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 脉冲星

浏览历史

脉冲星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脉冲星
  • 书号:
    作者:
  • 外文书名:
  • 装帧:
    开本:
  • 页数:0
    字数:178000
    语种: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 所属分类:P14 天体物理学
  • 定价: ¥1.25元
    售价: ¥0.99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内容简介
脉冲星是六十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之一,对现代文学发展生产了重大影响,其发现者曾经获得1974年诺贝尔奖金。本书是一本深入浅出地介绍脉冲星观测与理论的著作,介绍了脉冲星发现的历史和观测技术,重点的叙述了观测结果,对理论机制也作了简明的介绍。本书的特点是对观测事实归纳得十分有条理,对理论的介绍假名扼要富于启发性,既可供一般读者作为入门书,又可进一步研究脉冲星的专业工作者参考。
本书可供理科大学生、研究生,天文和物理工作者阅读参考。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第一章 脉冲星的发现
    1.1 行星际闪烁
    1.2 1968年2月份英国《自然》杂志上的通讯
    1.3 证认为中子星
    1.4 蟹状星云脉冲星的光学脉冲
    1.5 蟹状星云脉冲星的X射线脉冲
    1.6 脉冲星研究的发展
    第二章 搜寻和观测技术
    2.1 灵敏度问题
    2.2 脉冲到达时间的色散
    2.3 搜寻技术:单脉冲
    2.4 搜寻技术:周期性
    2.5 光学、X射线和γ射线技术
    第三章 脉冲星和自转中子星的同一性
    3.1 致密星的脉动
    3.2 行星和双星轨道
    3.3 自转致密星
    3.4 周期的变化
    第四章 X射线脉冲星
    4.1 Her X-1/HZ Her
    4.2 Cen X-3
    4.3 周期变化和质量交流
    4.4 其他X射线双星
    4.5 X射线发射的物理学
    第五章 中子星的内部结构
    5.1 温度
    5.2 外层
    5.3 中子露点
    5.4 中子流体:超流
    5.5 核心固化和超子的形成
    5.6 中子星模型
    5.7 中予星的稳定性与中子星的形成
    第六章 中子星的磁层
    6.1 磁层的电动力学
    6.2 轴对称偶极子
    6.3 倾斜转子
    6.4 复杂性与不稳定性
    6.5 Ruderman胡须和功函数
    6.6 脉冲星的能流
    第七章 脉冲的守时性
    7.1 脉冲星位置和质心改正
    7.2 相对论改正
    7.3 周期、周期变化和脉冲星位置
    7.4 蟹状星云脉冲星
    7.5 船帆座脉冲星PSR0833-45
    7.6 中子星结构和跃变函数
    7.7 星震和核震
    7.8 脉冲星年龄和阻尼指数
    7.9 脉冲星的自行
    7.10 双星
    7.11 双星脉冲星PSR 1913+16
    第八章 累积射电脉冲的性质
    8.1 累积脉冲轮廓
    8.2 开/关比:中介脉冲
    8.3 累积脉冲轮廓的频率响应
    8.4 累积偏振
    8.5 累积轮廓的精细结构
    8.6 模式变化
    8.7 咏冲星射电发射的频谱
    8.8 流密度的长期变化
    第九章 个别射电脉冲
    9.1 个别脉冲的结构
    9.2 亚脉冲的宽度
    9.3 微结构
    9.4 脉冲能量的直方图
    9.5 脉冲漂移
    9.6 脉冲漂移的调制作用
    9.7 消零和节律
    第十章 蟹状星云
    10.1 发现与早期观测
    10.2 蟹状星云的连续辐射
    10.3 能量补给
    10.4 能量从脉冲星转移到星云
    第十一章 蟹状星云脉冲星
    11.1 频谱
    11.2 脉冲形状
    11.3 色散量与脉冲到达时间
    11.4 强度变化
    11.5 脉冲的变化:巨脉冲
    11.6 偏振:光学
    11.7 偏振:射电
    11.8 光学辐射与射电辐射的关系
    第十二章 脉冲星距离的指示器——星际介质
    12.1 星际电子
    12.2 银河系HⅠ盘
    12.3 HⅡ区盘
    12.4 电子分布模型
    12.6 中性氢的吸收
    12.6 高银纬脉冲星
    第十三章 星际磁场
    13.1 在十八个量级以下
    13.2 脉冲星偏振的法拉第旋转
    13.3 近区磁场的形式
    13.4 较远空间的磁场
    13.5 银河系磁场:小结
    第四章 星际闪烁
    14.1 薄屏模型
    14.2 闪烁的衍射理论
    14.3 厚扩散屏
    14.4 观测结果
    14.5 脉冲展宽
    14.6 多重扩散:几何方法
    14.7 脉冲展宽的衍射理论
    14.8 脉冲展宽的观测
    14.9 源的视直径
    14.10 闪烁图案的速度
    14.11 脉冲星的自行
    第十五章 辐射过程
    15.1 回旋辐射
    15.2 运动电子的回旋辐射
    15.3 同步加速辐射
    15.4 曲率辐射
    15.5 相干性
    15.6 脉泽放大
    第十六章 发射机制Ⅰ:观测特征的分析
    16.1 累积脉冲轮廓
    16.2 个别脉冲:亚脉冲
    16.3 强度和频谱
    16.4 周期P及其导数#
    16.5 同年龄和周期有关的辐射特征
    第十七章 发射机制Ⅱ:几何考虑
    17.1 累积轮廓的宽度
    17.2 累积轮廓的形状
    17.3 亚脉冲宽度
    17.4 相对论性成柬过程
    17.5 亚脉冲偏振
    17.6 偏振的方位角
    17.7 单矢量模型
    17.8 同旋转磁场的关系
    17.9 结论:发射源的位置
    第十八章 发射机制:讨论
    18.1 位置
    18.2 能密度
    18.3 频谱
    18.4 射电辐射
    18.5 小结
    第十九章 超新星:脉冲星的起源
    19.1 超新星爆发
    19.2 超新星产生的频率
    19.3 双星中的超新星
    19.4 观测到双脉冲星的机会
    19.5 中子星所获得的速度
    19.6 脉冲星和超新星的成协
    第二十章 脉冲星的年龄与分布
    20.1 观测的分布函数与实际分布函数
    20.2 周期的分布
    20.3 光度的分布
    20.4 垂直距离|z|的分布
    20.5 径向距离R的分布
    20.6 银河系内脉冲星总数
    20.7 分布函数之间的相关
    20.8 脉冲星的年龄
    20.9 辐射截止
    20.10 结论
    第二十一章 高能和致密星
    21.1 X射线双星
    21.2 星团中的X射线
    21.3 银河中心
    21.4 河外星系团
    21.5 射电星系和类星体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