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为国家教育部审定、批准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国内13所医科大学和综合大学医学院免疫学专业教师,根据各自多年的教学经验,并针对国内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本科生的现状,共同编写而成。教材在章节设置、内容编排和取舍、“文”“图”配合、版式设计、基础与临床结合等方面做了较大改进,使之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提高本科生免疫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着眼于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本版教材在相应章节简明介绍免疫学进展、发展史及临床免疫学的相关知识,以期拓展医学生的知识面,并为教师备课和开展PBL教学提供知识点。
全书分为“医学免疫学概论”、“免疫分子与免疫细胞”、“免疫应答”、“免疫病理”和“免疫学应用”五篇。各章重点突出、层次清楚、逻辑性强,文字力求通顺、流畅、简明,既强调“三基”,又适当反映现代免疫学最新进展。书后附若干附录和索引,以利读者检索。本教材精心设计和绘制了200余幅示意图,均附简明图注,并以全彩色印刷,以求图文并茂。
本教材主要读者对象为医药院校五年制本科生,也可供七年制/八年制医学生、研究生、专科生和教师作为参考书。
样章试读
目录
- 前言
第一篇 医学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 医学免疫学绪论
第一节 免疫学概述
(一)免疫的类型
(二)免疫功能
第二节 免疫系统
(一)中枢免疫器官
(二)外周免疫器官
(三)免疫细胞
(四)免疫分子
第三节 免疫学发展史概述
(一)免疫学发展经历的阶段
(二)免疫学进展概述
第四节 免疫学在医学生物学的重要地位
(一)免疫学与医学
(二)免疫学与生物学
第二章 抗原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及特点
(一)抗原的性质
(二)抗原特异性
(三)交叉抗原与交叉反应
(四)半抗原-载体效应
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抗原的理化性质
(二)机体的生物学特性
(三)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
第三节 抗原的种类及其医学意义
(一)依据抗原诱生抗体时对T细胞的依赖性分类
(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三)根据抗原提呈细胞内抗原的来源分类
(四)其他分类
第四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一)免疫佐剂
(二)超抗原
(三)丝裂原
第二篇 免疫分子与免疫细胞
第三章 免疫效应分子之一:抗体
第一节 抗体的分子结构
(一)基本结构
(二)其他成分
(三)水解片段
(四)抗体的异质性
第二节 抗体的生物学特性
(一)抗体的主要功能
(二)各类抗体的特性和功能
第三节 人工制备抗体
(一)多克隆抗体
(二)单克隆抗体
(三)基因工程抗体
第四章 免疫效应分子之二:补体系统
第一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
(一)经典途径
(二)旁路途径
(三)凝集素途径
(四)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特点及比较
第二节 补体调控蛋白对补体激活的调节作用
(一)针对经典激活途径前端反应的调节机制
(二)针对旁路激活途径前端反应的调节机制
(三)针对MAC的调节作用
第三节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及意义
(一)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二)补体的生物学意义
第四节 补体与疾病的关系
(一)遗传性补体缺陷相关疾病
(二)补体与感染性疾病
(三)补体与炎症性疾病
(四)补体与超敏反应性疾病及自身免疫病
第五章 免疫效应分子之三:细胞因子
第一节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概述
(一)细胞因子来源和分布
(二)细胞因子分类和命名
(三)细胞因子受体
第二节 细胞因子特征与生物学作用
(一)细胞因子的共同特征
(二)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三)细胞因子的效应机制
第三节 重要的细胞因子
第四节 细胞因子与临床
(一)细胞因子与疾病发生
(二)细胞因子与疾病治疗
第六章 免疫细胞膜分子之一:CD分子与黏附分子
第一节 CD分子
(一)CD分子概念及命名
(二)CD分子结构特点
(三)CD分子作用特点
(四)免疫相关CD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第二节 黏附分子
(一)黏附分子类别及其特征
(二)黏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三)黏附分子与临床
第七章 免疫细胞膜分子之二: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第一节 HLA复合体基因组成及遗传特点
(一)HLA复合体基因组成
(二)HLA复合体遗传特点
第二节 HLA生物学作用的分子结构基础
(一)HLA分子的结构
