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半导体电化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应用,主要有半导体和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固液界面绪构,电荷传递理论,测量技术,固
体性质对电极行为的影响,典型的电极过程,电极反应中的化学转变,氧化膜的电化学,半导体电极的应用。本书强调基本概念,理论与实
验相结合,富有启发性和指导性.综述问题的同时,引用了大量文献,较全面地反映了近期的研究动态,便于读者学习.
目录
- 第一章 固体与溶液
1.1 固体
1.1.1 施主、受主和陷阱
1.1.2 表面能级
1.1.3 固体的电导
1.2 溶液
1.2.1 引言
1.2.2 电极Fermi能量与溶液中氧化还原电对的关系
1.2.3 能量的氢标度与真空标度的关系
1.2.4 溶液中的波动能级
1.2.5 双电子反应物质的能级
1.2.6 液体的电导
第二章 固/液界面
2.1 表面上的离子及其能级
2.1.1 吸附
2.1.2 固/液界面上的表面态
2.2 固/液界面上的双电层
2.2.1 概述
2.2.2 Gouy层
2.2.3 Helmholtz双层
2.2.4 半导体的空间电荷双层
2.3 能带边缘能级的理论预示
2.4 固体/溶液界面的能带模型
第三章 载流子传递理论
3.1 引言
3.1.1 一般概念
3.1.2 电极反应的活化能
3.2 经典模型
3.3 电荷传递的能级模型
3.3.1 概述
3.3.2 金属电极
3.3.3 半导体电极
3.4 用能带模型定性描述电极过程
3.4.1 金属电极的行为
3.4.2 半导体电极的行为
3.4.3 半导体行为与金属行为之间的过渡
第四章 测量方法
4.1 电容的测定
4.1.1 引言
4.1.2 测量理论
4.1.3 电容测定值的解释
4.1.4 复杂的Mott-Schottky图
4.1.5 能带边缘的确定
4.2 电流-电压曲线的测定
4.2.1 一般方法:伏安法
4.2.2 旋转电极
4.2.3 光照
4.3 其他方法
4.3.1 测定Vs的方法
4.3.2 确定表面品种或表面相的方法
4.3.3 研究电极反应的方法
第五章 电极的性质及其对电化学测定的影晌
5.1 完整晶体的行为
5.1.1 Helmholtz双层:电极上的表面电荷
5.1.2 完整晶体的空间电荷区
5.2 电极中缺陷的行为
5.2.1 引言
5.2.2 体内缺陷引起的Mott-Schottky图的偏离
5.2.3 同体内缺陷有关的电流
5.3 各种半导体的平带电位观测值
第六章 惰性半导体电极上电荷传递的实验给果
6.1 引言
6.2 多数载流子的俘获
6.2.1 载流子向溶液中离子的直接传递
6.2.2 电子向溶液中离子的间接传递
6.3 少数载流子俘获
6.3.1 少数载流子被双电子反应物质俘获:自由基的形成与电流加倍效应
6.3.2 少数载流子被单电子反应物质俘获
6.3.3 光催化
6.4 本征表面态与复合中心
6.4.1 本征表面态作为载流子传递中心
6.4.2 本征表面态和溶液中离子作为复合中心
6.5 载流子的注入
6.5.1 电子和空穴的直接注入
6.5.2 按隧道作用机理进行的注入
6.5.3 光激发离子的注入:染料注入
6.6 高电流、高电压过程
6.6.1 引言
6.6.2 富集层条件下的高电流
6.6.3 非过渡金属化合物半导体上的隧道作用与击穿
6.6.4 此同时实际电极
6.7 半导体电化学在分析复杂电极反应中的应用
6.7.1 甲酸的光催化氧化
6.7.2 双电子反应物质的能级分析
6.7.3 碘在CdS上的还原
第七章 电极反应中的化学转变
7.1 引言
7.2 惰性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的内界变化
7.3 电极上的吸附与电极内的吸收
7.3.1 水、氢和氧的吸附
7.3.2 电解质离子的吸附
7.3.3 沉积物的作用
7.3.4 杂质和缺陷向电极内的运动
7.4 腐蚀
7.4.1 引言
7.4.2 半导体腐蚀的理论与实验结果
7.4.3 防止光腐蚀的稳定剂
策八章 有覆盖层的电极
8.1 引言
8.1.1 氧化膜的能带模型
8.1.2 薄膜
8.1.3 厚膜的结构
8.2 穿过氧化膜的电流传输
8.2.1 薄氧化层
8.2.2 通过厚粘附层的电子导电模型
8.2.3 金属电极上的半导电氧化层
8.2.4 金属上和半导体电极上的绝缘层
8.3 反应产物在半导体电极上的沉积
第九章 半导体电极的应用
9.1 太阳能转换
9.1.1 引言
9.1.2 光伏电池
9.1.3 光-化学能转换
9.1.4 PEC电池的腐蚀
9.1.5 PEC太阳电池的前景
9.2 半导体上的电催化
9.2.1 概述
9.2.2 电催化中的表面态添加剂和窄能带
9.3 新装置
9.4 半导体的电抛光
参考文献
评论性文章与书籍
符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