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把握先秦诸子百家中地位并不太突出的名辩思潮,理清它的源流,揭示了它历经名学、辩学和名辩学三大发展阶段的脉络,发掘了各家各派代表人物著述中内涵的深刻精微的名辩学术思想、观念和学说,并进一步阐发了它们蕴涵的科学思想。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及专业研究工作者参考阅读。
样章试读
目录
- 总序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名辩思潮的源头:从礼官司到孔丘
第一节礼官和名学之源
第二节孔丘的正名说
第三节管仲和正名思想
第二章 名说谎思潮的崛起:马析和尹文的名学
第一节邓析:形名之同异和“两可”
第二节尹文,形名相别不可相乱与相无
第三节邓析尹文学名学的科学意义
第三章 名说谎思潮的中兴:墨家辩学
第一节辩不“墨辩”作为逻辑学
第二节《墨辩》的存在论思想
第三节《墨辩》的认识论思想
第四节《墨辩》的语言哲学思想
第五节《墨辩》的辩学
第六节 “墨”的科学意义
第四章 名辩思潮的大成:公孙龙
第一节名说思潮住友大杨者公孙龙
第二节《公孙龙子》的哲学——思辨的语言分析哲学
第三节《公孙龙子》的存在论思想
第四节《公孙龙子》的认识论思想
第五节《公孙龙子》的语言哲学
第六节《公孙龙子》的逻辑学
第七节“二十一事”和“七说”解读
第五章 名辩思潮的支流:惠施和旬况的名辩思想
第一节 惠施的”辩物“思想
第二节 荀况的正名思想
第六章 先秦名辩学的历史命运
第一节 昙花一现而至晋代已成绝学
第二节“怪”、“小”、“贱”而不容于主流哲学
结语
附录《公孙龙子》注疏(解题·注释·今译·疏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