(二)HLA分子与抗原肽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
第三节 MHC的生物学功能
(一)加工和提呈抗原
(二)参与T细胞分化、发育
(三)参与调节NK细胞活性
(四)参与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第四节 HLA与医学的关系
(一)HLA与同种器官移植
(二)HLA与疾病关联
(三)HLA表达异常与疾病
(四)HLA与输血反应
第八章 免疫细胞之一:固有免疫细胞
第一节 单核/巨噬细胞
(一)来源、分布与生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作用
(三)单核/巨噬细胞参与的免疫病理
第二节 DC及其他抗原提呈细胞
(一)来源、分布与类别
(二)生物学作用
(三)抗原提呈细胞概述
第三节 自然杀伤细胞
(一)来源、分布与特征
(二)生物学作用
(三)NK细胞杀伤活性的调节
第四节 固有免疫样淋巴细胞
(一)B-1细胞
(二)γδT细胞
(三)NKT细胞
第九章 免疫细胞之二: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第一节 淋巴细胞来源与分化
(一)T细胞分化、发育
(二)B细胞分化、发育
第二节 T淋巴细胞
(一)T细胞表面标志
(二)T细胞功能亚群
第三节 B淋巴细胞
(一)B细胞表面标志
(二)B细胞功能亚群
第三篇 免疫应答
第十章 免疫应答之一: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第一节 APC向T细胞提呈抗原
(一)提呈内源性抗原的胞质溶胶途径(MHC Ⅰ类分子途径)
(二)提呈外源性抗原的溶酶体途径(MHC Ⅱ类分子途径)
(三)内、外源性抗原的交叉提呈途径
(四)提呈糖脂类抗原的CD1分子途径
第二节 T细胞识别抗原及其活化、增殖和分化
(一)T细胞TCR识别APC所提呈的抗原
(二)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
第三节 T细胞生物学功能及机制
(一)CD8+CTL功能及机制
(二)Th1细胞功能及机制
(三)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
第十一章 免疫应答之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第一节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
(一)B细胞识别、摄取、加工抗原
(二)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
(三)活化的B细胞在生发中心内分化与成熟
第二节 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产生抗体的特征
(一)初次抗体应答的特征
(二)再次抗体应答的特征
第三节 B细胞对TI抗原的应答
(一)B细胞对TI-1抗原的应答
(二)B细胞对TI-2抗原的应答
第四节 B细胞应答的效应
第十二章 免疫应答之三: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一)BCR、TCR多样性及其分子基础
(二)BCR、TCR基因重排
(三)BCR、TCR多样性的产生机制
第二节 免疫应答的记忆性
(一)T细胞介导的免疫记忆
(二)B细胞介导的免疫记忆
第三节 免疫应答的耐受性
(一)免疫耐受的概念及特性
(二)免疫耐受诱导条件和形成机制
(三)免疫耐受的建立、维持和终止
(四)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
第十三章 免疫应答之四:固有免疫
第一节 参与固有免疫的组分
(一)屏障结构
(二)固有免疫的效应分子
(三)固有免疫的效应细胞
第二节 固有免疫应答机制与特点
(一)固有免疫的模式识别及其机制
(二)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
第三节 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一)固有免疫是机体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二)固有免疫参与维持机体自稳
(三)固有免疫参与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四)固有免疫参与的免疫病理
第十四章 免疫应答之五:黏膜免疫
第一节 黏膜免疫系统概述
(一)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
(二)黏膜免疫系统特征
第二节 黏膜免疫系统的屏障作用
(一)MIS的物理屏障功能
(二)MIS的化学屏障功能
(三)MIS的生物屏障功能
第三节 黏膜免疫应答的特点
(一)参与黏膜免疫的淋巴细胞
(二)黏膜免疫应答的特点
第四节 机体与共生菌的生态平衡
(一)共生菌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二)黏膜免疫系统对共生菌产生低应答
(三)共生菌与疾病发生
第十五章 免疫应答之六:免疫调节
第一节 概述
(一)免疫调节贯穿免疫应答全过程
(二)负调节发挥主导作用
第二节 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一)补体调节蛋白
(二)抑制性细胞因子
(三)抑制性受体
第三节 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
(一)免疫细胞的自身调节机制
