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635029)研究成果之一,是面向国家新农村建设战略需求,着眼地理学综合视角,系统研究中国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理论问题、科学问题与战略问题的第一本专著。
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新农村建设机遇与地理学研究任务;国内外农村发展研究进展与实践启示;新农村建设研究的地理学理论;新农村建设地理学研究方法;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与区域导向;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区域差异格局;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模式;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途径;新农村建设地理学研究讨论与展望。整体上贯穿了“理论—方法—实证”的学术思路,突出了新农村建设重大问题研究的系统性、理论性、前瞻性与可操作性。资料翔实、层次清晰、观点鲜明、分析透彻,是一部集理论思索与方法探索、现状评析与情景分析、典型剖析与战略决策于一体的佳作。可为中国新农村建设实践和农村持续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拓展人文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发挥地理学服务“三农”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资源科学等学科的教学或参考书目,也可供区域发展、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等领域的研究人员与技术人员使用。
样章试读
目录
- 丛书序一
丛书序二
前言
第1章 中国新农村建设机遇与地理学研究任务
1.1 中国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
1.1.1 农村自我发展能力持续下降
1.1.2 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新挑战
1.1.3 城乡发展差距持续扩大
1.1.4 农村发展区域差距日益加剧
1.1.5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
1.2 中国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与历史机遇
1.2.1 总体上迈入转型升级新阶段
1.2.2 农业与农村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1.2.3 农业与农村发展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1.3 新农村建设地理学研究视角和任务
1.3.1 地理学研究农村发展问题的视角
1.3.2 新农村建设地理学研究主题与主线
1.3.3 新农村建设地理学研究主要任务
第2章 国内外农村发展研究进展与实践启示
2.1 国外不同学科视角的农村发展研究进展
2.1.1 农村发展的地理学研究
2.1.2 农村发展的社会学研究
2.1.3 农村发展的经济学研究
2.1.4 农村发展的政治学研究
2.1.5 不同学科视角的农村发展研究比较
2.2 我国农村发展研究的进展与趋向
2.2.1 我国农村发展研究进展
2.2.2 我国农村发展研究趋向
2.3 我国农村建设与发展实践和探索
2.3.1 20世纪上半叶的农村建设
2.3.2 1949~1977年的农村建设
2.3.3 1978~2004年的农村建设
2.3.4 2005年以来的农村建设
2.4 发达国家和地区农村发展典型实践与经验借鉴
2.4.1 发达国家和地区农村产业发展经验启示
2.4.2 发达国家和地区农村土地整理成功案例与借鉴
2.4.3 发达国家和地区乡村发展主体及其行动参与
2.4.4 发达国家和地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2.4.5 发达国家和地区农村合作组织建设与发展的成功经验
第3章 新农村建设地理学理论
3.1 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础
3.1.1 农村问题产生与演变
3.1.2 农村产业发展与优化
3.1.3 农村建设目标与理念
3.1.4 农村发展对策与模式
3.2 新农村建设的地理学理论体系
3.2.1 新农村建设的现有相关理论
3.2.2 新农村建设的地理学研究优势
3.2.3 新农村建设的地理学研究任务
3.3 新农村建设的地理学理论解析
3.3.1 城乡地域系统构成及其互动作用
3.3.2 农村系统结构及其运行机理
3.3.3 农村发展地域差异及其主导类型
3.3.4 农村空心化时序演进及其整治机理
3.3.5 新农村建设的整谐发展原理与途径
3.3.6 新农村建设的资源最优化配置
第4章 新农村建设地理学研究方法
4.1 新农村建设地理学方法体系
4.1.1 新农村建设的地理学思维
4.1.2 新农村建设地理学方法架构
4.1.3 新农村建设地理学研究定量分析方法
4.2 新农村建设地理学研究主要方法
4.2.1 农村综合调查方法
4.2.2 农村发展状态评价方法
4.2.3 村域系统诊断方法
4.2.4 农村综合区划方法
4.3 新农村建设地理学综合集成方法
4.3.1 新农村建设的地理学综合研究
4.3.2 新农村建设地理研究的集成技术思路
4.3.3 新农村建设地理学综合集成研究方案
第5章 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与区域导向
5.1 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理念与准则
5.1.1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理念
5.1.2 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机制
5.1.3 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准则
5.2 中国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与重点
5.2.1 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选择依据
5.2.2 中国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与进展
5.2.3 中国新农村建设战略重点
5.3 中国农村发展的区域差异格局
5.3.1 农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3.2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农村发展状态评价
5.3.3 农村发展区域差异格局及其演进态势
5.3.4 四大政策区农村发展差异及其演进态势
5.3.5 四大政策区农村发展差异的成因分析
5.4 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区域导向
5.4.1 东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重点
5.4.2 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重点
5.4.3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重点
5.4.4 东北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重点
第6章 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区域差异格局
6.1 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发展的水土资源基础
6.1.1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6.1.2 东部沿海地区的土地资源状况
6.1.3 东部沿海地区的水资源基础
6.2 东部沿海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类型及其乡村性评价
6.2.1 乡村发展类型与乡村性
6.2.2 东部沿海地区乡村发展类型划分与乡村性评价
6.2.3 东部沿海地区乡村发展评价与分析
6.3 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发展区域差异格局及演进态势
6.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6.3.2 农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权重确定
6.3.3 农村发展状态评价与分析
6.3.4 农村发展的动态度分析
6.3.5 农村发展的差异度分析
6.3.6 东部沿海地区乡村发展区域类型划分
6.4 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发展差异的成因机制
6.4.1 环渤海地区农村发展的成因机制
6.4.2 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发展的成因机制
6.4.3 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发展的成因机制
第7章 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模式
7.1 新农村建设典型模式的梳理思路
7.1.1 农村发展模式梳理的基本原则
7.1.2 基于宏观区域形态的农村发展模式
7.1.3 基于不同动力源差异的农村发展模式
7.1.4 基于区域性—主导性—制约性的农村发展模式
7.2 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区域模式
7.2.1 典型地区农村发展模式成长机理分析
7.2.2 典型地区农村发展模式的诊断分析
7.2.3 新农村建设区域主导模式构建
7.3 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村域模式
7.3.1 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村域模式
7.3.2 新农村建设典型村域模式的共性特征
7.3.3 新农村建设主导性村域模式的梳理
7.3.4 新农村建设主导性村域模式评价
第8章 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途径
8.1 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任务
8.1.1 城乡二元体制亟待破除
8.1.2 地域分工格局有待明晰
8.1.3 政府执政能力有待提高
8.1.4 农村公共物品依然匮乏
8.1.5 农民内发能力仍待增强
8.2 东部沿海不同类型区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途径
8.2.1 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途径
8.2.2 城市近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途径
8.2.3 城市远郊区及道路沿线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途径
8.2.4 传统平原农区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途径
8.2.5 山地丘陵区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途径
8.3 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
8.3.1 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8.3.2 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考评机制
8.3.3 健全农民利益保障机制
8.3.4 建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长效机制
第9章 新农村建设地理学研究讨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问题讨论
9.3 趋势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