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宗冈(Chungkun Shih),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客座教授。197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化学工程专业,1975年和1978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先后获得化学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1978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运筹学硕士学位,1982年获得费尔雷迪耿斯大学(Fairleigh Dickinson University)市场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研究重点为化石昆虫的形态学、分类学以及演化等方面,特别是对我国东北中生代化石昆虫及其与伴生植物的协同演化关系的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者共同作者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包括Science一篇、PNAS一篇。先后任职于美国默克制药(Merck)公司(3年)、埃克森化工(Exxon Chemical)公司(17年)和润英联(Infineum)(11年)。从1998年到2009年,管理润英联(Infineum)在中国的业务及其在中国的两个合资企业。在锦州市(辽宁省)的工作经历让他对昆虫化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步入昆虫化石研究,2004年之后开始了与任东教授及其团队的友好合作。他与家人目前住在在国新泽西州Scotch Plains。
高太平,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演化与环境变迁重点实验室(Key Lab of Insect Evolution & Environmental Changes)助理,负责化石标本馆管理。研究方向主要是昆虫的分类及系统发育,特别是我国东北中生代膜翅目昆虫化石的研究。
姚云志,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2002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2007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是异翅目蝽化石标本的分类及其与伴生植物、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截至目前,已经报道异翅目化石昆虫12科38属49种,发表论文30余篇,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Systematic Entomology、Annales Zoologici、European Journal of Entomology和Zootaxa等都有收录。
前 言 史宗冈,任东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河北、辽宁以及内蒙古地区(本书简称我国东北)发现了大量极具科研价值的中生代晚期化石珍品,包括爬行类(有羽恐龙、翼龙等)、鸟类、哺乳类、两栖类、昆虫、植物等等。这些化石的研究极大地扩展并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学、分类学、进化论、生态学以及其他自然科学的认识,修正甚至改写了这些领域相关的教科书,激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进一步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其中,昆虫化石以其极好的保存状态、丰富的类群组合,逐渐成为了我们探求生物演化及生态变迁不可或缺的一支。 从中侏罗世到早白垩世的这段时间里,昆虫的繁衍、兴盛对整个生态系统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当时频繁的火山喷发中,有毒气体和火山灰导致了昆虫的突然死亡,它们中的少数代表历经自然界的沧桑变迁,最终变成了一块块精美的化石标本。当我们轻轻翻开一层层岩石,面对这些种类丰富、栩栩如生的自然界“精灵”时,我们不由自主地陶醉于它们亿万年前的故事…… 十多年来,首都师范大学昆虫演化和环境变迁重点实验室收集了大量的昆虫及植物化石标本,并对这些标本展开了多方位的研究, 其中的一些已经先后发表报道,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整个团队已经有20多人,我们每天都勤勉自律,不敢有半点懈怠,期望能把更精美、更有价值的昆虫化石标本展示给大家。多年来,国内外兄弟院校、科研单位的同行专家们给予了我们极大地支持,他们热情而无私地加入了我们的工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得以不断拓展。我们交流互访,共享化石标本资源,努力寻求合作契机。这种和谐共进、相互学习的方式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机制,今后也必将一直持续下去。基于这些年来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参考文献提供的信息,我们精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精美珍贵的昆虫化石珍品在这里为大家一一呈现。 我们希望这本书能传递三个方面的信息:自然科学(侧重昆虫学、昆虫形态、分类、进化、地质时代、生态系统、授粉、拟态等等),有趣的大众科普(来自我国和世界各地与昆虫相关的一些小故事)以及艺术审美(精美典雅的现生及化石昆虫带来的视觉享受)。我们也尽最大的努力维持这三者之间的和谐平衡。 前辈们已经在昆虫化石的研究方面取到了无数开创性的成果,我们很幸运能继续他们的工作。我们对这些伟大的古昆虫学家:葛利普教授、秉志院士、洪友崇研究员、林启彬研究员及那些默默耕耘于该领域的前辈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这本书的出版得到许多学术界、企业界以及首都师范大学领导们的支持。我们真诚感谢首都师范大学的刘利民教授、刘新成教授、张雪教授、何奕騉教授、宫辉力教授和生命科学学院萧伟教授、张晓芳书记对我们团队的长期支持与鼓励;同样感谢埃克森化工(Exxon Chemical Paramins)公司和润英联(Infineum)公司的前任及现任首席执行官Stan Tebbe、Tony Gaskell及Dominique Fournier 对史宗冈博士的支持与鼓励。我们感谢何德仲博士为改进本书所付出的努力,感谢史宗文先生提供的专业而充满艺术美观的现生昆虫照片,感谢姬书安博士、孙革博士、徐星博士和周忠和博士在第三章中提供的照片。此外,本书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s. 340872022,30171964,41010304025)、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No. 5082002)、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重点项目(KZ200910028005)、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PHR20090509)的资助。 同行专家们为我们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建议,热情地加入了我们的工作并给予极大地支持,为这本书的出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这里请接受我们最真挚的感谢,他们是(排名按姓氏字母顺序): D. S. Aristov,白明,O. Béthoux,A. V. Bashkuew,彩万志, D. L. Dilcher, M. S. Engel,C. L. Hotton,黄迪颖,A. G. Kirejtshuk,W. Krzemiński,C. C. Labandeira,M. A. Logan,卢立伍,卢文华,V. N. Makarkin,A. Nel,J. D. Oswald,庞红,J. F. Petrulevičius,A. Prokin,A. P. Rasnitsyn,J. A. Santiago-Blay,P. A. Seldon,N. D. Sinitshenkova,A. Y. Solodovnikov,S. Y. Storozhenko,P. Vršanský,杨定等。 我们对那些发表了研究成果却未能参与本书编撰的首都师范大学已经毕业的研究生,还有参与了这本书的编撰却不是作者的研究生表示感谢,他们是:蔡亚萍、丁巧玲、方诗玮、高燕、关馨阳、郝剑英、李连梅、李艳丽、刘晨曦、刘平娟、刘明、孟祥明、乔潇、宋菁璟、孙建海、王田田、闫卓、杨光、魏丹丹、张俊霞、张霄、朱琰。 鉴于本书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题材也很复杂,而新的化石标本不断被发现,相关的论文乃至整个知识领域也在不停地更新,这本书可以看作是整个团队2011年4月之前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遗憾的是,我们正在研究的一些化石精品暂时还不能在这本书中展示给大家。在本书的准备过程中,所有的作者都感受到了自身知识的不足,担心难以担此重任。虽然我们已经尽一切努力确保书中内容的准确无误,然而因为自己的知识匮乏或者疏忽大意引起的错误还是在所难免,我们真诚期待来自读者的批评、建议和指正。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我们必将更加努力,与国内外的合作者们一道,在更宽领域、更高水平上深入研究。基于首都师范大学精美而丰富的化石收藏,我们欢迎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我们的工作。我们期待运用新的先进设备、技术方法提升我们的科研水平。 这本书适合不同层面的读者,诸如古生物学家、昆虫学家、植物学家、进化学家、古生态学家、化石收藏家、昆虫爱好者、学生等。期待读者们都能饱含兴趣地阅读这本书,在欣赏艺术珍品的同时收获知识。本着教学育人、传授知识的理念,我们坚信这本书能够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带来更丰富多彩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文化生活常识。我们也希望中学老师能把这本书作为一本参考书目推荐给学生,与他们共同探讨自然进化以及昆虫生存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意识与兴趣。通过这些方式,期待更多的青年学子能够立志将来成为一名昆虫学家或古生物学家,接过科研的火炬,照亮自然科学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