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农业科学 > 土壤 > 土壤发生中的化学过程

浏览历史

土壤发生中的化学过程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土壤发生中的化学过程
  • 书号:7030014391
    作者:
  • 外文书名:
  • 装帧:
    开本:
  • 页数:0
    字数:363000
    语种: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 所属分类:S15 土壤学
  • 定价: ¥16.20元
    售价: ¥12.80元
  • 图书介质: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和全国土壤分类协作组邀请我国有关的优秀学者编写而成,内容反映了国内外有关土壤发生中的化学过程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观点.书中深入地论述了溶解-沉淀、络合作用、酸化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吸附和交换等过程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土壤发生过程中原生矿物的分解和粘粒矿物的形成、有机质的形成和分解、物质迁移等普遍现象的机理;阐明了盐化、碱化、钙化、粘化、富铁铝化和潜育化等主要成土过程的本质.
本书可供土壤学、地理学、环境科学、农业科学等有关专业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前言
    第一章 土壤发生和化学过程 陈家坊
    1.1 研究简史
    1.1.1 概述
    1.1.2 矿物学观点
    1.1.3 地球化学观点
    1.1.4 内力观点
    1.1.5 特征观点
    1.2 成土过程与风化过程的关系
    1.2.1 成土过程
    1.2.2 风化过程与成土过程
    1.3 化学风化作用
    1.3.1 概述
    1.3.2 矿物中元素的活化
    1.3.3 物质的转化和迁移
    1.4 化学风化的影响因素
    1.4.1 成土条件对化学风化的影响
    1.4.2 化学平衡与土壤类型
    1.4.3 化学过程的阶段性与土壤类型
    1.5 结语
    第二章 溶解-沉淀 薛家骅
    2.1 引言
    2.2 化学平衡
    2.2.1 化学势和平衡常数
    2.2.2 标准状态和平衡常数的值
    2.2.3 溶解-沉淀平衡和溶度积
    2.3 与土壤有关的平衡体系
    2.3.1 碳酸盐平衡
    2.3.2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溶解度
    2.3.3 二氧化硅的溶解度
    2.3.4 铝硅酸盐的溶解度
    2.3.5 氧化铁的溶解度
    2.4 土壤中的平衡问题
    2.4.1 不完全溶解及局部平衡
    2.4.2 石灰质母质上成土过程中的化学平衡
    2.4.3 硅酸盐母质上的平衡图
    2.4.4 固相的共沉淀
    第三章 络合作用 袁可能
    3.1 引言
    3.2 络合作用的原理
    3.2.1 络合物的基本概念
    3.2.2 络合物的类型
    3.2.3 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3.2.4 影响络合-离解平衡的因素
    3.3 络合风化
    3.3.1 一般概念
    3.3.2 硅酸盐矿物的络合风化
    3.3.3 非硅酸盐矿物的络合风化
    3.4 络合淋溶作用
    3.4.1 络合淋溶过程
    3.4.2 络合物的沉淀与饱和度的关系
    3.5 络合作用与剖面层次分化
    3.5.1 一般概念
    3.5.2 灰化过程
    3.5.3 潜育化过程
    第四章 酸化作用 于天仁
    4.1 引言
    4.2 土壤酸度的指标
    4.2.1 酸的定义
    4.2.2 质子转移反应
    4.2.3 酸性强度
    4.2.4 土壤酸的酸性强度
    4.2.5 酸饱和度和盐基饱和度
    4.2.6 石灰位
    4.3 土壤中的质子转移反应
    4.3.1 概述
    4.3.2 溶液与生物相之间的转移反应
    4.3.3 溶液内或溶液与大气之间的转移反应
    4.3.4 溶液与固相之间的转移反应
    4.4 土壤的缓冲性能
    4.4.1 意义
    4.4.2 碳酸钙缓冲范围
    4.4.3 硅酸盐缓冲范围
    4.4.4 阳离子交换缓冲范围
    4.4.5 铝缓冲范围
    4.4.6 氧化铁与缓冲作用
    4.4.7 缓冲曲线
    4.5 酸中和容量和碱中和容量
    4.5.1 定义
    4.5.2 参比pH
    4.5.3 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
    4.5.4 ANC与pH的区别
    4.6 土壤酸化和碱化的定量估计
    4.7 不同生态条件下土壤的酸化作用
