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生命科学 > 生态学 >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模型

浏览历史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模型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模型
  • 书号:9787030280497
    作者:余新晓
  • 外文书名:
  • 装帧:
    开本:16
  • 页数:292
    字数:412
    语种: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7/19
  • 所属分类:S71 林业基础科学
  • 定价: ¥68.00元
    售价: ¥53.72元
  • 图书介质: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运用多水平贝叶斯理论,利用北京山区13个自然保护区或林场设置的30块公顷级标准地的数据,以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可测、易得的因子,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模型;从水文生态、保育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三个方面建立了一系列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模型,在此基础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三维结构指数和森林生态系统综合功能指数模型;并数量化环境因子对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程度;最后进行了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耦合和优化研究。本书可供从事自然保护区保护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学、水土保持学、森林经理等专业的研究、管理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进展与发展趋势
    1.1.1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模型
    1.1.2 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模型
    1.1.3 生态系统模型
    1.1.4 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区概况
    1.2.1 北京市概况
    1.2.2 主要研究地点概况
    1.3 研究方法
    1.3.1 技术路线
    1.3.2 数据来源
    1.3.3 贝叶斯方法
    1.3.4 地统计学
    1.3.5 分类与回归树
    1.3.6 线性规划
    第2章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模型
    2.1 树高胸径模型
    2.1.1 树高胸径模型一
    2.1.2 树高胸径模型二
    2.1.3 树高胸径模型三
    2.1.4 区域树高胸径模型
    2.1.5 立地树高胸径模型
    2.1.6 植被类型树高胸径模型
    2.1.7 海拔树高胸径模型
    2.1.8 坡度树高胸径模型
    2.1.9 密度树高胸径模型
    2.1.10 建群种比率-树高-胸径模型
    2.2 枝条基径模型
    2.3 枝条长度模型
    2.4 树冠轮廓模型
    第3章 森林水文生态功能模型
    3.1 林冠截留模型
    3.1.1 林冠截留量树高模型
    3.1.2 区域林冠截留量树高模型
    3.1.3 立地林冠截留量树高模型
    3.1.4 植被类型林冠截留量树高模型
    3.1.5 海拔林冠截留量树高模型
    3.1.6 坡度林冠截留量树高模型
    3.1.7 密度林冠截留量树高模型
    3.1.8 建群种比率林冠截留量树高模型
    3.2 灌木截留模型
    3.2.1 灌木截留量盖度模型
    3.2.2 区域灌木截留量盖度模型
    3.2.3 立地灌木截留量盖度模型
    3.2.4 植被类型灌木截留量盖度模型
    3.2.5 海拔灌木截留量盖度模型
    3.2.6 坡度灌木截留量盖度模型
    3.2.7 密度灌木截留量盖度模型
    3.2.8 建群种比率灌木截留量盖度模型
    3.3 枯落物截留模型
    3.3.1 枯落物持水量模型
    3.3.2 枯落物吸水速率模型
    3.4 土壤入渗模型
    3.4.1 土壤入渗速率时间模型
    3.4.2 区域土壤入渗速率时间模型
    3.4.3 立地土壤入渗速率时间模型
    3.4.4 植被类型土壤入渗速率时间模型
    3.4.5 海拔土壤入渗速率时间模型
    3.4.6 坡度土壤入渗速率时间模型
    3.4.7 密度土壤入渗速率时间模型
    3.4.8 建群种比率土壤入渗速率时间模型
    3.5 径流模型
    3.5.1 径流时间模型
    3.5.2 区域径流时间模型
    3.5.3 立地径流时间模型
    3.5.4 植被类型径流时间模型
    3.5.5 海拔径流时间模型
    3.5.6 坡度径流时间模型
    3.5.7 密度径流时间模型
    3.5.8 建群种比率径流时间模型
    第4章 保育土壤功能模型
    4.1 土壤侵蚀模型
    4.1.1 侵蚀量时间模型
    4.1.2 区域侵蚀量时间模型
    4.1.3 立地侵蚀量时间模型
    4.1.4 植被类型侵蚀量时间模型
    4.1.5 海拔侵蚀量时间模型
    4.1.6 坡度侵蚀量时间模型
    4.1.7 密度侵蚀量时间模型
    4.1.8 建群种比率侵蚀量时间模型
    4.2 土壤养分模型
    4.2.1 植被类型土壤全氮海拔模型
    4.2.2 土壤层次土壤全氮海拔模型
    4.2.3 植被类型土壤全磷海拔模型
    4.2.4 土壤层次土壤全磷海拔模型
    4.2.5 植被类型土壤有机质海拔模型
    4.2.6 土壤层次土壤有机质海拔模型
    4.2.7 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海拔模型
    4.2.8 土壤层次土壤有机碳海拔模型
    4.3 典型区域土壤养分模型
    4.3.1 森林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分析
    4.3.2 不同土壤层森林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
    4.3.3 不同植被类型森林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
    4.3.4 分类回归树模型
    4.3.5 土壤养分多水平贝叶斯模型
    第5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模型
    5.1 物种丰富度指数模型
    5.1.1 植被类型乔木层丰富度海拔模型
    5.1.2 坡向乔木层丰富度海拔模型
    5.1.3 植被类型灌木层丰富度海拔模型
    5.1.4 坡向灌木层丰富度海拔模型
    5.1.5 植被类型草本层丰富度海拔模型
    5.1.6 坡向草本层丰富度海拔模型
    5.2 物种多样性指数模型
    5.2.1 植被类型乔木层多样性海拔模型
    5.2.2 坡向乔木层多样性海拔模型
    5.2.3 植被类型灌木层多样性海拔模型
    5.2.4 坡向灌木层多样性海拔模型
    5.2.5 植被类型草本层多样性海拔模型
    5.2.6 坡向草本层多样性海拔模型
    第6章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指数与功能指数模型
    6.1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三维褶皱指数
    6.1.1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三维褶皱指数理论基础
    6.1.2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三维褶皱指数算法
    6.1.3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三维褶皱指数的实现
    6.2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三维空间信息指数
    6.2.1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三维空间信息指数理论基础
    6.2.2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三维空间信息指数算法
    6.2.3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三维空间信息指数的实现
    6.3 森林生态系统综合功能指数
    第7章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模型
    7.1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模型
    7.1.1 密度与功能模型
    7.1.2 建群种比率与功能模型
    7.1.3 结构指数(FSI-DBH)与功能模型
    7.1.4 结构指数(FSI-H)与功能模型
    7.1.5 结构指数(FSI-DBH)与密度、建群种比率模型
    7.1.6 结构指数(FSI-H)与密度、建群种比率模型
    7.2 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与结构模型
    7.2.1 乔灌最大截留量与结构模型
    7.2.2 枯落物持水量与结构模型
    7.2.3 土壤入渗速率与结构模型
    7.2.4 土壤养分与结构模型
    7.2.5 土壤侵蚀与结构模型
    7.2.6 物种多样性与结构模型
    7.2.7 综合功能指数与结构模型
    7.3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耦合模型
    参考文献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