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一篇 环境物理教育概述
第一章 环境物理教育的缘起
§1.1 环境教育的兴起和发展
§1.1.1 环境
§1.1.2 世界性的环境问题
§1.1.3 环境教育的兴起和发展
§1.2 环境物理教育的产生
§1.2.1 环境物理性污染
§1.2.2 环境物理性污染与环境物理教育的产生
§1.2.3 环境物理教育的理论基础
§1.2.4 环境物理教育的目标
第二章 环境物理教育的内涵
§2.1 环境物理教育的特点
§2.1.1 环境物理教育的区域性与全球性
§2.1.2 环境物理教育的全民性与终身性
§2.1.3 环境物理教育的时代性
§2.2 环境物理教育的原则
§2.2.1 综合性原则
§2.2.2 道德性原则
§2.2.3 科学性原则
§2.2.4 参与性原则
§2.3 环境物理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2.3.1 环境物理教育的内容
§2.3.2 环境物理教育的形式
§2.3.3 当前中国环境物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2.3.4 中国环境物理教育的对策
§2.4 环境物理教育的方法
§2.4.1 知识讲授法
§2.4.2 问题解决法
§2.4.3 实验法
§2.4.4 室外观察法
§2.4.5 模拟法
§2.4.6 快速联想法
第二篇 环境物理知识教育
第三章 环境力学污染及控制
§3.1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3.1.1 声音的性质与噪声污染
§3.1.2 噪声源及其种类
§3.1.3 噪声的危害
§3.1.4 噪声控制
§3.1.5 噪声因素的利用和环境的改善
§3.1.6 阅读材料
§3.2 振动污染——不可忽视的污染
§3.2.1 振动的产生
§3.2.2 振动的危害
§3.2.3 振动的评价及其标准
§3.2.4 振动的控制
第四章 环境光学与光污染
§4.1 环境光学
§4.1.1 光环境与环境光学
§4.1.2 色彩环境
§4.2 光污染的产生和危害
§4.2.1 光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4.2.2 光污染的其他影响和危害
§4.2.3 光污染的防治
§4.3 光因素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4.3.1 声光技术在雷达上的主要应用
§4.3.2 光子学在农业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4.3.3 光力学方法在机械设计上的应用
§4.3.4 光子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4.3.5 其他应用
第五章 电磁辐射污染
§5.1 电磁污染源
§5.1.1 天然电磁污染源
§5.1.2 人工电磁污染源
§5.1.3 电磁污染的传播途径
§5.2 电磁辐射的影响和危害
§5.2.1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危害
§5.2.2 电磁辐射对装置、物质和设备的影响和危害
§5.2.3 移动电话带来的电磁辐射污染问题
§5.3 电磁辐射的控制与防护
§5.3.1 电磁辐射的控制
§5.3.2 电磁辐射的防护
§5.4 电磁波因素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5.4.1 电磁轴承技术及其应用开发
§5.4.2 电磁流量计在工程中的应用
§5.4.3 电磁发射技术的发展及其军事应用
§5.4.4 环境污染调查中磁与电磁监测新技术的应用
§5.4.5 电磁水处理器的研究与应用
§5.4.6 磁、超声波在粮油食品研究及粮油加工方面的应用
§5.4.7 微波辐射技术的应用
§5.5 阅读材料——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
第六章 放射性污染
§6.1 环境中的放射性
§6.1.1 基础知识
§6.1.2 辐射源强度
§6.1.3 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6.2 放射性辐射的生物效应及对人体的危害
§6.2.1 生物效应的形式
§6.2.2 急性效应
§6.2.3 延迟效应
§6.2.4 遗传效应
§6.2.5 放射性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6.3 放射性污染的控制
§6.3.1 辐射防护技术
§6.3.2 放射性废物的治理
§6.4 放射性因素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6.4.1 辐照技术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6.4.2 利用低放射性处理粪便上清液技术
§6.4.3 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
§6.4.4 电子束处理废气
§6.4.5 放射性束在固体物理和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6.4.6 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
§6.4.7 核能发电
§6.4.8 核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6.4.9 其他应用
§6.5 阅读材料
第七章 热污染与可持续发展
§7.1 热环境
