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联合组织编写。
书中的内容以截止本世纪七十年代末的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和历代的文献记载为依据,叙述了纺织技术在中国的萌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对历代学者对纺织技术的学术总结和概括,作了一些扼要的介绍,力求阐明纺织技术在中国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本书分为三编:第一编为原始手工纺织时期,叙述了纺织技术在中国的起源;第二编为手工机器纺织形成时期,叙述了缫、纺、织、染的工艺以及完整的手工机器逐步形成的过程;第三编为手工机器纺织发展时期,叙述了纺织原料的变迁和换代,缫丝工艺与手工机器的完善,纺车和大纺车、织机特别是各种提花织机的全面发展,练、染、印、整技术及丰富多彩的织品;最后还分析了纺、织、染、整技术历史发展的辩证规律。书中有大量的图片,其中彩色照片就有一百多幅,是我国全面论述纺织科学技术史的第一部著作。可供纺织界的科技人员、教师和学生阅读,也可供广大干部和史学工作者参考。
目录
- 绪论
第一编 原始手工纺织时期
第一章 夏代以前的生产概况和纺织技术的出现
第一节 夏代以前的社会生产概况
第二节 我国纺织技术的萌芽
第二章 纺织原料由采集到人工培育
第一节 植物纤维的采集和人工种植的萌芽
第二节 动物纤维的利用和人工饲养的开始
第三章 葛麻脱胶和蚕丝抽缫技术的出现
第一节 葛麻纤维的制取
第二节 蚕丝的缫取
第四章 从搓、绩到纺坠的利用
第一节 搓合技术
第二节 劈绩技术
第三节 纺坠纺纱
第五章 从手工编结到原始机织
第一节 手工编织技术
第二节 织造技术和原始织机
第六章 染色技术的萌芽
第一节 染色的起源
第二节 最早用于着色的颜料
第七章 夏代以前的纺织产品
第二编 手工机器纺织形成时期
第一章 纺织生产的发展和蚕桑丝绸技术的兴起
第一节 夏至战国的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概况
第二节 纺织生产的发展和纺织技术的提高
第三节 蚕桑丝绸业的兴起
第二章 纺织原料人工培育和初加工技术的进展
第一节 植物纤维原料
第二节 动物纤维原料
第三节 沤麻和煮葛
第四节 蚕的饲养技术
第三章 缫丝工艺技术的配套
第一节 缫丝工艺技术
第二节 络、并、捻工艺技术
第四章 从纺坠的普遍利用到纺车的出现
第一节 麻、葛纤维的绩纺
第二节 毛纤维的纺纱
第三节 纺车的出现
第五章 织造技术的提高和完整的手工织机的形成
第一节 鲁机
第二节 腰机多综提花技术和提花机的出现
第三节 腰机挑花
第四节 绞经机构的出现
第六章 练、染工艺技术的形成
第一节 慌氏练丝和麻的精练
第二节 石染
第三节 染草
第四节 染色技术
第五节 色谱
第七章 织品和织物组织的发展
第一节 丝织品
第二节 葛、麻织品
第三节 毛织品
第四节 织物的组织与结构
第三编 手工机器纺织发展时期
第一章 纺织生产技术的全面发展和棉纺织的勃兴
第一节 秦汉至隋唐手工机器纺织技术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 宋元到明清棉纺织业的勃兴,纺织产品组织的多样化和工艺技术的高度成熟
第三节 秦汉至清末的纺织生产形态
第二章 纺织原料的变化和换代
第一节 蚕丝的发展
第二节 葛、麻的兴衰
第三节 毛的充分利用
第四节 棉的大发展
第三章 缫丝工艺及其手工机器的完善
第一节 缫丝工艺和络并捻工艺的发展
第二节 缫丝和络并捻工具的进步
第四章 从纺车的普及到大纺车的出现
第一节 绩麻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 纺车的推广
第三节 手摇纺车
第四节 脚踏纺车
第五节 大纺车
第五章 织机和织具的全面发展
第一节 斜织机
第二节 多综多蹑纹织机
第三节 束综提花机
第四节 罗织机
第五节 立织机
第六节 竹笼机
第七节 栏杆机
第八节 梭和筘的发展
第九节 整经工具与工艺
第十节 浆经工具与工艺
第六章 练、染、印、整工艺技术的完善
第一节 练漂工艺技术
第二节 染色工艺技术
第三节 印花工艺技术
第四节 整理工艺技术
第七章 丰富多彩的织品(一)——丝织品
第一节 秦至清末织物组织和显花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 纱与縠
第三节 罗
第四节 绮
第五节 绫
第六节 锦
第七节 缂丝
第八节 绒
第九节 丝絮片
第八章 丰富多彩的织品(二)——麻、毛、棉等织品
第一节 麻、葛织品
第二节 毛织品和毡毯
第三节 棉织物
第四节 火浣布
结束语
附录
Ⅰ.甲骨文、金文及先秦文献中有关纺织的材料
Ⅱ.秦汉以来与纺、织、染、整技术有关的主要著作
Ⅲ.彩色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