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医药卫生 > 药学 > 临床药学 > 药物分子设计

相同作者的商品

浏览历史

药物分子设计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药物分子设计
  • 书号:7030150724
    作者:郭宗儒
  • 外文书名:
  • 装帧:
    开本:B5
  • 页数:556
    字数:681000
    语种: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3-01
  • 所属分类:R96 药理学
  • 定价: ¥78.00元
    售价: ¥61.62元
  • 图书介质: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内容简介药物从启动研究到批准上市的研发全过程,构成了新药研制的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体现和决定价值链各环节的主要因素是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可控性寓于分子的结构之中。新药的创制始自构建化学结构,在先导物的发现,特别是优化的分子设计中,始终要兼顾药物的这些必需的属性。本书以分子的多样性、互补性、相似性为纲要,归属了现今应用的分子设计方法,从总体上把握各种方法的特征、应用范围和内在联系,以整合的理念将传统的设计方法与现今的新技术方法相结合,用大量的实例说明药物设计是在药学、药代、药效和安全性的多维空间中的分子操作。
本书可供从事药物研究和设计工作的科研人员、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参考阅读。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前言
    第1章 绪论(1)
    1?1药物的基本属性(1)
    1?2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3)
    1?2?1药剂相(4)
    1?2?2药代动力相(4)
    1?2?3药效相(5)
    1?3新药的研究与开发(5)
    1?3?1新药的研究阶段(5)
    1?3?2新药的开发阶段(9)
    1?4药物发展简史(10)
    1?4?1以天然产物为主的发现时期(10)
    1?4?2以合成药物为主的发展时期(11)
    1?4?3药物分子设计时期(13)
    1?4?4后基因组时代的药物分子设计(16)
    1?5结语(18)
    参考文献(19)
    第2章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20)
    2?1药物受体的相互作用(20)
    2?1?1影响焓变的相互作用(21)
    2?1?2影响熵变的药物受体相互作用(23)
    2?1?3药物受体结合的热力学(25)
    2?2分子力学(25)
    2?2?1力学效应(26)
    2?2?2化学效应(28)
    2?2?3原子类型(29)
    2?3分子动力学(29)
    2?4酶抑制剂(31)
    2?4?1酶反应的特点(31)
    2?4?2药物抑制的靶酶(32)
    2?4?3酶抑制剂的作用环节(36)
    2?4?4酶抑制剂分类(38)
    2?5作用于受体的药物(43)
    2?5?1受体的结构与分类(43)
    2?5?2作用于受体靶标的药物——受体调节剂(46)
    2?5?3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分析(48)
    2?5?4受体结合实验(49)
    2?5?5药物受体的相互作用(50)
    2?6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51)
    2?6?1离子通道的基本特征(51)
    2?6?2离子通道调节剂(52)
    2?7核酸(52)
    2?7?1核酸的基本结构(52)
    2?7?2作用于核酸的药物(53)
    参考文献(53)
    第3章 分子的多样性——先导物的发现与优化(55)
    3?1分子的多样性(55)
    3?1?1分子多样性的表示方法(55)
    3?1?2药物分子的结构多样性的生物学基础(57)
    3?2天然生物活性物质——次级代谢产物(59)
    3?2?1天然产物的防御和繁衍机制(59)
    3?2?2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结构修饰(61)
    3?3组合化学(73)
    3?3?1组合化学的一般概念(73)
    3?3?2组合化学原理(74)
    3?3?3组合合成方法(75)
    3?3?4以天然产物为模板合成化合物库(80)
    3?4组合生物合成(85)
    3?4?1原理(85)
    3?4?2聚酮(86)
    3?4?3肽类(88)
    3?4?4其他(90)
    3?5组合生物催化(91)
    3?5?1原理(91)
    3?5?2天然产物库(91)
    3?5?3生物催化用于组合化学(95)
    3?6虚拟筛选(97)
    3?6?1基于受体结构设计组合库(97)
    3?6?2组合库的设计(99)
    3?6?3定向库(101)
    3?6?4基于知识的化合物库(101)
    3?7动态组合化学(106)
    3?7?1一般原理(106)
    3?7?2动态库的构建(107)
    3?7?3举例(108)
    3?8多组分反应(112)
    3?8?1原理(112)
    3?8?2多组分反应的特点和在合成上的优势(113)
    3?8?3重要的多组分反应(115)
    3?8?4多组分反应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117)
    3?8?5发现新的多组分反应的策略(118)
    参考文献(121)
    第4章 分子的互补性——先导物的发现与优化(128)
    4?1分子识别与相互作用(128)
    4?1?1静电作用能(129)
    4?1?2立体作用(131)
    4?1?3疏水作用(132)
    4?1?4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中的溶剂作用(133)
    4?2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的基团贡献(134)
    4?2?1基团贡献的加和性(134)
    4?2?2平均结合能(135)
    4?3药物受体相互作用及其原理(135)
    4?3?1锁钥学说(135)
    4?3?2诱导契合学说(136)
