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内容简介
B.安德烈埃是柏林技术大学农业经济学著名教授。本书是安德烈埃教授多年教学和研究的成果,着重从自然、经济和技术等方面深入地阐述了农业区域分布的限界,农业企业的地区差异和变化;论证了农业经营系统的类型以及农业区域多种结构的特点和发展趋向;并且从农业经济的角度,运用空间地理分布规律的方法,比较详细地表述了世界农业地理的现状特征与变化。内容广博,论据翔实,立论新颖,图表丰富,在许多农业地理学专著中,别具一格。本书对于从事农业区划、农业生产布局的实际工作者和从事农业地理、农业经济、动物地理、植物地理、农业气候等学科的研究人员及大专院校有关师生都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目录
- 中译本序
原书第一版前言
原书第二版前言
导言:农业的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论
第一章 作为科学的农业地理学
第一节 科学的一般性质
第二节 定义
第三节 农业地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第四节 农业地理学的工作方法
第五节 农业地理学先行者的功绩
第二章 世界农业地域的气候带及其最重要的农业地理特征
第一节 热带多雨气候
一、热带雨林气候
二、潮湿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三、热带高原气候
第二节 干旱气候
一、干旱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二、热带灌丛稀树草原气候
三、大草原气候
四、半荒漠气候
第三节 湿润的暖温带气候
一、亚热带夏季干旱气候
二、亚热带夏季温暖气候
三、海洋性夏季凉爽气候
第四节 湿润的寒温带气候
一、大陆性夏季温暖气候
二、大陆性夏季凉爽气候
三、副北极气候
第三章 世界农业区域的限界
第一节 当前的问题是扩大世界农业区域
第二节 农业经营的生态环境限界
一、纬度限界
二、高度限界
三、干旱限界
四、湿润限界
五、土壤限界
六、坡度限界
七、不利的坡向
第三节 农场经营的经济限界
一、居住地限界和工业限界
二、交通限界
三、商业化限界
第四节 在经济增长中限界的推移
一、机械技术进步的因素
二、生物技术进步的因素
三、经济增长的综合因素
第五节 未来世界农业区域的扩大和缩小
第六节 结论
第四章 农业企业是农业的基础
第一节 农业企业联合生产的原因
一、劳动平衡
二、轮作制
三、肥料平衡
四、饲料平衡
五、自给
六、风险平衡
第二节 农业生产出现地区差异的原因
一、自然生产地
二、人口密度、教育水平和农场领导人的素质
三、经营规模
四、农业企业的交通位置
五、各种力量竞争中对耕地的多种经营
第三节 农业生产在时间上变化的原因
一、价格-成本关系的变化
二、技术进步
三、在世代交替中人、土地、食物关系的变化
第五章 农业区域单位的分类范畴
第一节 农业的经营形式
一、采集制
二、草地制
三、耕作制度
四、多年生农作物栽培制
第二节 农业制度
一、部落和宗族农业制度
二、封建主义的农业制度
三、家庭农业占支配地位的农业制度
四、资本主义的农业制度
五、集体主义的农业制度
第三节 区域划分
第四节 农业区域
第六章 潮湿热带的农业地理
第一节 雨田耕作区
一、处于传统农业与进步农业之间的迁移农业
二、草田轮作制(与亚热带的经营形式相比较)
三、永久性的雨田耕作
第二节 灌溉耕作区
一、农田灌溉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
二、灌溉方法的地理比较
三、作为农田灌溉作物代表的水稻栽培
第三节 以栽培木本经济作物为主的地区
一、企业的经营特征和地理分布
二、最重要的木本经济作物及其生产地
三、农民经营,还是种植园经营?
第七章 干旱地区的农业地理
第一节 粗放的放牧经济区
一、牧人游牧地带
二、定居的粗放放牧经济区
三、饲料季节平衡是核心问题
四、野兽与家畜的竞争
第二节 旱作农业区
一、小麦-休闲制
二、谷子-花生制
三、旱作农业的其它形式
第三节 天然牧场与旱地农业结合的区域
一、风险因素是联合生产的障碍
二、以非洲的纳米比亚为例
三、由于经济和生态的变异而引起的变化
第四节 灌溉农业区域
一、一般特征
二、亚热带干旱地带的甘蔗-甜菜栽培区(以胡泽斯坦模式为例)
第五节 多年生作物栽培占优势的地区
一、一般特征
二、以西班牙橄榄树栽培为例
第六节 干旱区内大区域的划分(以澳大利亚为例)
一、自然区的划分
二、农业地带
三、水利开发规划
第八章 温带的农业地理
第一节 西欧的农业地理
一、生产地的分布特点
二、农业区域的划法和统计说明
三、轮作区域
四、土地利用区域
五、养畜业区域
六、综合农业区域(按照农场经营形式)
七、结束语
第二节 北美洲的农业地理
一、美国农业生产地的特征
二、牛奶业区
三、玉米种植区
四、多种经营的农业区
五、棉花区
六、小麦种植区
七、粗放的牧场经营区
八、以栽培水果和蔬菜为主的沿海农业区
九、专业农场的手工业性的牲畜生产区
十、因素组合中的区域性差异
第三节 苏联等国家的农业地理
一、农产品生产地域分布的特点
二、作为景观构成标志的社会主义大企业
三、农产品生产地合理化问题
四、社会主义化的发展阶段
五、波罗的海-亚得里亚海区域的农业区
六、苏联的农业区
第九章 在经济发展中世界农业区域结构的变化
第一节 发展的推动力
一、人口增长
二、世界粮食问题
第二节 要素组合的变动
一、人口稀少国家的要素费用和要素组合
二、人口稠密国家的要素费用和要素组合
三、受发展趋势影响程度的差异性
四、生产技术和能源经济的阶段
五、农业生产规模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生产计划的多样化和专业化
一、发展初期的单一化农业经营
二、工业化时期以前的多样化趋向
三、工业化时期的专业化趋向
四、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多种经营阶段
第四节 德国农业为适应非宗教化过程而进行的改革
一、人口稀少农业国的农业(直到18世纪末叶)
二、人口稠密国家的农业(18世纪末叶至19世纪中叶)
三、农业-工业国时代的农业(19世纪中叶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四、工业-农业国时代的农业(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期)
五、工业国时代的农业(从本世纪50年代中期起)
六、回顾
第五节 在特定气候带内农业景观的变化
一、热带雨林气候
二、潮湿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三、干旱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和大草原气候
四、热带多刺灌丛稀树草原气候和干旱草原气候
五、夏季凉爽的海洋性气候
六、夏季凉爽的大陆性气候
展望:Fr.艾瑞保在《农业地理学》中所阐明的农业进化论
缩写词
用语解释
国际度量衡折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