§7.1.1 人类生存热环境的热量来源
§7.1.2 温室效应
§7.1.3 热岛效应
§7.2 环境热污染及其防治
§7.2.1 热污染的成因
§7.2.2 水体热污染
§7.2.3 大气热污染
§7.3 余热因素的利用与环境改善
§7.3.1 工业炉窑高温排烟余热的利用
§7.3.2 冶金烟气的余热利用
§7.3.3 城市固体废弃物的焚烧处理与废热利用
第三篇 环境物理道德与法制教育
第八章 环境物理道德教育
§8.1 环境物理道德教育概述
§8.1.1 环境物理道德
§8.1.2 环境物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8.1.3 环境物理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
§8.1.4 环境物理道德教育的原则
§8.1.5 环境物理道德教育的四个层面
§8.1.6 环境物理道德教育的模式
§8.2 环境物理道德教育的内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物理道德观
§8.2.1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物理道德观的基本内容
§8.2.2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物理道德观的现实意义
§8.2.3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物理道德观的养成
§8.3 加强领导者的环境物理道德教育
§8.3.1 加强领导者环境物理道德教育的原因
§8.3.2 领导者环境物理道德的特点
§8.3.3 培养和提高领导者的环境物理道德
§8.4 阅读材料——当代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环境道德观
§8.4.1 “环境道德”的历史背景
§8.4.2 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环境道德观
第九章 环境物理法制教育
§9.1 环境物理法制教育概述
§9.1.1 开展环境物理法制教育的意义
§9.1.2 开展环境物理法制教育的原则
§9.1.3 开展环境物理法制教育的途径
§9.2 环境物理法制教育的内容
§9.2.1 关于物理环境权的教育
§9.2.2 关于环境物理保护法的教育
§9.2.3 关于环境物理法律关系的教育
§9.2.4 关于环境物理法律责任的教育
§9.3 环境物理保护法规和标准简介
§9.3.1 关于噪声污染的法规、标准
§9.3.2 关于放射性辐射的法规、标准
§9.3.3 关于电磁辐射的法规、标准
§9.3.4 关于振动的法规、标准
§9.3.5 关于热污染的法规、标准
§9.3.6 关于光污染的法规、标准
§9.4 阅读材料——维护环境物理权的案例
§9.4.1 某卡拉OK音乐厅不服环境保护局行政处罚案
§9.4.2 忻州特大放射事故案
第四篇 环境物理教育的实施
第十章 学校环境物理教育
§10.1 学校环境物理教育的目的和目标
§10.1.1 学校环境教育的目的和目标
§10.1.2 学校环境物理教育的目的和目标
§10.2 学校环境物理教育的原则
§10.2.1 道德性原则
§10.2.2 全面性原则
§10.2.3 主体性原则
§10.2.4 适度性原则
§10.2.5 实际性原则
§10.2.6 参与性原则
§10.2.7 协同性原则
§10.2.8 多样性原则
§10.3 学校环境物理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10.3.1 学校环境物理教育的内容
§10.3.2 学校环境物理教育的途径
§10.4 师范院校环境物理教育的实施
§10.4.1 加强师范院校环境物理教育的重要性
§10.4.2 师范院校环境物理教育的实施
§10.5 当前学校环境物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5.1 影响学校环境物理教育的因素
§10.5.2 学校环境物理教育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法
§10.6 阅读材料
§10.6.1 环境物理科技小组开展的《交通噪声监测实验》
§10.6.2 如何撰写环境物理保护小论文
第十一章 家庭环境物理教育
§11.1 家庭环境物理教育概述
§11.1.1 家庭环境物理教育是提高全民环境物理意识的基础和重要途径
§11.1.2 家庭环境物理教育的作用
§11.1.3 家庭环境物理教育的特点
§11.1.4 家庭环境物理教育的影响因素
§11.1.5 家庭环境物理教育的目标
§11.1.6 家庭环境物理教育的内容
§11.1.7 家庭环境物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1.2 编写家庭环境物理教育的材料
§11.2.1 居室电磁辐射的来源
§11.2.2 家庭中的放射性污染
§11.2.3 噪声污染是城市三大公害之一
§11.3 阅读材料——小康住宅声、光、热物理环境推荐的设计标准
§11.3.1 声环境
§11.3.2 光环境
§11.3.3 热环境
第十二章 社会环境物理教育
§12.1 社会环境物理教育概述
§12.1.1 社会环境物理教育的特点
§12.1.2 社会环境物理教育的作用
§12.1.3 社会环境物理教育的类别和目标
§12.1.4 影响社会环境物理教育的因素
§12.2 社会环境物理教育的途径
§12.2.1 政府行为的社会环境物理教育
§12.2.2 非政府行为的社会环境物理教育
§12.3 阅读材料——世界和中国的环境节日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