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序
前言
第一章 如何阅读及分析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
一 、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的定义
二、导联
三、心电图机的使用
四、心脏传导系统概述
五、心肌细胞电位图及其与体表心电图关系简介
六、心电向量图及心电图的坐标及测量标记
七、如何阅读、分析、诊断心电向量图及心电图
第二章 正常成人心电向量图及心电图
一、P环及P波
二、P-R段
三、P-R间期
四、QRS环及QRS波
五、ST向量及S-T段
六、T环及T波
七、U波
第三章 小儿正常及心室肥厚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
一、正常小儿QRS环心电向量图
二、正常小儿心电图
三、小儿左心室肥厚心电图诊断标准
四、小儿右心室肥厚心电图诊断标准
第四章 心房扩大
一、机制
二、右心房扩大诊断标准
三、左心房扩大诊断标准
四、双侧心房扩大诊断标准
第五章 心室肥厚
一、机制
二、左心室肥厚
三、右心室肥厚
四、SⅠSⅡSⅢ综合征(右心室负荷重)
五、双侧心室肥厚
第六章 心室内传导阻滞
一、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二、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三、左中隔支传导阻滞
四、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五、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六、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七、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八、室内传导阻滞
九、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十、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十一、频率依赖性室内传导阻滞
十二、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心室肥厚
第七章 心肌梗塞
一 、冠状动脉闭塞与心肌梗塞的解剖定位
二、心肌梗塞3个阶段的心电学改变
三、心肌梗塞的心电学定位
四、前间壁心肌梗塞
五、前壁心肌梗塞
六、侧壁心肌梗塞
七、正后壁心肌梗塞
八、下壁心肌梗塞
九、右心室心肌梗塞
十、根据明尼苏达编码诊断陈旧性心肌梗塞
十一、多部位心肌梗塞
十二、再发性心肌梗塞
十三、心肌梗塞合并室壁瘤
十四、心肌梗塞合并束支传导阻滞
十五、心肌梗塞合并心室肥厚
十六、陈旧性心肌梗塞Q向量(波)与心肌病所致异常Q向量(波)的鉴别
第八章 各类波型改变
一、右位心
二、QRS波群低电压
三、心电图两点半综合征(正常变异)
四、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简介
五、ST-T改变
六、Q-T间期延长的改变
七、心电图运动负荷测验
八、普萘洛尔(心得安)试验
九、动态心电图
十、药物影响及电解质紊乱
第九章 如何分析心律失常
一、心律失常的分类
二、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三、梯形图解在心律不齐中的应用
第十章 窦性心律及失常
一、正常窦性心律及不同年龄组的过缓与过速
二、窦性心律不齐(室性时相性窦不齐)
三、窦性停搏(窦性静止)
四、游走性心律
五、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第十一章 被动性异位心律
一、房性逸搏及逸搏心律
二、交界区逸搏及逸搏心律
三、室性逸搏及逸搏心律
第十二章 自发性异位心律
一、期前收缩
二、阵发性心动过速
三、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四、扑动和颤动
五、室性紊乱性心律
六、起搏器心电图
第十三章 干扰与脱节
一、窦房结干扰
二、心房内干扰
三、交界区内干扰
四、交界区干扰性房室脱节
五、心室内干扰
第十四章 心脏传导阻滞
一、窦房传导阻滞
二、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房内传导延缓)
三、房室传导阻滞(A-VB)
四、窦室传导
五、维金斯基现象
第十五章 预激综合征(W-P-W)
一、机制
二、心电图诊断
三、心电图房室旁道的定位(分型)标准
四、鉴别诊断
第十六章 常用心电图诊断标准
一、成人正常心电图
二、心房扩大
三、心室肥厚
四、心室内传导阻滞
五、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定位
六、窦性心律及失常
七、被动性异位心律
八、自发性异位心律
九、心脏传导阻滞
十、预激综合征(W-P-W)
第十七章 成人临床心电向量图常用诊断标准
一、成人正常值
二、心房扩大
三、心室肥厚
四、室内传导阻滞
五、心肌梗塞
六、预激综合征
附录
一、与心电图有关的中、英文名词(缩写)对照表
二、心血管病常见血液及尿液检验正常值
三、心血管病常用药物一览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