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报道了安徽省蒙城县尉迟寺史前聚落遗址2001年春季至2003年秋季第二阶段发掘的全部资料,并公布了多学科研究的成果,是尉迟寺遗址发掘和研究的第二部报告。经过第二阶段的四次大规模发掘,该遗址围壕内的红烧土建筑得到了全面揭露,完整地再现了尉迟寺聚落的整体建筑格局,其发掘成果在诸多方面填补了第一阶段九次发掘的空白,为研究大汶口文化、中国史前聚落文化、江淮地区史前文化等都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至目前为止,尉迟寺聚落是我国所揭露的史前时代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筑风格和格局独特的以烧烤房屋为特征的聚落遗存,对全面研究大汶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同周边地区同类文化的关系,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书适合于考古学、历史学、博物馆学、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大专院校相关专业人员及文物爱好者阅读、参考。
样章试读
目录
- 前言
第一章 发掘的学术目的
第一节 工作概况
第二节 文化堆积
第二章 大汶口文化遗存
第一节 房屋建筑遗迹
一、建筑布局、结构及其类型
二、活动广场
三、房内器物组合
四、总体布局及其特点
第二节 其他遗迹
一、灰坑
二、兽坑
三、祭祀坑
第三节 遗址中出土器物
一、陶器
二、石器
三、玉器
四、骨器
五、蚌器
六、角器
七、牙器
第四节 墓葬
一、分布
二、形制
三、葬式
四、葬俗
五、瓮棺葬葬具组合
第五节 墓葬出土器物
第三章 龙山文化遗存
第一节 房屋建筑遗迹
一、建筑结构及其技术
二、建筑布局及其特点
第二节 灰坑
第三节 墓葬
一、成人墓
二、儿童墓
第四节 出土器物
一、陶器
二、石器
三、骨、蚌器
第四章 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存的研究
第一节 尉迟寺大汶口文化的特征与分期
一、文化特征
二、农业特征
三、年代分期
四、与周边同类文化的比较研究
第二节 龙山文化特征与性质
一、文化特征与发展阶段
二、与周边同类文化的比较研究
第三节 尉迟寺资料的不足之处
第五章 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迹、遗物分析测试与研究
第一节 出土人骨的观察与鉴定
一、性别年龄分布
二、病理和健康状况的调查
三、骨骼创伤调查
四、讨论
第二节 动物骨骼鉴定报告
一、整理结果
二、讨论
三、结语
第三节 浮选结果分析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二、采样与浮选
三、浮选结果
四、分析和讨论
第四节 出土木炭碎块的研究
一、蒙城尉迟寺遗址出土木炭碎块鉴定结果
二、遗址的生态环境分析
三、尉迟寺遗址古代人类对树种的利用分析
四、结论
第五节 出土石器的使用痕迹显微观察分析报告
一、观察结果
二、结论
第六节 出土石器的石料及其来源研究
一、石器的岩石类型鉴定
二、火成岩类石器的岩性特点与石料来源研究
三、沉积岩类石器的岩性特点与石料来源研究
四、变质岩类石器的岩性特点与石料来源研究
五、结语
第七节 地层的磁化率与元素地球化学记录研究
一、方法
二、分析
三、结论
第八节 遗址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一、概述
二、研究区环境、古文化层的层序与样品分析
三、古文化层沉积速率与主因子分析
四、文明兴衰的记录
五、气候变化对文明迁徙的影响
六、结果讨论
第九节 红烧土排房工艺的初步研究
一、概述
二、文化背景
三、实验部分
四、结果与讨论
五、结论
第十节 红烧土房烧成温度及相关测试研究
一、概述
二、实验部分
三、结论
第十一节 尉迟寺遗址人口及相关问题
结语
附表
附表1 大汶口文化排房房基址登记表
附表2 大汶口文化房址出土器物登记表
附表3 大汶口文化房基柱洞统计表
附表4 大汶口文化发掘墓葬统计表
附表5 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灰坑登记表
附表6 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陶纺轮统计表
附表7 龙山文化房基址登记表
附表8 龙山文化房基址出土器物统计表
附表9 龙山文化发掘墓葬统计表
附录1 尉迟寺遗址大事记
附录2 尉迟寺遗址发表文章目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