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教育部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项目‘中国城市化的空间自组织过程”的一项研究成果。作者通过分析世界城市化和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比,对中国现行城市发展方针持不同见解,认为当前中国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是中国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中国“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方针违背世界城市化的普遍规律,不符合中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不符合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作者提出要充分利用大城市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应共同发展,并强调城市集约化的内涵发展。
本书可供城市地理、城市经济、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科技人员,以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阅读。
样章试读
目录
- 序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写作本书的初衷
第二节有关概念的理论界定
一、对“城市”的界定
二、“城市化”的概念
三、“可持续的城市化”的涵义
第三节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一、中国城市化理论研究
二、中国城市化战略研究
第四节本书研究的意义、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本书研究的意义
二、本书研究所采用的数据和方法
三、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世界城市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一节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世界城市化
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二、大城市数量的增长
三、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二节发达地区的城市化
一、城市化阶段
二、郊区阶段
三、逆城市化阶段
四、再城市化阶段
五、城市发展阶段的理论解释
六、东欧和前苏联的城市化
第三节发展中地区的城市化
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城市化概况
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城市化
三、亚洲的城市化
四、非洲的城市化
第四节未来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一、城市化水平的发展趋势
二、大城市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当代中国城市体系的变化
第一节城市化进程对城市体系变化的影响
一、第一个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1949~1957)
二、城市化不稳定发展阶段(1958~1965)
三、城市化停滞发展阶段(1966~1977)
四、第二个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1978~现在)
第二节各级规模城市的增长
一、城市规模的划分
二、各级规模城市在城市体系中地位的变化
三、各级规模城市的增长速度
第三节新设置城市的规模和数量
一、原有城市的规模变化和新城市的设置状况
二、各时期新设置城市的规模和数量
三、对小城市数量迅速增长的讨论
第四节城市体系的城市规模分布
一、首位城市定律和位序?规模规律
二、常数式基尼模型
三、城市规模分布类型及其变化
第四章中国城市体系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城市规模分布的地区差异
一、建国后三大地区的城市增长
二、三大地区的城市规模分布特征
第二节城市体系的省际差异
一、各省、自治区城市体系的特征及分类
二、各省、直辖市的城镇密度
第五章各级规模城市的效益比较
第一节各级规模城市的经济效益比较
一、对城市经济规模效益的研究
二、中国各级规模城市的经济效益
三、中国各级规模城市经济效益相对水平的变化及原因
第二节各级规模城市的社会效益比较
一、大城市对社会事业发展的作用
二、中国各级规模城市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中国各级规模城市市民的素质
四、大、中、小城市的中心作用
第三节各级规模城市的环境效益比较
一、城市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二、中国城市的环境污染及治理状况
三、中国各级规模城市的基础设施状况
四、国外学者对大气污染和城市规模关系的研究
第四节各级规模城市的资源效益比较
一、中国各级规模城市的土地效益
二、中国城市水资源的丰欠和利用状况
三、各级规模城市的建设效益
第六章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探析
第一节早期对最佳城市形态的探索
一、分散主义
二、集中主义
第二节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模式
一、稠密型城市建议的提出
二、关于稠密型城市建议的争论
第三节对稠密型城市建议的综合评价
第七章对中国现行城市发展方针的探讨
第一节现行城市发展方针的产生
第二节对现行城市发展方针的讨论
一、是违背世界城市化的普遍规律的
二、具有主观性和片面性
三、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四、不符合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三节城市化的空间自组织过程
一、城市系统的耗散结构和自组织特征
二、城市化空间过程的自组织演变
三、城市化空间自组织过程的宏观调控
第四节中国可持续的城市化道路
一、实现经济、社会、环境、资源效益的统一
二、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
三、制定区域性的城市发展方针
四、充分利用大城市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
五、强调城市集约化的内涵发展
第八章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