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板块构造、壳幔相互作用和伸展构造观点,研究了华南南岭地区广泛出露的晚中生代花岗岩火山岩的时空分布、地球化学属性、岩浆起源与岩石成因。全书分总论和岩体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含8章,阐述有关南岭地区花岗岩火山岩地质地球化学一般特征与规律性的新认识;各论部分含3章,分别为南岭地区的南带、中带和北带花岗岩,每带列举众多代表性花岗岩体,进行了反映近代地质地球化学学术水准的研究和剖析。在综合研究和整合各方面资料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华南晚中生代花岗岩火山岩成因的消减伸展地球动力学新模式。
本书可供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阅读。
样章试读
目录
- 前言 王德滋 周新民
第一部分 总论
第一章 南岭地区地质背景 舒良树
第一节 南岭何在
第二节 制约南岭构造的区域断裂
第三节 示踪环境的地层序列
第四节 独具特色的南岭花岗岩带
第五节 成因复杂的盆地构造
第六节 几个问题的探讨
第七节 小结
第二章 南岭地区基底变质岩的组成和形成时代 于津海 沈渭洲
第一节 基底变质岩的分布和岩石类型
第二节 基底变质岩的时代——锆石U-Pb定年
第三节 基底变质岩的化学组成和形成背景
第四节 闽西南沉积岩物源的Nd同位素示踪
第三章 南岭地区基底变质岩的构造热事件叠加 徐夕生 邓 平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样本采集和岩相学描述
第三节 分析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结论
第四章 南岭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 陈培荣 章邦桐 陈卫锋 孔兴功
第一节 燕山早期双峰式火山岩
第二节 燕山晚期玄武质火山岩
第三节 讨论与结论
第五章 华南花岗岩分布 孙涛
第六章 华南晚中生代花岗岩-火山岩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 沈渭洲 凌洪飞 孙 涛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地质背景
第三节 样品和分析方法
第四节 晚中生代花岗岩的基本特征
第五节 晚中生代花岗岩的Nd-Sr同位素特征
第六节 晚中生代花岗岩的Nd模式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第七节 花岗岩的Nd模式年龄与地壳的增生演化
第八节 小结
第七章 华南中生代盆地分布 舒良树 邓 平 余心起 王 彬 祖辅平
第一节 编图原则
第二节 中、新生代盆地基本特征
第三节 三个重要的地质分界带
第四节 盆-岭关系
第五节 盆地中构造体制转换的信息
第六节 构造演化
第七节 结论
第八章 华南中生代花岗岩-火山岩时空格局与成因模式 周新民 孙 涛 沈渭洲
第一节 基本地质事实
第二节 一种可能的新成因模式
第三节 小结
第二部分 各 论
第九章 南岭地区晚中生代南带花岗岩研究
第一节 诗洞-广平岩体 徐夕生 耿红燕 赵 明
第二节 连阳岩体 沈渭洲 高剑峰 凌洪飞
第三节 佛冈岩体 徐夕生 鲁为敏 范钦成
第四节 南昆山岩体-腊圃岩体 刘昌实 陈小明 王汝成 胡 欢 张爱铖
第五节 从化碱性正长岩体 刘昌实 陈小明 王汝成 胡 欢
第六节 龙窝-白石冈岩体 邱检生 胡 建
第十章 南岭地区晚中生代中带花岗岩研究
第一节 花山-姑婆山岩体 朱金初 张佩华 谢才富 杨 策
第二节 大东山岩体 陈培荣 张 敏 陈卫峰
第三节 贵东岩体(含热水岩体) 沈渭洲 凌洪飞 邓 平 孙 涛 谭正中
第四节 大吉山-漂塘-黄沙坪岩体 华仁民 张文兰 姚军明 陈培荣
第五节 密坑山岩体 邱检生 胡 建
第六节 罗浮-古寨岩体 丁 兴 周新民 孙 涛
第十一章 南岭地区晚中生代北带花岗岩研究
第一节 苗儿山-越城岭岩体 孙 涛 王志成 陈培荣 周新民
第二节 骑田岭岩体 朱金初 张佩华 谢才富 杨 策 赵葵东
第三节 九峰-诸广山岩体 陈培荣 张 敏 陈卫锋
第四节 龙源坝岩体 陈培荣 张 敏 陈卫锋
第五节 寨背-陂头岩体 陈培荣 章邦桐 陈卫锋
第六节 三标-桂坑岩体 孙 涛 丁 兴 刘昌实 周新民
第七节 红山-富城岩体 于津海 赵 蕾
第八节 武平岩体 于津海 赵 蕾
第九节 古田-小陶岩体 于津海 王丽娟
第十节 若干补体花岗岩 汪 相 王志成 汪传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