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抗癌药物设计与发现为主线,从基本原理、方法学、临床研究中的药物、新化合物和临床抗癌药物应用现状等几个部分系统地阐述了当代癌症治疗药物发现的综合靶标、技术与模型、快速循证医学原则与临床试验设计的审批,代表性地描述了方法学中所涉及的具体实例和发现的新药,前瞻性地指出在临床上抗癌药物应用过程中无论是常规化疗药物还是目前研究较多的分子靶向药物均存在产生耐药性的问题。
样章试读
目录
- 关于主编
撰稿人
引言
第一部分 基本原理
1 当代癌症治疗药物的发现:综合靶标、技术与治疗
Paul Workman,Ian Collins
1.1 引言:时代变迁
1.2 成功与局限性
1.3 整体的小分子药物发现与开发
1.4 新型分子靶点:“可成药的”癌基因组
1.5 从药物靶点到开发候选物
1.6 分子靶向癌症治疗的范例
1.7 生物标记物、药理学追述研究与临床研究
1.8 结论与展望:趋向个体化的分子癌症治疗
参考文献
2 临床前药理与体内模型
Lloyd Kelland
2.1 引言
2.2 当前临床前抗癌药物的发现
2.3 体内药理学评价
2.4 体外细胞水平研究获得的信息
2.5 体内药动学与药效学:连续性药理学追述研究
2.6 体内抗肿瘤模型:选择性与预见性?
2.7 结语
参考文献
3 快速循证医学原则与审批的临床试验设计
Mitesh J. Borad,Daniel D. Von Hoff
3.1 引言
3.2 新药临床研究申请时的新药上市申请计划
3.3 I期临床试验的设计创新
3.4 连续I期临床试验的概念
3.5 II期临床试验的设计创新
3.6 III期临床试验的设计创新(扩大临床试验设计)
3.7 扩大试验人群的其他途径
3.8 终点指标设计与选择的创新
3.9 规范化策略
3.10 加速药物开发的其他途径
3.11 新视角
3.12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方法学
4 结构生物学与抗癌药物设计
Dominic Tisi,Gianni Chessari,Andrew J. Woodhead,Harren Jhoti
4.1 引言
4.2 高通量X-射线衍射晶体分析
4.3 结构生物学和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
4.4 应用X-射线衍射晶体分析的片段筛选
4.5 范例: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从片段目标物到临床候选物
4.6 化合物概况
4.7 结论
参考文献
5 天然产物化学与抗癌药物发现
Donna M. Huryn,Peter Wipf
5.1 引言
5.2 依西美坦(阿诺新)
5.3 氟维司群
5.4 黄酮类
5.5 贝沙罗汀
5.6 埃博霉素
5.7 美登素
5.8 格尔德霉素
5.9 UCN-01
5.10 喜树碱
5.11 灵菌素
5.12 阿扎胞苷
5.13 FK-288
5.14 哈米特林
5.15 刺孢霉素
5.16 结论
参考文献
6 药物发现中的药代动力学与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优化
Chad L. Stoner,Matthew D. Troutman,Caroline E. Laverty
6.1 引言
6.2 吸收
6.3 分布
6.4 代谢
6.5 消除
6.6 药物治疗中的生化学屏障:外排转运蛋白
6.7 诱导
6.8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中的药物
7 替莫唑胺:从细胞毒到分子靶向性药物
Malcolm F. G. Stevens
7.1 引言
7.2 四嗪并咪唑与米托唑胺的发展趋势
7.3 从米托唑胺到替莫唑胺
7.4 替莫唑胺的化学与合成
7.5 替莫唑胺的前期临床研究
7.6 替莫唑胺的作用模式
7.7 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的表观遗传学沉默
7.8 替莫唑胺的新结构类似物
7.9 小结:替莫唑胺,靶点、分子靶点及已确认的靶点
参考文献
8 喜树碱的药物设计:靶向癌细胞死亡与基因
Jerome Kluza,Paola B.Arimondo,Marie-Helene David-Cordonnier,Christian Bailly
8.1 引言
8.2 喜树碱:拓扑异构酶Ⅰ-DNA复合体的分子钳
8.3 CPT衍生物的设计:永无止境
8.4 从捕获拓扑异构酶Ⅰ到DNA双链断裂
8.5 DNA修复或细胞死亡
8.6 拓扑异构酶Ⅰ介导DNA断裂的序列特异性靶点
8.7 结构—效应关系
8.8 应用
8.9 结论
参考文献
9 靶向胸苷酸合成酶的抗叶酸药物的癌症治疗
