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地球天文 > 地质学 > 清江流域环境地质灾害研究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清江流域环境地质灾害研究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清江流域环境地质灾害研究
  • 其它作者:赵成生 徐同海 汪华斌
  • 书号:7030122720
    作者:徐瑞春 李江风 赵成生 徐同海 汪华斌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 页数:
    字数:300000
    语种:中文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2
  • 所属分类:P51 动力地质学
  • 定价: ¥38.00元
    售价: ¥30.02元
  • 图书介质: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内容介绍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是长江水利委员会综合勘测局资助的科研项目“清江流域地质灾害综合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作者以流域山地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成灾条件、灾情构成、灾害分布规律等研究为基础,在宏观上利用RS、GIS等高新技术探索流域地质灾害多源信息的提取,建立流域地质灾害的综合区划理论及方法体系,并对流域不同灾害分区进行合理的评价和预测;在微观上,加强对典型滑坡稳定性综合研究,包括滑坡变形机制分析、滑带土的微观结构、滑坡治理特征、活动时间以及三维地质体稳定性研究,以期对典型滑坡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做出合理的解释。
  全书共分十二章,系统介绍了清江流域区域地质地理环境、地质灾害及分布规律、滑坡灾害信息管理、地质灾害多源信息提取及成灾条件分析、清江干流岸坡稳定性研究、隔河岩库区典型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水布垭坝址区典型滑坡剖析与非线性研究、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库区重点滑坡稳定性三维极限平衡分析、清江干流岸坡稳定性综合评价和预测及基于GIS的流域地质灾害综合评价与区划等内容。
  本书系统研究和总结了清江流域地质环境问题,对流域内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和危险性区划,确定易受灾害区域,对清江流域各县市制定防灾减灾政策、资源开发、国土整治,加快鄂西建设步伐,发展当地经济,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书可供从事工程地质、灾害治理与防治、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国土整治、土地利用、资源开发等交叉学科领域的学者与科技管理人员参考,并可作为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地质工程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参考书。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1.1 地质灾害研究意义
    1.2 地质灾害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地质灾害研究现状
    1.2.2 基于GIS的国内外地质灾害研究现状
    1.2.3 清江流域地质灾害研究概况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区域地质地理环境
    2.1 区域地质概况
    2.1.1 大地构造单元及基本特征
    2.1.2 深部地质背景
    2.1.3 沉积建造
    2.1.4 构造系统
    2.1.5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活动
    2.2 自然地理条件
    2.2.1 地形地貌特征
    2.2.2 现代地貌条件
    2.2.3 水系
    2.2.4 气候特征
    2.3 水文地质条件
    2.3.1 含水岩组与隔水层
    2.3.2 地下水的补给条件
    2.3.3 地下水的排泄条件
    2.3.4 地下水的动态变化特征与运移条件
    第三章 清江流域地质灾害及分布规律
    3.1 滑坡灾害
    3.1.1 滑坡概述
    3.1.2 国内外滑坡地质灾害研究现状
    3.1.3 滑坡类型
    3.1.4 滑坡结构特点
    3.1.5 滑坡灾害及发育规律
    3.2 崩塌灾害
    3.2.1 剥蚀卸荷型岩崩
    3.2.2 切蚀型岩崩(崩塌)
    3.2.3 崩塌体、危岩体发育现状
    3.3 泥石流
    3.3.1 泥石流形成条件分析
    3.3.2 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
    3.4 岩溶塌陷
    3.4.1 岩溶塌陷的成因分析
    3.4.2 流域岩溶塌陷概况
    3.5 水库诱发地震
    3.5.1 水库诱发地震概述
    3.5.2 流域水库诱发地震可能性探讨
    第四章 滑坡灾害管理信息系统
