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志》是中国江河志的组成部分,共分七卷,各卷独立成书。内容包括《淮河大事记》、《淮河综述志》、《淮河水文· 勘测· 科技志》、《淮河规划志》、《淮河治理与开发志》、《淮河水利管理志》、《淮河人文志》。
本卷为《淮河水利管理志》,全书共分水政、基本建设管理、防汛、抗旱、工程管理、水资源保护六篇,主要记述淮河水利管理方面的历史发展过程,客观地反映了古今淮河水利管理工作成就。内容丰富,资料翔实。
本卷可供水利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高等院校师生参阅。
样章试读
目录
- 序
前言
凡例
编辑说明
概述
第一篇 水政
第一章 管理机构
第一节 近代机构
第二节 当代机构
第二章 法规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法规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法规
第三章 政策
第一节 行蓄洪区政策
第二节 治淮初期民工动员及工资
第三节 土方施工与改造罪犯相结合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有关政策
第四章 省际边界水事
第一节 河南与安徽边界水事
第二节 安徽与江苏边界水事
第三节 江苏与山东边界水事
第四节 山东与河南边界水事
第二篇 基本建设管理
第一章 前期工作管理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管理方法及规章
第三节 管理内容
第四节 完成情况
第二章 计划管理
第一节 管理体系
第二节 管理方法及规章
第三节 投资政策及渠道
第四节 计划编制与管理
第五节 投资管理
第六节 实施情况
第三章 建设管理
第一节 管理体系
第二节 管理法规及技术管理
第三节 工程实施中的管理
第四节 施工队伍
第五节 施工经营方式
第四章 统计工作
第一节 组织管理
第二节 统计法规
第三节 管理工作
第三篇 防汛
第一章 防汛组织
第一节 指挥机构
第二节 群众组织
第三节 各级防汛指挥机构的任务
第四节 规章制度
第二章 水文测报及气象
第一节 水文情报
第二节 水文预报
第三节 气象工作
第三章 通讯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
第四章 防汛准备及抢险
第一节 汛前检查及防汛会议
第二节 防汛队伍
第三节 防汛物资
第四节 防汛经费
第五章 防洪调度
第一节 淮河干流洪水调度
第二节 淮河主要支流洪水调度
第三节 沂沭泗水系洪水调度
第六章 大洪水年防汛纪实
第一节 黄河夺淮期间防汛(1194~1855年)
第二节 黄河北徙至新中国成立前防汛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防汛
第四篇 抗旱
第一章 组织机构
第一节 河南省
第二节 安徽省
第三节 江苏省
第四节 山东省
第二章 抗旱工作
第一节 河南省
第二节 安徽省
第三节 江苏省
第四节 山东省
第三章 大旱年抗旱纪实
第一节 1934年安徽抗旱
第二节 1953年皖、鲁、苏抗旱
第三节 1958、1959年安徽抗旱
第四节 1959~1961年河南抗旱
第五节 1966~1967年皖、苏抗旱
第六节 1968年山东抗旱
第七节 1977年山东抗旱
第八节 1978年皖、苏抗旱
第九节 1981年山东抗旱
第十节 1986年河南抗旱
第十一节 1988年豫、皖抗旱
第五篇 工程管理
第一章 管理机构
第一节 专管机构
第二节 群管组织
第三节 管理单位简况
第二章 法规
第一节 国家或部颁法规
第二节 地方法规
第三章 检查与观测
第一节 河道堤防和水闸
第二节 水库
第四章 维修加固
第一节 河道堤防
第二节 大型水闸
第三节 大型水库
第四节 灌区
第五章 河道清障
第一节 淮河清障
第二节 沂沭泗河清障
第六章 控制运用
第一节 大型水库
第二节 河道湖泊
第七章 管理效益及综合经营
第一节 河道堤防水闸
第二节 水库
第三节 灌区
第六篇 水资源保护
第一章 组织机构
第一节 流域组织机构
第二节 地方组织机构
第二章 水质监测和评价
第一节 水质监测站网
第二节 水质监测制度和方法
第三节 水质评价
第四节 水污染事故
第三章 水资源保护工作
第一节 管理
第二节 科研及专题工作
第三节 水资源保护规划
第四节 水污染联防
第四章 污染源及治理
第一节 城镇污染源
第二节 面污染源
第三节 污染源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