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绪论
第一节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第二节 医学微生物学及其发展简史
第1章 细菌的生物学性状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结构
第二节 细菌的生理
第三节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第四节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第五节 细菌分类
第2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性
第三节 抗细菌感染免疫
第四节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第3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
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防治
第4章 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第三节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第四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第五节 病毒的分类
第5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第一节 病毒的致病作用
第二节 抗病毒感染免疫
第6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预防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治疗
第7章 真菌概述
第一节 真菌的生物学性状
第二节 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第三节 真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
第四节 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第8章 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
及放线菌
第一节 衣原体
第二节 支原体
第三节 螺旋体
第四节 立克次体
第五节 放线菌
第9章 呼吸道传播的病原微生物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第二节 链球菌属
第三节 脑膜炎奈瑟菌
第四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第五节 麻疹病毒
第六节 肺炎支原体
第七节 冠状病毒和SARS 冠状病毒
第八节 呼吸道途径传播的其他病原微生物
第10章 消化道传播的病原微生物
第一节 埃希菌属
第二节 志贺菌属
第三节 沙门菌属
第四节 弧菌属
第五节 幽门螺杆菌
第六节 甲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
第七节 肠道感染病毒
第八节 其他
第11章 创伤感染的病原微生物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第二节 破伤风梭菌
第三节 产气荚膜梭菌
第四节 其他
第12章 性传播的病原微生物
第一节 淋病奈瑟菌
第二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第三节 梅毒螺旋体
第四节 其他
第13章 接触感染的病原微生物
第一节 炭疽芽孢杆菌
第二节 布鲁菌
第三节 疱疹病毒
第四节 汉坦病毒
第五节 埃博拉病毒
第六节 钩端螺旋体
第七节 浅部感染真菌
第八节 麻风分枝杆菌
第九节 沙眼衣原体
第14章 输血及血制品传播的病原微生物
第一节 乙型肝炎病毒
第二节 丙型肝炎病毒
第三节 其他病毒
第15章 节肢动物传播的病原微生物
第一节 鼠疫耶尔森菌
第二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第三节 病原性立克次体
第四节 其他
第16章 机会性感染微生物
第一节 无芽孢厌氧菌
第二节 机会致病性真菌
第三节 其他
第17章 朊粒
附录 英汉名词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