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目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Acknowledgements
Units,symbols,and abbreviations
第1章 引言 1
1.1 界面的重要性 1
1.2 表面和界面 2
1.2.1 导言 2
1.2.2 界面的分类 3
1.2.3 界面区域界定 3
1.3 稳定的界面 4
1.4 重要概念 5
1.4.1 表面张力和表面压力 5
1.4.2 湿润 5
1.4.3 吸附 5
1.4.4 乳状液 6
1.4.5 胶体 6
1.4.6 膜 7
1.5 本书的结构安排 7
拓展阅读 8
界面科学的文献 8
章节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8
课后练习 9
第2章 表面的毛细现象和力学作用 10
2.1 表面张力和功 10
2.1.1 表面张力的定义 10
2.1.2 伸长功 12
2.1.3 接触角、湿润和扩散 13
2.1.4 应力二次曲线 17
2.1.5 黏附功和内聚功 17
2.2 表面张力的测定 19
2.2.1 Wilhelmy平板法 19
2.2.2 毛细上升法 20
2.2.3 滴重法和滴体积法 22
2.2.4 最大气泡法 23
2.2.5 固着液滴和悬垂液滴法 24
2.2.6 微量移液法 24
2.2.7 油滴指示剂法 25
2.3 拉普拉斯方程式 26
2.3.1 拉普拉斯方程式的应用 29
2.4 开尔文方程式 30
2.4.1 开尔文方程式的推论 30
2.4.2 开尔文方程式的验证 36
2.5 纯液体的表面张力 36
2.5.1 温度对于表面张力的影响 36
2.5.2 液体的表面张力 37
2.5.3 亲水-亲油相互作用 38
总结 39
拓展阅读 40
参考文献 40
课后练习 41
第3章 表面吸附和表面热力学 43
3.1 导言 43
3.2 界面模型 43
3.2.1 表面相分析 44
3.2.2 表面过剩分析 44
3.3 吸附 45
3.3.1 吸附和分界面 45
3.3.2 划定界面的规则 46
3.3.3 吸附等温线 48
3.4 界面热力学特性 48
3.4.1 机械功 48
3.4.2 内能和焓 49
3.4.3 吉布斯自由能 49
3.5 表面过剩化学势 50
3.6 吸附量的测定 51
3.6.1 浓度变化法 51
3.6.2 表面分析法 51
3.6.3 表面张力变化法——吉布斯等温吸附曲线 52
3.7 溶剂吸附 54
3.8 吸附动力学 54
总结 55
拓展阅读 55
参考文献 55
课后练习 55
第4章 气液界面:吸附、薄膜、泡沫、气溶胶 57
4.1 导吉 58
4.2 平衡吸附的测定 58
4.2.1 表面张力的测定 59
4.2.2 表面分析 59
4.3 吸附动力学观察 61
4.3.1 新形成界面的吸附 61
4.3.2 表面波 62
1.4 非离子溶质的吸附 64
4.4.1 溶质浓度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64
4.4.2 Szyszkowski-Langmiur吸附 66
4.4.3 状态方程 68
4.4.4 负吸附 68
4.4.5 吸附动力学 68
4.5 离子溶液吸附 69
4.6 表面活性剂吸附 70
4.6.1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 70
4.6.2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 71
4.6.3 表面活性剂的吸附 71
4.7 胶束 76
4.7.1 表面活性剂溶液性质 77
4.7.2 形成胶束的分子的要求 79
4.7.3 聚集体的形成 80
4.7.4 胶束结构 81
4.7.5 增溶作用 83
4.7.6 影响临界胶束浓度的因素 84
1.7.7 杂质效应 84
4.8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85
4.8.1 湿润 86
4.8.2 去污 86
4.8.3 疏水 88
4.8.4 乳化作用 88
4.8.5 浮游选矿 88
