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 微生物学实验法

浏览历史

微生物学实验法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微生物学实验法
  • 书号:
    作者:
  • 外文书名:
  • 装帧:
    开本:
  • 页数:0
    字数:520000
    语种: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 所属分类:
  • 定价: ¥3.55元
    售价: ¥2.80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内容简介
为了在自然界现场中研究微生物,以期尽可能认识微生物的本来面目,本书着重介绍了许多把微生物和自然界直接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实验方法;也叙述了通常使用的和新近发展起来的方法。
全书共分九章。它们是:取样和直接观察,微生物的分离,菌株保藏,微生物细胞的观察,培养,生理性状观察,生物化学研究,遗传学研究,菌种鉴定。书末附有实验室设备、常用培养基、染色液和缓冲液的介绍。
本书可供微生物学科研和教学工作者作为工具书和参考书。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第一章 取样方法和样品的直接观察
    Ⅰ.岩圈表层
    一、取样地点的选择
    二、取样方法
    三、观察时的处理方法
    Ⅱ.表层土壤及植物体
    一、取样地点的选择
    二、取样方法
    三、观察时的处理方法
    Ⅲ.海水和海底沉积物
    一、取样地点的选择
    二、取样方法
    三、观察时的处理方法
    Ⅳ.淡水、污泥、空气
    一、取样地点的选择
    二、取样方法
    三、观察时的处理方法
    Ⅴ.反刍动物第一胃
    一、取样地点的选择
    二、取样方法
    三、观察时的处理方法
    Ⅵ.发酵食品
    一、取样地点的选择
    二、取样方法
    三、观察时的处理方法
    第二章 微生物的分离
    Ⅰ.无菌操作
    一、分离微生物时必备的器具
    二、接种操作
    三、无菌箱
    Ⅱ.灭菌
    一、干热灭菌
    二、蒸汽灭菌
    三、高压灭菌
    四、过滤灭菌
    五、药剂灭菌
    Ⅲ.培养基的配制和种类
    一、营养成分
    二、其它因子
    三、配制培养基的注意事项
    四、培养基的种类
    五、培养基的基本材料
    Ⅳ.分离
    一、好氧性微生物
    二、厌氧性微生物
    三、噬菌体
    Ⅴ.富集培养
    一、一般技术
    二、土壤迴流法
    三、选择培养基
    Ⅵ.显微操作法
    一、显微操作器的种类和特点
    二、机械操作方法
    三、解剖针的制作方法
    四、单胞分离法
    五、四分体分析
    Ⅶ.膜过滤
    一、无菌过滤器
    二、操作
    Ⅷ.细胞分部法
    第三章 菌种保藏
    Ⅰ.菌株和培养物、保藏
    Ⅱ.菌种保藏方法
    一、传代培养保藏
    二、降低代谢速度保藏
    三、冷冻保藏
    四、干燥保藏
    第四章 微生物细胞的观察
    Ⅰ.光学显微镜的一般操作方法
    一、光学部分
    二、机械部分
    三、盖玻片和载玻片
    四、照明
    五、显微镜的种类
    Ⅱ.显微镜照相
    一、一般的显微镜摄影法
    二、彩色照相
    Ⅲ.微生物细胞的观察
    一、细胞大小的测定
    二、用血球计数板测定细胞数
    三、未染色样品的观察
    四、染色样品的观察
    五、载片培养
    Ⅳ.电子显微镜
    一、投影法
    二、负染法
    三、超薄切片法
    四、冰冻蚀刻法
    五、扫描电子显微镜
    第五章 培养
    Ⅰ.培养的一般问题
    一、培养基的选择
    二、种龄和接种量
    三、培养时间
    四、培养装置和温度
    Ⅱ.培养
    一、表面培养
    二、深层培养
    三、同步培养
    四、连续培养
    五、透析培养
    六、研究细胞分化的培养方法
    Ⅲ.细胞的收获方法
    一、收获时的一般注意事项
    二、离心法
    三、用纱布或滤纸过滤收集菌体
    四、特殊的菌体收集方法
    五、微生物悬浊液的制备和保藏
    六、培养液中高分子物质的浓缩
    第六章 生理学性状的观察方法
    Ⅰ.增殖的测定方法
    一、细胞总数的测定
    二、活细胞数的测定
    三、比色法和比浊法
    四、重量测定
    五、叠集细胞体积的测定
    六、ATP的微量测定
    七、统计处理法
    Ⅱ.生理活性的测定方法
    一、膜透性
    二、呼吸与发酵
    三、光合作用和光化学反应
    四、固氮作用
    Ⅲ.表面性状的测定方法
    一、细胞表面的带电状态
    二、与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
    Ⅳ.生长抑制物质活性的测定方法
    一、稀释法
    二、扩散法
    三、自显术
    四、微生物测定法
    第七章 生物化学研究方法基础
    Ⅰ.细胞成分的提取和定量
    一、蛋白质
    二、核酸
    三、脂类
    四、糖类
    Ⅱ.细胞结构的分部分离
    一、一般注意事项
    二、细胞的破碎方法
    三、细菌细胞结构物的制备方法
    四、酵母菌和霉菌细胞结构的制备方法
    第八章 遗传学研究法
    Ⅰ.突变
    一、突变的诱发
    二、突变菌株的分离
    三、营养缺陷型菌株所需营养物的确定
    四、突变的分类
    Ⅱ.杂交方法
    一、细菌的杂交
    二、酵母菌的杂交
    三、霉菌的杂交
    四、原生动物的杂交
    第九章 鉴定
    Ⅰ.目的
    Ⅱ.各类微生物的检索表
    一、细菌
    二、厌氧细菌
    三、放线菌
    四、霉菌
    五、酵母菌
    六、微细藻类
    七、原生动物
    Ⅲ.鉴定的化学方法
    一、免疫学方法
    二、化学方法
    附录一 实验室和实验室设备
    附录二 培养基
    附录三 染色液
    附录四 缓冲液
    索引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