    4.1 数据库技术概述
    4.2 系统设计与实现
    4.2.1 系统设计目标及原则
    4.2.2 系统结构设计
    4.2.3 系统功能设计
    4.2.4 系统建立
    第五章 地质灾害多源信息提取及成灾条件分析
    5.1 资料的收集与数据采集
    5.1.1 数据的表达方式
    5.1.2 灾害数据采集的主要内容
    5.2 多源信息复合叠加技术
    5.2.1 数据模式的基本概念
    5.2.2 数据分析模式
    5.3 地质环境因素分析
    5.3.1 地层及工程岩性分析
    5.3.2 构造对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控制
    5.3.3 岩溶作用与地质灾害
    5.4 缓冲区分析
    5.5 地貌环境因素分析
    5.5.1 地貌分形结构特征
    5.5.2 斜坡微水系结构形态信息提取及其地质意义
    5.5.3 地貌对地质灾害的控制
    5.6 水文地质因素分析
    5.6.1 滑坡发育的水文地质环境
    5.6.2 地下水作用对滑体稳定性的影响
    5.6.3 库水对岸坡的影响
    5.7 气象植被因素分析
    5.7.1 降雨分布规律
    5.7.2 降雨与滑坡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
    5.7.3 滑坡活动与降雨特征的关系
    5.7.4 植被条件分析
    第六章 清江干流岸坡稳定性研究
    6.1 高坝洲库区典型滑坡研究
    6.1.1 库区地质环境
    6.1.2 库区主要滑坡及崩塌体
    6.1.3 库岸稳定性评价
    6.2 隔河岩库区典型滑坡崩塌研究
    6.2.1 库区地质地貌环境
    6.2.2 库区滑坡类型及分布规律
    6.2.3 滑坡形成因素及机理分析
    6.2.4 库岸边坡稳定性评价
    6.3 水布垭库区库岸稳定性研究
    6.3.1 库区地质地貌环境
    6.3.2 库区滑坡崩塌及分布规律
    6.3.3 岸坡变形体稳定性评价“
    6.4 清江上游典型滑坡崩塌研究
    6.4.1 上游区地质环境
    6.4.2 主要滑坡崩塌灾害分布规律
    6.4.3 典型滑坡稳定性评价
    第七章 隔河岩库区典型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
    7.1 杨家槽滑坡
    7.1.1 地质地理概况
    7.1.2 滑坡形成因素分析
    7.1.3 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7.2 茅坪滑坡
    7.2.1 地质地理概况
    7.2.2 滑坡的形成机制
    7.2.3 滑坡堆积体内次级滑坡体特征
    7.2.4 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7.3 白岩危岩体
    7.3.1 危岩体地貌形态
    7.3.2 危岩体结构
    7.3.3 危岩体变形特征
    7.3.4 危岩体形成因素与稳定性评价
    7.3.5 危岩体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机制
    7.3.6 危岩体的稳定性分析
    第八章 水布垭坝址区典型滑坡剖析与非线性研究
    8.1 坝址区典型滑坡地质特征
    8.1.1 大岩淌滑坡地质特征
    8.1.2 鱼洞河滑坡地质特征
    8.2 滑坡滑带土微观结构研究和年龄测定
    8.2.1 鱼洞河滑坡滑带土微观结构
    8.2.2 大岩淌滑坡滑带土微观结构
    8.2.3 滑坡滑带土年龄测定与结果分析
    8.3 滑坡灾害系统非线性特征分析
    8.3.1 鱼洞河滑坡演化自组织特征
    8.3.2 滑体分形结构特征
    8.3.3 人工神经网络在滑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第九章 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库区重点滑坡稳定性三维极限平衡分析
    9.1 滑坡稳定性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
    9.2 滑坡安全系数三维极限平衡计算方法
    9.2.1 滑面类型与滑面确定
    9.2.2 三维极限平衡计算方法
    9.3 鱼洞河滑坡稳定性分析
    9.3.1 鱼洞河滑坡可视化
    9.3.2 稳定性计算条件
    9.3.3 计算结果及稳定性分析一
    第十章 清江干流岸坡稳定性综合评价和预测
    10.1 岸坡稳定性定性分析
    10.1.1 评价的方法和原理
    10.1.2 岸坡稳定性定性评价标志
    10.2 岸坡稳定性定量分析
    10.2.1 信息量分析
    10.2.2 特征分析
    第十一章 基于GIS的流域地质灾害综合评价与区划
    11.1 地质灾害现状评价
    11.1.1 评价原理与方法
    11.1.2 地质灾害现状评价结果
    11.2 地质灾害影响因素综合评价分区
    11.2.1 概述
    11.2.2 影响因素评价分区的目的和原则
    11.2.3 影响因素评价分区方法和步骤
    11.2.4 地质灾害危险区划及评价
    第十二章 结论与建议
    12.1 结论与讨论
    12.2 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照片说明
    照片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