Ann L. Jackman,Martin Forster,Matthew Ng
9.1 引言
9.2 胸苷酸合成酶作为抗癌药物的靶点
9.3 CB3717
9.4 雷替曲塞
9.5 培美曲塞
9.6 普来曲塞
9.7 BGC945
9.8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新化合物
10 靶向非活性激酶:结构为基础的抗癌药物发现
David J. Hosfield,Clifford D. Mol
10.1 引言
10.2 c-Kit,一种Ⅲ型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
10.3 c-Abl,一种胞内蛋白酪氨酸激酶
10.4 bRaf与索拉非尼共有晶体结构
10.5 P38与BIRB-796共有晶体结构
10.6 VEGF-R2与4-amino-furopyrimidine共有晶体结构
10.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11 癌细胞周期抑制剂: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Peter M. Fischer
11.1 引言
11.2 G1期-S期的连接
11.3 DNA复制与损伤检验点
11.4 有丝分裂
11.5 结论
参考文献
12 抑制DNA修复作为一种癌症治疗靶点
Nicola J. Curtin,Thomas Helleday
12.1 引言
12.2 O6-烷基鸟嘌呤DNA烷基转移酶(AGT)
12.3 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PARP)
12.4 DNA依赖的蛋白激酶(DNA-PK)
12.5 利用DNA合成中的致死现象用于癌症治疗
12.6 小结与结论
参考文献
13 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靶向癌症伴侣蛋白以联合阻断肿瘤信号通路
Swee Y Sharp,Keith Jones,Paul Workman
13.1 引言
13.2 HSP90抑制剂的分类
13.2 小结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14 靶向热休克蛋白90的治疗作用与靶点确证
Edward A. Sausville
14.1 引言
14.2 热休克蛋白功能综述
14.3 苯喹安沙霉素HSP90拮抗剂
14.4 根赤壳菌素(单根菌素)
14.5 Radester,radamide与radanamycin
14.6 嘌呤骨架抑制剂:Pu3及类似物
14.7 Pyrazole resorcinols
14.8 Shepherdin相关结构
14.9 新生霉素及类似物
14.10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15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
Adrian L Harris,Daniele G. Generali
15.1 引言:肿瘤血管生成综述
15.2 肿瘤血管生成:评价方法
15.3 肿瘤血管生成相关信号通路及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
15.4 结论与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6 RAF-ERK信号传导的生物学与肿瘤学
Victoria Emuss,Richard Marais
16.1 引言
16.2 MAP激酶信号通路
16.3 ERK信号传导的效应
16.4 RAF蛋白
16.5 ERK信号传导与癌症
16.6 治疗机会
16.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临床上抗癌药物应用现状
17 抗癌药物耐药性
V. Karavasilis,A. Reid,R. Sinha,J.S. de Bono
17.1 引言
17.2 常规化疗中的耐药性
17.3 靶向治疗
17.4 结论:克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耐药性
参考文献
18 在抗癌药物发现与开发中的不成功模式
Homer L. Pearce,Kerry L. Blanchard,Christopher A. Slapak
18.1 引言
18.2 药物开发过程中的不成功模式
18.3 临床开发中的不成功模式
18.4 结论
参考文献
词汇表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