4.8.6 油回收 89
4.8.7 膜侵蚀 90
4.9 膜和泡沫 90
4.9.1 导言 90
4.9.2 膜张力 91
4.9.3 气体渗透性 92
4.9.4 泡沫形成及其稳定性 93
4.9.5 P1ateau边界 94
4.9.6 泡沫中的起泡性状 94
4.9.7 泡沫抑制 95
4.10 Marangoni效应 95
4.11 气溶胶 97
4.11.1 实际生活中的气溶胶 97
4.11.2 形成 97
4.11.3 液体气溶胶的特性 98
4.11.4 气溶胶对开尔文方程式的验证 102
总结 102
拓展阅读 103
参考文献 104
课后练习 105
第5章 不可溶单分子层和Langmiur-Blodgett膜 107
5.1 导言 107
5.2 流动单分子层的形成和处理 109
5.2.1 对分子的要求 109
5.2.2 扩散 109
5.2.3 表面膜的平衡 110
5.2.4 圆形槽 111
5.2.5 油水界面的表面膜平衡 111
5.3 表面压力面积关系 112
5.4 Langmiur-Blodgett膜的沉积 113
5.5 表面结构的研究技术 115
5.5.1 表面膜平衡 115
5.5.2 表面电势 115
5.5.3 表面黏性 116
5.5.4 X射线散射技术 117
5.5.5 中子散射 119
5.5.6 振动光谱和电子能谱 120
5.5.7 电子衍射 121
5.5.8 电子显微镜技术 121
5.5.9 椭偏仪测量法 121
5.5.10 Brewster角和荧光光谱 121
5.5.11 探针显微技术 122
5.5.12 其他固体表面研究技术 123
5.6 流动单分子层的结构和特性 123
5.6.1 重要的单分子层相 123
5.6.2 相转变 130
5.6.3 扩散压力平衡 131
5.6.4 单分子层塌陷 133
5.6.5 聚合物单分子层 133
5.7 单分子层的相互作用 134
5.7.1 两非水溶性组分 134
5.7.2 可溶性表面活性剂对表面层的渗透 137
5.7.3 单分子层之上的反应 138
5.8 LB膜的结构 139
5.9 应用 142
5.9.1 铺展单分子层 142
5.9.2 LB膜 144
总结 146
拓展阅读 116
参考文献 147
课后练习 148
第6章 液-液界面:乳化:膜 150
6.1 导言 150
6.2 乳化 151
6.2.1 乳化的形成 152
6.2.2 乳化类型 154
6.2.3 粒径分布 151
6.2.4 乳化稳定性 155
6.2.5 乳化流变性 159
6.3 乳化稳定性和乳化剂的选择 161
6.3.1 早期理论 161
6.3.2 电化学角度理解乳化稳定性 162
6.3.3 空间位阻稳定机制 164
6.3.4 同体颗粒的稳定性 165
6.3.5 乳化剂和HLB系统 165
6.4 微乳液 167
6.5 乳液聚合 169
6.6 液液相互作用 171
6.7 膜 171
6.7.1 人工膜 172
6.7.2 黑脂膜 177
6.7.3 自组装膜 178
总结 179
拓展阅读 180
参考文献 180
课后练习 181
第7章 固体表面 182
7.1 导言 182
7.2 单晶表面 184
7.2.1 Miller指数 184
7.2.2 表面重构 185
7.3 固体表面的研究技术 186
7.3.1 光谱法 186
7.3.2 衍射方法 193
7.3.3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195
7.3.4 扫描探针技术 195
总结 198
拓展阅读 198
参考文献 199
课后练习 199
第8章 气固界面:吸附:催化剂 201
8.1 导言 201
8.2 气体吸附测量 202
8.2.1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对比 202
8.3 气体吸附的测量 203
8.3.1 压力/体积测量法 201
8.3.2 流量法 206
8.3.3 重量分析法 207
8.4 等温吸附 207
8.4.1 导言 207
8.4.2 等温吸附分类 207
8.5 等温方程式 208
8.5.1 Langmuir吸附方程式 209
8.5.2 BET方程式 212
8.5.3 有限吸附的BET方程式 219
