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5章,包括:黄土的成因、土层和分布;黄土的基本性质;黄土的湿陷性及其评价;黄土的动力特征及黄土的震害;湿陷性黄土地基及黄土工程等。
本书按照国家现行规范,遵循理论联系实际,体现科研与实践最新发展的思路编写。叙述力求由浅入深、突出重点。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师生的教学用书,亦可供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样章试读
目录
- 前言
第一章 黄土的成因、土层和分布
1.1 黄土及其成因
1.1.1 黄土的含义
1.1.2 黄土成因
1.2 黄土的地貌特征
1.2.1 黄土地貌研究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2.2 黄土地貌的划分
1.2.3 我国黄土高原地貌的基本特征
1.3 黄土的地层
1.4 黄土的分布及中国黄土分区
1.4.1 黄土分布
1.4.2 我国湿陷性黄土的分区
第二章 黄土的基本性质
2.1 黄土的微结构特征
2.1.1 黄土的骨架颗粒及其接触关系
2.1.2 黄土的孔隙特征
2.1.3 黄土中胶结物类型及胶结类型
2.1.4 黄土的微结构分类
2.2 黄土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
2.2.1 粒度成分
2.2.2 可塑性
2.2.3 孔隙比和干重度
2.2.4 含水量
2.2.5 黄土的化学性质
2.3 黄土的一般力学性质
2.3.1 黄土的压缩性
2.3.2 黄土的强度
2.4 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2.4.1 原状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2.4.2 饱和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2.4.3 挤密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2.5 非饱和黄土力学与黄土的结构性
2.5.1 黄土的非饱和性
2.5.2 黄土的结构性
2.6 新近堆积黄土
第三章 黄土的湿陷性及其评价
3.1 黄土的湿陷机理和区域特征
3.1.1 黄土的湿陷机理
3.1.2 黄土湿陷性的影响因素
3.1.3 黄土湿陷的区域特征
3.2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变形特征
3.2.1 黄土湿陷性的评价指标
3.2.2 自重应力下黄土湿陷变形的特征
3.2.3 总应力下黄土湿陷变形的特征
3.3 黄土湿陷性与压力和深度的关系
3.3.1 湿陷性与应力的关系
3.3.2 湿陷起始压力与饱和状态下的“前期固结压力”及土的自重应力
3.3.3 不同地区的自重湿陷性与深度的关系
3.3.4 我国黄土湿陷性的总格局
3.4 场地和地基的湿陷性评价
3.4.1 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
3.4.2 黄土场地的湿陷性评价
3.4.3 黄土地基的湿陷性评价
第四章 黄土的动力特征及黄土的震害
4.1 黄土的基本动力特性
4.1.1 黄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
4.1.2 黄土的动强度
4.2 黄土的振陷
4.2.1 黄土振陷及其影响因素
4.2.2 黄土振陷与黄土湿陷
4.2.3 黄土振陷量的估算
4.3 黄土液化
4.3.1 黄土液化机理
4.3.2 黄土液化的判别
4.4 黄土地震滑坡
4.4.1 黄土地震滑坡的机理、特征与分类
4.4.2 黄土斜坡地震稳定性分析
4.5 黄土波速及黄土地区地震动特性
4.5.1 黄土波速
4.5.2 黄土地区地震动特性
第五章 湿陷性黄土地基及黄土工程
5.1 湿陷性黄土场地上建筑和结构设计
5.1.1 黄土地区的场址选择与总平面设计
5.1.2 湿陷性黄土场地上建筑设计
5.1.3 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结构设计
5.1.4 湿陷性黄土场地防排水设计
5.2 湿陷性黄土地基与基础
5.2.1 黄土地基的承载力
5.2.2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5.2.3 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桩基础
5.3 黄土滑坡工程
5.3.1 黄土滑坡的形成条件与特征
5.3.2 黄土滑坡的形成机理
5.3.3 黄土斜坡稳定性分析
5.3.4 黄土滑坡的防治
5.4 黄土场地的基坑工程
5.4.1 基坑工程设计内容
5.4.2 基坑支护体系的设计与施工
5.4.3 黄土基坑地下水控制
5.5 黄土隧道与地下工程
5.5.1 概述
5.5.2 黄土隧道与地下工程的设计理论
5.5.3 黄土隧道与地下工程山岩压力计算
5.5.4 黄土隧道与地下工程设计
5.5.5 黄土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