    4.7.1 排水良好的淋溶型土壤
    4.7.2 氧化和还原条件交替的土壤
    4.7.3 长期渍水的土壤
    4.7.4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壤
    4.8 土壤酸化在土壤发生中的意义
    4.8.1 概述
    4.8.2 氢离子的作用
    4.8.3 铝离子的作用
    4.8.4 土壤颗粒的胶结作用
    第五章 氧化还原 刘志光
    5.1 引言
    5.2 氧化还原的基本原理
    5.2.1 氧化还原反应
    5.2.2 氧化还原电位
    5.2.3 Eh与pH的关系
    5.2.4 氧化还原缓冲性
    5.3 土壤中的氧化还原体系及其化学行为
    5.3.1 氧
    5.3.2 铁
    5.3.3 锰
    5.3.4 硫
    5.3.5 有机还原性物质
    5.4 土壤中氧化还原状况的影响因素
    5.4.1 通气状况
    5.4.2 易分解的有机物质的状况
    5.4.3 易氧化或易还原的无机物质的状况
    5.4.4 植物根系的活动
    5.5 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与元素迁移、矿物分解及粘粒移动的关系
    5.5.1 元素的迁移
    5.5.2 矿物的分解
    5.5.3 粘粒的移动
    5.6 氧化还原状况与土壤发育
    5.6.1 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季节性变化
    5.6.2 氧化还原状况与剖面层次的发育
    5.6.3 氧化还原状况的微域变异
    5.6.4 氧化还原状况与土壤分类
    第六章 离子吸附与交换 李学垣
    6.1 土壤的表面电荷与双电层
    6.1.1 土粒表面的类型
    6.1.2 土壤电荷
    6.1.3 土壤胶体的双电层
    6.2 阳离子交换
    6.2.1 阳离子交换反应的特点
    6.2.2 阳离子交换的选择性
    6.2.3 阳离子交换量
    6.3 土壤对阴离子的吸附
    6.3.1 阴离子的非专性吸附
    6.3.2 阴离子的专性吸附
    6.4 离子的吸附、交换与土壤发生和分类
    6.4.1 土壤发生过程中阳离子吸附量的变化
    6.4.2 交换性阳离子组成与土壤发生分类
    第七章 原生矿物的风化和次生矿物的形成 许冀泉
    7.1 引言
    7.2 岩石和土壤中的矿物
    7.2.1 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7.2.2 岩石中的原生矿物
    7.3 原生矿物的风化
    7.3.1 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7.3.2 原生矿物的稳定性
    7.3.3 风化指示矿物
    7.3.4 化学风化作用
    7.3.5 生物在化学风化中的作用
    7.4 次生矿物的形成
    7.4.1 形成方式
    7.4.2 形成条件
    7.4.3 铁铝氧化物矿物的形成
    7.5 原生矿物风化形成的次生矿物
    7.5.1 石英和方英石的风化
    7.5.2 长石的风化
    7.5.3 云母的风化
    7.5.4 铁镁矿物的风化
    7.5.5 火山玻璃的风化
    7.6 粘粒矿物的风化顺序
    第八章 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和分解 夏荣基
    8.1 引言
    8.2 土壤有机质形成和分解过程中的生物作用
    8.2.1 高等植物
    8.2.2 微生物
    8.2.3 土壤动物
    8.3 土壤中有机物质的转化
    8.3.1 土壤有机物质的成分和转化
    8.3.2 不含氮的碳水化合物的转化
    8.3.3 含氮的有机物质的转化
    8.4 土壤腐殖质的形成
    8.4.1 木质素的转化
    8.4.2 腐殖质的形成
    8.4.3 腐殖化系数
    8.4.4 土壤腐殖质的分解
    8.4.5 土壤腐殖质的平均存留时间
    8.4.6 土壤腐殖质的组成
    8.4.7 土壤和腐殖质中氨基酸的组成
    8.5 我国土壤中的腐殖质
    8.5.1 胡敏酸和富啡酸的组成和性质
    8.5.2 不同土壤中腐殖质组成的变异
    8.5.3 不同地带中土壤有机质循环的特点
    第九章 物质迁移 龚子同
    9.1 引言
    9.2 溶解迁移
    9.2.1 概述
    9.2.2 水迁移系数
    9.2.3 元素水迁移的地球化学区分
    9.2.4 不同风化成土阶段的元素迁移
    9.3 还原迁移
    9.3.1 定义
    9.3.2 还原过程中的元素迁移
    9.3.3 还原迁移和剖面发育
    9.4 螯合迁移
    9.4.1 定义
    9.4.2 土壤中螯合物的特点
    9.4.3 螯合物在剖面中的迁移
    9.4.4 还原性土壤中的螯合迁移
    9.5 悬粒迁移
    9.5.1 定义
    9.5.2 各类粘粒的悬迁
    9.5.3 剖面中的悬迁
