的数目
四、无样地取样
第三节 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
一、数量特征调查记录应注意的问题
二、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
第四节 植被的环境特征
第二章 数据的处理
第一节 数据的类型
一、数据的基本类型
二、不同类型数据间的转化
三、生态数据
第二节 数据处理
一、数据简缩
二、数据转换
三、数据标准化
第三章 基础分析方法
第一节 样品分析
一、频率分布
二、两组样品的比较
第二节 相关与回归分析
一、相关分析
二、回归分析
三、生态回归分析
第三节 标定
第四章 种-面积关系
第一节 概述
一、种-面积曲线
二、群落最小面积
第二节 种-面积关系的模型
一、模型的类型
二、模型的拟合
三、模型拟合效果的检验
四、种-面积曲线模型的选择
第五章 种的多度格局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二、种多度格局研究进展
第二节 种的多度格局模型
一、生态位模型
二、种多度的统计模型
三、动态模型
四、物种多度格局与物种多样性
第六章 物种多样性
第一节 物种多样性的定义
第二节 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机制
一、α多样性、β多样性和γ多样性
二、热带雨林的多样性
三、多样性变化的机制学说
第三节 种多样性的测定
一、以种的数目表示的多样性
二、以种的数目和全部种的个体总数表示的多样性
三、以种的数目、全部种的个体总数及每个种的个体数综合表示的多样性
四、以相对密度、相对盖度、重要值或生物量等为基础的多样性指数
五、用信息公式表示的多样性指数
六、基于总多样性指数上的均匀性指数
七、含参数的多样性指数
八、β多样性指数
九、多样性指数计算举例
十、多样性指数的选择原则
第七章 种间亲和性
第一节 种间关联
第二节 种间相关
第三节 群落关联和相关分析
第四节 种间分离
第八章 生态位
第一节 生态位的概念
第二节 生态位的特征
一、生态位的宽度
二、生态位的重叠和竞争
第三节 生态位的测度
第九章 排序
第一节 概述
一、排序的目的和意义
二、种类环境关系模型
三、线性排序和非线性排序
第二节 排序方法
一、简单排序方法
二、主分量分析及其衍生的方法
三、对应分析及其衍生的方法
四、其他排序方法
第三节 排序方法的比较
一、相关分析
二、排序图的比较
第十章 数量分类
第一节 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分类的基础
一、基本概念
二、相似系数和相异系数
三、分类结果的图形表示
第三节 分类方法
一、等级聚合方法
二、等级分划法
三、非等级分类方法
四、模糊数学分类
五、群落排表分类
六、外在分类
第四节 分类方法的比较
一、最终分组数相等的结果比较
二、最终分组数不等的结果比较
第十一章 空间格局分析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格局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种群分布类型的判定
一、植物分布的类型及其模型
二、格局分布类型的检验
第三节 格局分析方法
一、单种格局分析
二、多种格局和群落格局分析
三、小格局分析
四、点格局分析
五、二维空间格局分析
六、大尺度格局分析
七、植被景观格局分析
第十二章 植物群落的演替分析
第一节 演替的理论和学说
第二节 群落演替的模型
第三节 群落演替的数量分析方法
一、以种群动态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二、静态演替分析
三、单个样方的动态演替分析
四、多个样方的动态演替分析
五、演替概率分析法
第四节 植物群落的稳定性
一、群落恢复性和持续性
二、群落的变异性
三、群落抗干扰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I 国际软件信息
附录II 附表
附录III 矩阵运算
名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