8.5.4 Frcund1ich和Tcmkin等温吸附方程式 219
8.5.5 其他的等温吸附方程式 220
8.6 毛细管凝聚 220
8.7 吸附层结构 222
8.7.1 吸附的初期阶段 222
8.7.2 多层吸附 222
8.8 化学吸附 223
8.8.1 化学吸附的等温吸附 223
8.8.2 化学吸附的特异性 224
8.8.3 化学吸附的表面重构 225
8.9 吸附的焓变 225
8.10 吸附动力学 226
8.10.1 物理吸附动力学 226
8.10.2 化学吸附动力学 228
8.11 异相催化剂 229
8.11.1 异相催化剂概述 230
8.11.2 反应物的吸附,第二步 231
8.11.3 吸附层内的反应,第三步 233
8.11.4 产物的脱附,第四步 237
总结 238
拓展阅读 238
参考文献 239
课后练习 239
第9章 液固界面:吸附;胶体 242
9.1 导言 242
9.2 吸附的测定 243
9.3 低溶质浓度吸附 244
9.4 高溶质浓度吸附 247
9.4.1 复合物等温吸附 247
9.5 离子吸附和双电层 248
9.5.1 Helmholrz模型 249
9.5.2 Gouy-Chapman模型 249
9.5.3 Stern模型 252
9.5.4 总结 252
9.6 电动力学 253
9.7 胶体分散系 254
9.7.1 亲水和疏水胶束 254
9.7.2 胶体分散系的制备 255
9.8 胶体分散系特性 256
9.8.1 Brownian运动 256
9.8.2 光散射 257
9.8.3 粒径测量 260
9.8.4 粒子电荷测量 261
9.8.5 胶束稳定性 263
9.9 电解质作用下的疏水胶束聚沉 264
9.9.1 表面电荷 261
9.9.2 Scu1ze-Hardy规则 264
9.9.3 胶粒分散系的稳定性-DLVO理论 266
9.9.4 聚沉动力学 271
9.9.5 DLVO理论概述和局限性 271
9.9.6 粒子间作用力的测量 272
9.10 胶粒相互作用中的溶剂化作用 273
9.10.1 粒子相互作用中的溶剂结构 273
9.10.2 胶粒的空间位阻稳定性 274
9.11 纳米粒子 275
9.11.1 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 275
9.12 黏土矿物 277
9.12.1 黏土矿物的结构 278
9.12.2 黏土矿物的膨胀 280
9.12.3 黏土矿物分散系 281
9.13 自组装薄膜 282
总结 285
拓展阅读 286
参考文献 287
课后练习 287
第10章 生物界面 289
10.1 导言 289
10.2 膜物质 290
10.2.1 磷脂 290
10.2.2 胆固醇 293
10.2.3 磷脂+胆固醇 293
10.2.4 膜蛋白 293
10.3 双分子层 296
10.3.1 结构 296
10.3.2 特性 297
10.4 囊泡和脂质体 298
10.4.1 磷脂的自组装 298
10.4.2 囊泡的渗透性 300
10.4.3 电子显微镜 300
10.4.4 应用 301
10.5 细胞膜 301
10.5.1 组成 301
10.5.2 结构 302
10.5.3 功能:选择性透过 303
10.5.4 表面活性剂效应 307
10.6 分子识别 307
10.6.1 相互作用的本质 307
10.6.2 缔合常数 308
10.6.3 表面技术的应用 310
10.7 肺表面活性物质 310
10.7.1 天然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组成和功能 311
10.7.2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形成和生命周期 311
10.7.3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表面活性 312
10.8 呼吸道中的气溶胶 312
10.8.1 呼吸系统和大气污染 312
10.8.2 气溶胶的治疗作用 313
10.9 细菌的表面吸附 314
总结 316
拓展阅读 316
参考文献 318
课后练习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