    9.6 生物迁移
    9.6.1 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分类
    9.6.2 元素的生物迁移
    9.6.3 生物迁移对土壤的影响
    9.7 结语
    第十章 盐化和碱化 俞仁培
    10.1 引言
    10.2 土壤盐分的来源
    10.2.1 矿物的风化
    10.2.2 降雨
    10.2.3 盐岩
    10.2.4 灌溉水
    10.2.5 地下水
    10.2.6 人为活动
    10.3 土壤中盐分的迁移和累积
    10.3.1 主要的可溶性盐
    10.3.2 盐类的溶解度
    10.3.3 盐分的迁移
    10.3.4 盐分的累积
    10.4 土壤中的固体盐和结壳
    10.5 土壤的碱化
    10.5.1 苏打形成的机理
    10.5.2 土壤的碱化过程
    10.5.3 环境条件的影响
    10.6 土壤碱化的指标和分级
    10.6.1 ESP
    10.6.2 SAR
    10.6.3 pH
    第十一章 钙积 雷文进
    11.1 引言
    11.2 碳酸盐的来源
    11.2.1 母质
    11.2.2 空气运送的含石灰灰尘
    11.2.3 地下水
    11.2.4 植物残体
    11.2.5 其他来源
    11.3 碳酸盐的溶解
    11.3.1 与组成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
    11.3.2 与碳酸的关系
    11.3.3 温度的影响
    11.3.4 共存钠盐的影响
    11.4 碳酸盐的移动
    11.4.1 碳酸盐的淋溶
    11.4.2 碳酸盐的返回
    11.4.3 碳酸盐的淋溶深度
    11.5 碳酸盐的淀积和钙积层的发育
    11.5.1 概述
    11.5.2 砾质物质中钙积层的发育阶段
    11.5.3 非砾质物质中钙积层的发育阶段
    11.5.4 发生序列的会聚
    11.6 碳酸盐聚积层的种类和鉴定
    11.6.1 钙积层
    11.6.2 石化钙积层
    第十二章 粘化作用 曹升赓
    12.1 引言
    12.2 残积粘化作用
    12.2.1 定义
    12.2.2 粘粒的生成
    12.2.3 影响土壤中粘粒生成的因素
    12.2.4 不同气候地区残积粘化作用的特点
    12.2.5 残积粘化层的演变
    12.2.6 残积粘化的估算
    12.3 次生粘化作用
    12.3.1 定义
    12.3.2 次生粘化的发生
    12.3.3 次生粘化层的特征
    12.4 淀积粘化作用
    12.4.1 概述
    12.4.2 粘粒的分散
    12.4.3 粘粒的迁移
    12.4.4 粘粒的淀积
    12.4.5 淀积粘化层的特征
    12.5 粘化作用与土壤分类
    第十三章 灰化作用 高子勤
    13.1 引言
    13.2 有机残落物的累积、分解与转化
    13.2.1 有机残落物的化学组成
    13.2.2 有机残落物的分解与转化
    13.2.3 有机残落物的性质
    13.3 矿物的转化与分异
    13.3.1 矿物的破坏
    13.3.2 次生矿物的转化
    13.3.3 无定形矿物的转化
    13.3.4 砂粒和粉砂粒矿物
    13.4 矿物的溶解与迁移
    13.4.1 矿物的溶解
    13.4.2 物质的迁移
    13.4.3 盐基的迁移
    13.5 金属与腐殖质的络合和淀积
    13.5.1 灰化土淀积层中腐殖质的性质
    13.5.2 腐殖质的络合作用
    13.6 灰化淀积层的诊断指标
    第十四章 富铁铝化 陈志诚
    14.1 引言
    14.2 盐基的彻底淋失
    14.2.1 可溶盐和碳酸盐的溶解
    14.2.2 交换性盐基的置换
    14.2.3 硅酸盐的水解
    14.3 硅酸的部分淋溶
    14.3.1 硅酸的释放
    14.3.2 硅酸的淋溶
    14.3.3 硅酸的吸附
    14.3.4 硅酸的转化和沉淀
    14.4 铁铝氧化物的形成与富集
    14.4.1 氢氧化铁的形成
    14.4.2 氢氧化铁的转化
    14.4.3 氧化铁的富集与集聚
    14.4.4 氢氧化铝的形成
    14.4.5 氧化铝的富集
    14.5 富铁铝化的发展阶段及其与土壤类型的关系
    14.5.1 发展阶段
    14.5.2 与土壤类型的关系
    第十五章 潜育作用 徐琪
    15.1 引言
    15.2 潜育作用的主要过程
    15.2.1 有机质的分解与累积
    15.2.2 铁锰的还原淋溶
    15.2.3 伴生过程
    15.3 潜育化发生层的形成
    15.3.1 潜育层
    15.3.2 漂白层
    15.3.3 网纹层
    15.4 潜育性土壤的主要类型
    15.4.1 沼泽土
    15.4.2 假潜育土
    15.4.3 水稻土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