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是由科学技术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等12个部委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共有17个部门88位专家参与编写工作。这是我国第一次组织编写这类报告。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对策,以及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评价3部分,共25章。全书反映了我国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新成果,代表了国家水平和发展趋势。可为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长期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为我国参与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行动提供科技支撑。
本书可供中央、地方和国家各部委决策部门,以及气象气候、经济、外交、水文、海洋、农林牧、地质和地理等领域的科研与教学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 第一部分 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提要
1·1 气候变化的科学评估
1·2 IPCC TAR主要发现
1·3 中国气候变化研究与评估
1·4 报告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全球和中国近100年观测的气候变化
提要
2·1 全球近100年气候变化
2·2 中国近100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
2·3 中国近50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
2·4 中国近50年其他气候要素变化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温室气体、气溶胶及其辐射强迫
提要
3·1 温室气体
3·2 气溶胶
3·3 温室气体与气溶胶辐射强迫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气候变化的检测和原因判别
提要
4·1 气候变化检测和原因判别方法
4·2 20世纪气候变暖在近1000年中的地位
4·3 20世纪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分析
4·4 20世纪中国气候变化的原因分析
4·5 气候变化检测和原因判别的可信度评估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气候变化预估模式的检验及可靠性
提要
5·1 气候模式及检验方法
5·2 气候模式模拟性能及其比较计划
5·3 气候敏感度问题
5·4 气候模式预估的不确定性问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 21世纪全球和中国气候变化趋势
提要
6·1 气候变化预估方法和排放情景
6·2 全球气候模式模拟结果的集成分析
6·3 由统计降尺度方法所得中国未来气候变化情景
6·4 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的中国未来气候情景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基本认识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提要
7·1 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与可能原因
7·2 未来气候趋势的初步预估
7·3 气候变化研究中主要不确定性及有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参考文献
名词解释
第二部分 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
摘要
第八章 引言
提要
8·1 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性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8·2 影响、脆弱性和适应性
8·3 IPCC关于影响、脆弱性和适应性的主要结论
8·4 评估的范围和手段
第九章 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方法
提要
9·1 社会经济情景的构建与应用
9·2 气候变化情景的构建与应用
9·3 影响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9·4 评估的不确定性
参考文献
第十章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提要
10·1 本领域的评估范围和关键问题
10·2 农业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10·3 预计的影响
10·4 与其他部门的交互作用
10·5 适应对策
10·6 研究差距和优先领域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评估
提要
11·1 本领域的评估内容和关键问题
11·2 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与脆弱性
11·3 预计的影响及主要结论
11·4 气候变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1·5 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适应对策
11·6 研究差距和优先领域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气候变化对海岸带资源环境的影响
提要
12·1 本领域的评估范围和关键问题
12·2 观测到的海岸带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12·3 预计的影响
12·4 适应选择与政策建议
12·5 研究差距和优先领域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气候变化对森林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提要
13·1 本领域的评估范围和关键问题
13·2 自然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13·3 预计的影响
13·4 与其他部门的交互作用
13·5 对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3·6 适应对策
13·7 研究差距和优先领域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气候变化对重大工程、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提要
14·1 气候变化对重大工程的影响评估
14·2 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4·3 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14·4 气候变化对其他领域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气候变化对区域的影响
提要
15·1 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的影响
15·2 气候变化对华北地区的影响
15·3 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的影响
15·4 气候变化对华东地区的影响
15·5 气候变化对华中地区的影响
15·6 气候变化对华南地区的影响
15·7 气候变化对西南地区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 适应气候变化对策
提要
16·1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16·2 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策略
16·3 部门可能的适应措施和适应技术
16·4 区域可能的适应措施和适应技术
16·5 中国已经采取的适应措施
16·6 提高适应能力,减小差距
16·7 适应对策与可持续发展
16·8 结语
参考文献
名词解释
第三部分 减缓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评价
摘要
第十七章 引言
提要
17·1 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进程
17·2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与原则
17·3 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
参考文献
第十八章 世界与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
提要
18·1 世界主要国家和集团温室气体排放的历史与现状
18·2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规律分析
18·3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现状与特点
18·4 中国已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对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十九章 中国减缓碳排放增长的部门技术潜力
提要
19·1 中国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的特点
19·2 部门减缓碳排放技术的潜力及其评价
19·3 实现部门技术减排潜力的障碍和对策
参考文献
第二十章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与减缓碳排放的潜力分析
提要
20·1 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潜力
20·2 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及减缓碳排放效果评价
20·3 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障碍与激励政策
参考文献
第二十一章 中国未来碳吸收汇的潜力分析
提要
21·1 《京都议定书》中与碳汇有关的问题
21·2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活动的碳吸收汇现状
21·3 中国农林系统碳汇潜力及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二十二章 中国减缓碳排放的宏观影响评价
提要
22·1 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碳排放趋势
22·2 中国减缓碳排放的宏观评价
22·3 中国未来减缓碳排放的宏观经济评价
22·4 中国未来减缓碳排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十三章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公平性准则分析
提要
23·1 气候变化问题上责任与义务的分析
23·2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公平性准则”评价
23·3 中国在排放权分配问题上的立场
23·4 全球碳排放限额分配对世界主要国家和集团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十四章 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行动
提要
24·1 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机制的形成与发展
24·2 《公约》下的国际技术转让及其资金机制和能力建设
24·3 CDM与中国的参与
参考文献
第二十五章 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思路与对策
提要
25·1 中国在减缓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基本原则
25·2 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25·3 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主要对策
25·4 结语
名词解释
缩略语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