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与宁夏地质矿产局地质研究所合作的科研专著。作者依据多年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对太古代阿拉善断块、始生代(中元古代)狼山阴山断褶带与龙首山断褶带进行了新的划分和论证。首次阐述了该区的太古代绿岩带和花岗岩质层的组成成分、地质特征、脆性破裂、塑性流动、重熔交代变质作用;介绍了震旦纪冰碛岩系;论述了层间滑动断裂、推覆构造与层间滑动混杂岩的地质特征与分类,提出了层间滑动与剪切带的成因联系;描述了环状构造与分类,探讨了地质构造发展演化历史;论述了成矿远景。
本书可供从事地质生产、教学和科研人员参考。
目录
- 前言
第一章 阿拉善断块与相邻断褶带
一、关于断块和断褶带的概念
二、阿拉善断块
(一)位置与范围
(二)构造层的划分与特征
(三)阿拉善断块的构造特征
三、银川裂谷带
(一)银川裂谷带的分布与概况
(二)银川裂谷带平稳发育阶段(南口纪—侏罗纪)
(三)银川裂谷带强烈活动阶段(白垩纪—第四纪)
四、狼山阴山断褶带
(一)位置与范围
(二)构造层的划分和特征
五、龙首山断褶带
(一)位置与范围
(二)构造层的划分和特征
六、确定狼山阴山断褶带与龙首山断褶带的意义
第二章 太古代绿岩带
一、分布
二、组成
(一)超基性—基性岩组
(二)基性火山岩组
(三)中酸性火山岩组
(四)沉积碎屑岩组
(五)沉积碳酸盐岩组
三、构造特征
四、变质作用
五、岩石化学特征
六、时代
第三章 阿拉善断块及邻区震旦系
一、巴音西别地区的震旦系
二、阿拉善左旗巴音西别地区震旦系剖面与地层特征
三、阿拉善断块近邻地区的震旦系
(一)贺兰山地区正目观组
(二)龙首山地区韩母山群
四、地层对比
五、古地理简析
第四章 岩浆岩及其演化
一、阿拉善断块岩浆岩的分布
二、阿拉善断块岩浆岩的岩石特征
(一)橄榄岩类
(二)辉长岩类—玄武岩类
(三)闪长岩类—安山岩类
(四)正长岩类及霞石正长岩类
(五)花岗岩类及花岗闪长岩类—流纹岩-英安岩类
(六)阿拉善断块岩浆岩各类型岩石之间的关系
三、阿拉善断块岩浆岩的序列和形成时代
四、阿拉善断块岩浆岩的成因和演化
(一)阿拉善断块岩浆岩的成因
(二)阿拉善断块岩浆岩的演化
第五章 层间滑动断裂和推覆构造
一、层间滑动断裂
(一)层间滑动断裂的概念
(二)层间滑动断裂的产生
二、层间滑动断裂分类
(一)脆性层间滑动断裂
(二)脆-塑性层间滑动断裂
(三)塑性层间滑动断裂
(四)三类层间滑动断裂的共同特征
三、推覆构造及其两种基本类型
(一)推覆构造的概念及其发育概况
(二)推覆构造的两种基本类型
四、层间滑动混杂岩
(一)混杂岩的概念和分类
(二)层间滑动混杂岩与分类
五、阿拉善断块推覆构造形成时间的讨论
六、层间滑动断裂和推覆构造的重要意义
第六章 剪切断裂带
一、剪切断裂带及其意义
二、剪切断裂带的分布与简述
(一)狼山-巴彦乌拉剪切带
(二)得力记剪切带
(三)龙首山剪切带
三、有关剪切带的几个地质问题的讨论
(一)剪切带的共轭性
(二)剪切带的位移特征
(三)剪切断裂与转换断层
(四)剪切带与层间滑动断裂的转变
(五)关于剪切带的深度
(六)剪切带多是长期活动带和新构造运动带
四、剪切带动力变质岩的分布与分类
(一)剪切带内动力变质岩的分布
(二)剪切带的动力变质岩
第七章 环状构造
一、关于环状构造的研究及其意义
二、阿拉善断块及相邻断褶带环状构造的分布与组成
(一)环状构造的分布
(二)环状构造的规模和组成
三、环状构造的成因类型
(一)火山环状构造
(二)底辟环状构造
(三)剪切环状构造
四、环状构造形成的时代
五、环状构造与矿产的关系
第八章 阿拉善断块及相邻断褶带的大地构造演化
一、从断裂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来研究构造单元的地质构造发展演化历史
二、从古老岩石的熔融、流动、重结晶和形变研究构造单元的发展演化历史
三、构造演化模式和发展阶段
(一)构造演化模式与类型
(二)构造发展阶段
第九章 矿产及其分布特征
一、成因类型及特征
(一)铁矿
(二)铬铁矿
(三)铜和多金属
(四)镍矿
(五)金矿
(六)铂矿
(七)煤矿
(八)石油
(九)石膏
(十)湖盐和芒硝
(十一)石墨
(十二)萤石
(十三)磷矿
(十四)花岗伟晶岩型的水晶、云母、钾长石、绿柱石及碱性岩型稀有稀土矿产
(十五)冰洲石
(十六)石灰岩与白云岩
(十七)硅石及玻璃用砂岩
(十八)粘土矿
二、矿产在时间上的分布
三、主要的成矿带
(一)阿拉善断块北缘成矿带(Ⅰ)
(二)阿拉善断块南缘成矿带(Ⅱ)
(三)阿拉善断块巴彦乌拉成矿带(Ⅲ)
(四)贺兰山和桌子山地垒成矿带(Ⅳ—Ⅴ)
(五)狼山-阴山断褶带西段成矿带(Ⅵ)
(六)龙首山断褶带北山南缘成矿带(Ⅶ)
(七)龙首山断褶带北大山成矿带(Ⅷ)
(八)龙首山断褶带龙首山成矿带(Ⅸ)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阿拉善断块及邻区大地构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