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对药学、中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的要求,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全国20余所高校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专家、教授联合编写,供药学、中药学、制药等各专业使用,包括《有机化学》、《有机化学习题及参考答案》、《有机化学实验》系列教材。本书为教材之一,经过20余所院校多年教学使用,在总结第1版、第2版经验的基础上,修订出第3版教材。全书共分17章,第一至三章为有机化学基本概念,着重阐述基本理论知识;第四至十七章按照官能团体系,着重介绍各类化合物的命名、结构、一些典型的有机反应及其反应过程。本书突出药学、中药学特色,在各类有机化合物的举例中尽量采用药物为例,且在各章节后附加和本章官能团相对应、有代表性的个别化合物,同时加强了与药学、中药化学、炮制学、制剂学、中药鉴定学及中药药理学等专业课有密切联系的章节内容。本教材还加强了近代有机化学中立体化学知识、分子轨道理论和共振论的应用等内容,对氨基酸及蛋白质也作了一定介绍。本套书的另一个特点是把习题及参考答案编写在《有机化学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书中,并将各参编院校近几年来本科生的有机化学结业综合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同介绍,且在第2版的基础上部分题目有所改变和更新,以利于各院校交流和同学们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的需要及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书可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及中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制药等各专业本科生使用,也可作为成人继续教育药学、中药学、制药等各专业学生、自学考试应试人员、广大中医药专业工作者及中医药爱好者的学习参考书。
样章试读
目录
- 第3版编写说明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碳原子的特性及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五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官能团
第六节 有机化学与药学及生命科学的关系
第二章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
第一节 化学键的类型和共价键的形成
第二节 共价键的属性
第三节 分子间的作用力及其对熔点、沸点、溶解度的影响
第四节 共振论
第五节 决定共价键中电子分布的因素
第三章 立体化学基础
第一节 分子模型的平面表示方法
第二节 立体化学中的顺序规则
第三节 顺反异构
第四节 对映异构
第五节 构象异构
第二部分
第四章 烷烃
第一节 烷烃的通式和同系列
第二节 烷烃的结构和异构
第三节 烷烃的命名
第四节 烷烃的物理性质
第五节 烷烃的化学性质
第六节 烷烃的制备
第七节 常用烷烃
第五章 烯烃
第一节 烯烃的命名
第二节 烯烃的结构与异构
第三节 烯烃的物理性质
第四节 烯烃的化学性质
第五节 烯烃的制备
第六节 个别化合物
第六章 炔烃和二烯烃
第一节 炔烃
第二节 二烯烃
第七章 脂环烃
第一节 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 环烷烃的性质
第三节 环烷烃的结构及其稳定性
第四节 环烷烃的立体化学
第五节 代表性化合物
第八章 芳烃
第一节 苯的结构和同系物
第二节 芳烃的性质
第三节 苯环的亲电取代定位规则
第四节 稠环芳烃
第五节 非苯芳烃
第六节 个别化合物
第九章 卤代烃
第一节 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和结构
第二节 卤代烃的性质
第三节 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 消除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
第五节 亲核取代反应与消除反应的竞争
第六节 双键位置对卤原子活泼性的影响
第七节 卤代烃的制备
第八节 个别化合物
第十章 醇、酚、醚
第一节 醇
第二节 酚
第三节 醚和环氧化合物
第四节 个别化合物
第十一章 醛、酮、醌
第一节 醛和酮
第二节 醌
第十二章 羧酸及羧酸衍生物
第一节 羧酸
第二节 羧酸衍生物
第三节 碳酸衍生物
第四节 油脂、蜡和表面活性剂
第十三章 取代羧酸
第一节 取代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 卤代酸
第三节 羟基酸
第四节 羰基酸
第五节 氨基酸
第十四章 糖类
第一节 糖的分类
第二节 单糖
第三节 低聚糖
第四节 多糖
第十五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硝基化合物
第二节 胺
第三节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第四节 卡宾
第十六章 杂环化合物
第一节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节 杂环化合物的命名
第三节 五元杂环化合物
第四节 六元杂环化合物
第五节 稠杂环化合物
第十七章 萜类和甾体化合物
第一节 萜类
第二节 甾体化合物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