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动物行为的研究简史、研究方法和技术、内分泌调节,以及动物的采食行为、繁殖行为、育幼行为、玩耍行为、通讯行为等内容。作者在总结多年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综合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提出了动物行为的刚性与弹性、动物行为的表达空间等概念,探讨了动物行为的时空结构、行为多样性与生境元素丰富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结构行为学的雏形。作者还专门介绍了动物的迁徙行为,栖息地选择与自然保护区设计,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回归自然,有尾两栖类动物的行为与保护,峨眉山人与猴冲突问题及对策,以及现代人类社会中野生动物与人类的行为互作等应用问题。
本书适合从事生物学、自然保护、环境保护、行为学、实验生物学的科技工作者、大学生、研究生以及野生动物保护站与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工作者参考。
样章试读
目录
- 前言
第一章 行为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前景
第一节 行为的定义
第二节 为什么研究动物行为
第三节 行为研究的起源
第四节 行为学的形成
第五节 不同学派的思想
第六节 动物行为研究的现状
第七节 行为生态学的发展
第八节 行为学的前景
第九节 动物行为与物种保护
第二章 行为研究与保育方法
第一节 方法论与行为研究
第二节 行为研究的技术
第三节 保护生物学中的行为学方法
第三章 行为的时空结构与多样性
第一节 行为的空间结构
第二节 行为的刚性与弹性
第三节 行为的表达空间
第四节 动物的空间需求与自然保护区的设计
第五节 行为的时间结构
第六节 行为的冗余
第七节 行为与生境元素
第四章 激素、行为与保护
第一节 内分泌腺、激素与行为
第二节 繁殖行为的激素调节
第三节 激素与育幼行为
第四节 攻击行为的内分泌基础
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环境压力与人类干扰
第六节 季节性繁殖的内分泌基础
第七节 激素、行为与物种保护
第五章 食物、营养与动物采食
第一节 自然界的食物
第二节 代谢、食性与营养
第三节 动物的采食对策
第四节 采食行为的剥夺与恢复
第六章 繁殖行为与物种保护
第一节 有效性比
第二节 性选择行为
第三节 求偶交配计策
第四节 配偶系统
第五节 繁殖计策与物种保护
第七章 育幼行为与濒危物种繁育
第一节 不同繁殖阶段的育幼行为
第二节 不同动物类群的育幼行为
第三节 影响育幼行为的因素
第四节 育幼行为与亲代子代适合度
第五节 亲代子代冲突与育幼行为的进化
第六节 圈养动物的人工育幼
第八章 玩耍行为及其适应意义
第一节 定义及类型
第二节 特征
第三节 功能
第四节 影响因素
第五节 圈养环境的影响
第九章 通讯行为与物种保护
第一节 通讯系统的组成要素
第二节 物理通讯行为的种类
第三节 通讯行为的功能
第四节 通讯行为的进化
第五节 通讯行为与物种保护的关系
第六节 与物种保护有关的动物声通讯研究
第十章 社会行为及其适应意义
第一节 社会中个体关系
第二节 家庭结构
第三节 聚群行为及其功能
第四节 社会行为与物种保护
第十一章 扩散、迁徙行为与动物保护
第一节 动物的扩散
第二节 迁徙行为
第三节 扩散、迁徙行为与动物保护
第四节 保护优先序
第十二章 生境选择、领域行为与自然保护区设计
第一节 生境选择
第二节 生境选择能力的获得
第三节 影响生境选择的因素
第四节 生境质量评估方法
第五节 领域行为
第六节 生境选择与动物保护
第十三章 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回归自然
第一节 野生动物繁育中心的功能
第二节 野生动物放归自然
第三节 麋鹿放归试验前后的行为变化
第十四章 有尾两栖类的行为与保护
第一节 有尾类的生物学特点与保护现状
第二节 有尾类的行为学特点
第三节 镇海棘螈的行为学研究和保护实践
第十五章 峨眉山人-猴关系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 问题的渊源
第二节 探讨人-猴关系
第三节 消除人-猴冲突
第十六章 野生动物与人类的行为互作
第一节 人类与伴人动物
第二节 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第三节 未来世界中的野生动物
参考文献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