(二)免疫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
(三)独特型网络的免疫调节作用
第四节 整体和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一)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二)群体水平的免疫调控
第四篇 免疫病理
第十六章 免疫病理之一:超敏反应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常见疾病
(三)免疫学防治原则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常见疾病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常见疾病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常见疾病
第十七章 免疫病理之二:自身免疫
第一节 概述
(一)自身抗体
(二)自身反应性T细胞和B细胞
第二节 诱发异常自身免疫应答的因素及其机制
(一)自身抗原相关的诱因
(二)机体免疫自稳机制失控
(三)遗传因素
(四)机体方面的其他因素
第三节 自身免疫异常导致组织损伤的机制
(一)自身抗体与细胞表面抗原结合介导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二)抗原-抗体复合物介导组织损伤
(三)自身反应性T细胞介导组织炎性损伤
第四节 自身免疫病概述
(一)自身免疫病分类及特点
(二)自身免疫病治疗原则
第十八章 免疫病理之三:抗感染免疫
第一节 机体抗感染免疫的类型及其机制
(一)抗感染的固有免疫
(二)抗感染的适应性免疫
(三)抗感染免疫的结局
第二节 机体针对不同病原体的抗感染免疫
(一)抗胞内微生物感染的免疫应答
(二)抗胞外微生物感染的免疫应答
第三节 病原体的免疫逃逸及其机制
(一)病原体抗原改变
(二)病原体及其产物的免疫抑制效应
(三)宿主遗传背景及免疫功能状态
第十九章 免疫病理之四:免疫缺陷
第一节 免疫缺陷概述
(一)免疫缺陷分类
(二)免疫缺陷病临床特点
第二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
(一)原发性体液免疫缺陷病
(二)原发性细胞免疫缺陷病
(三)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
(四)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
(五)原发性补体缺陷
第三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
(一)继发性免疫缺陷的常见病因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第二十章 免疫病理之五:移植免疫
第一节 针对同种异型抗原的识别、提呈和效应机制
(一)诱导移植排斥反应的同种异型抗原
(二)同种异型抗原的提呈与识别机制
(三)(急性)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机制
第二节 临床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第三节 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
(一)供者选择
(二)免疫抑制治疗
(三)诱导移植耐受的策略及其原理
(四)移植后的免疫监测
第二十一章 免疫病理之六:肿瘤免疫
第一节 肿瘤抗原
(一)肿瘤抗原的分类
(二)常见人类肿瘤抗原
第二节 机体免疫监视及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
(一)机体免疫监视功能
(二)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学效应机制
第三节 肿瘤逃逸机体免疫监视的机制
(一)与肿瘤细胞自身相关的逃逸机制
(二)与机体免疫系统相关的肿瘤逃逸机制
第四节 肿瘤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
(一)肿瘤免疫诊断
(二)肿瘤免疫治疗
第五篇 免疫学应用
第二十二章 免疫学应用之一:免疫学检测原理及临床应用
第一节 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方法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二)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三)抗原-抗体反应检测方法
第二节 免疫细胞检测
(一)免疫细胞及其亚类计数
(二)淋巴细胞功能测定
第三节 免疫分子检测
(一)免疫球蛋白测定
(二)补体测定
(三)细胞因子检测
(四)CD分子、表面受体和黏附分子的检测
(五)HLA分型
第四节 免疫学诊断与监测
(一)疾病相关因子检测
(二)免疫功能检测
(三)免疫学监测
第二十三章 免疫学应用之二:免疫防治
第一节 免疫预防
(一)以完整病原体和毒素制备的疫苗
(二)新型疫苗
(三)核酸疫苗
第二节 免疫治疗
(一)特异性免疫治疗
(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三)免疫重建与免疫替代疗法
附录Ⅰ 重要的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特征
附录Ⅱ 重要的黏附分子一览表
附录Ⅲ 免疫学词汇中英文对照
主要参考书目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