    4?3?3受体构象群的稳定化——受体选择模型(136)
    4?4基于受体结构的分子设计(140)
    4?4?1基本概念(140)
    4?4?2基于数据库搜寻的分子设计(147)
    4?4?3全新药物分子设计(160)
    4?4?4基于受体结构的组合化学库的设计(178)
    4?5基于代谢产物的药物分子设计(180)
    4?5?1引言(180)
    4?5?2细胞色素P450(182)
    4?5?3化学结构与氧化代谢的关系(183)
    4?5?4基于代谢活化的分子设计(184)
    4?5?5前药(186)
    4?5?6利用载体分子内反应的前药(193)
    4?5?7利用酶反应或特异性结合作用设计前药(197)
    4?5?8逆代谢药物设计——软药(199)
    4?6抗体药物(209)
    4?6?1结构互补性——抗体抗原的相互作用(209)
    4?6?2单克隆抗体药物(213)
    4?6?3用作药物转释载体的单克隆抗体(216)
    4?6?4基于单克隆抗体结构的分子设计(219)
    4?6?5抗体导向酶催化前药疗法(222)
    4?7高分子药物和高分子前药(229)
    4?7?1引言(229)
    4?7?2聚乙二醇化(229)
    4?7?3HPMA共聚物作骨架(233)
    4?7?4可生物降解的聚天然氨基酸(235)
    4?7?5部位特异性高分子药物(235)
    4?8基于片断的先导化合物的发现(236)
    4?8?1基本原理(236)
    4?8?2基于片断发现先导物的方法(237)
    4?9手性药物(246)
    4?9?1一般概念(247)
    4?9?2手性药物的药代动力学(251)
    4?9?3手性药物的药效学(258)
    参考文献(261)
    第5章 分子的相似性——先导物的发现与优化(276)
    5?1分子的相似性(276)
    5?1?1分子相似性的定义和内容(276)
    5?1?2药物分子设计中的相似性原理和方法(277)
    5?2同系物、不饱和性、合环和开环(279)
    5?2?1同系物(279)
    5?2?2不饱和键(284)
    5?2?3合环与开环(287)
    5?3生物电子等排(292)
    5?3?1电子等排的一般概念(292)
    5?3?2一价基团的电子等排体(293)
    5?3?3二价基团的电子等排体(303)
    5?3?4三价原子或基团的电子等排体(305)
    5?3?5四取代原子的电子等排体(307)
    5?3?6环与非环的电子等排体(308)
    5?3?7Topliss决策法(311)
    5?4过渡态类似物(315)
    5?4?1原理(315)
    5?4?2举例(315)
    5?5酶自杀性底物(325)
    5?5?1氨己烯酸和加巴苦林(325)
    5?5?2依氟鸟氨酸(326)
    5?5?3克拉维酸和舒巴克坦(328)
    5?5?4司来吉兰(329)
    5?5?5非那雄胺(330)
    5?5?6谷胱甘肽S?转移酶抑制剂(331)
    5?6肽模拟物(332)
    5?6?1肽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332)
    5?6?2肽模拟物(336)
    5?6?3构象限制(337)
    5?6?4非肽结构的肽模拟物(364)
    5?7药效团(372)
    5?7?1一般概念(372)
    5?7?2药效团的表达方法(373)
    5?7?3基于受体结合特征确定药效团——神经氨酸酶抑制剂(383)
    5?8优势结构(384)
    5?8?1基本概念(384)
    5?8?2优势结构的特征(385)
    5?8?3内源性物质的优势结构(390)
    5?9基于配体分子的药物设计(405)
    5?9?1组胺H2受体拮抗剂(405)
    5?9?25?羟色胺受体调节剂(406)
    5?9?3Ⅱb/Ⅲa糖蛋白受体拮抗剂(407)
    5?9?4白三烯受体拮抗剂(409)
    5?9?5P物质拮抗剂(410)
    5?9?6维甲类化合物(411)
    5?9?7甲氨蝶呤(413)
    5?10挛药(414)
    5?10?1同挛药物(414)
    5?10?2异挛药物(415)
    参考文献(417)
    第6章 分子的相似性和互补性交汇——定量构效关系(436)
    6?1二维定量构效关系(437)
    6?1?1二维定量构效关系的基本原理(438)
    6?1?2生物活性表示法(438)
    6?2二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Hansch?藤田超热力学分析(439)
    6?2?1线性自由能相关参数(440)
    6?2?2首批化合物的合成和Hansch?藤田分析的要点(458)
    6?2?3Hansch?藤田分析用于药物分子设计的实例(460)
    6?2?4比较定量构效关系(468)
    6?3Free?Wilson模型(470)
    6?3?1经典的Free?Wilson模型(470)
    6?3?2Fujita?Ban改良模型(475)
    6?3?3Free?Wilson模型与Hansch?藤田方法的异同(477)
    6?4分子连接性方法(477)
    6?4?1原子的支化值——点价(478)
    6?4?2分子连接性指数的计算(480)
    6?4?3分子连接性指数的物理化学意义(483)
    6?4?4分子连接性在QSAR分析中的应用(438)
    6?4?5分子连接性指数与Hansch?藤田分析的关系(484)
    6?5三维定量构效关系(484)
    6?5?1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的一般特征(485)
    6?5?2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分析法(491)
    6?5?3举例(498)
    6?6全息定量构效关系(504)
    6?6?1分子全息的生成(504)
    6?6?2HQSAR模型表示法(505)
    6?6?3举例(505)
    参考文献(506)
    第7章 药物分子设计的整合性(510)
    7?1新药创制的价值链(510)
    7?2结构优化(511)
    7?3分子设计策略的整合性(511)
    7?3?1药学性质的优化(512)
    7?3?2药代动力学性质的优化(513)
    7?3?3药效学性质的优化(514)
    7?3?4安全性评价(515)
    7?3?5虚拟筛选(515)
    7?4分子设计方法的整合性(516)
    参考文献(517)
    附录药物化学名词(519)
    索引(526)
    后记(539)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