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地和人工草地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测、控制实验和数学建模等方法,系统地总结了长期野外考察和定位可控实验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论述了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的退化成因、退化演替特征、退化生态过程、害鼠种群数量消长规律、退化草地恢复重建后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草地载畜量遥感评价等,构建了高寒草地退化预警指标体系和预警模型,进而提出了退化高寒草地恢复治理和鼠害防治的对策与技术措施,评估了退化高寒草地恢复治理的效果。本书可以为解决三江源区生态治理工程的技术难题、建立符合生态规律的退化草地生态治理模式、巩固生态治理成果、遏制“中华水塔”生态环境恶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书的研究内容包括4个部分:①三江源区草地退化及其恢复治理的背景分析;②三江源区高寒草地退化过程与机制;③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地恢复治理的生态学过程与机制;④三江源区草地退化及恢复的综合评价。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引言
第一部分背景分析1
1三江源区基本概况3
1.1地理位置3
1.2气候环境7
1.3植被与土壤17
1.4草地资源特征和载畜量19
1.5地貌、冻土、水文和湿地环境21
1.6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6
2三江源区草地退化及其恢复治理现状30
2.1国内外恢复生态学研究进展30
2.2草地退化现状39
2.3草地退化原因47
2.4退化草地恢复治理策略54
2.5退化草地恢复治理中存在的问题57
第二部分三江源区高寒草地退化过程与机制59
3三江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原因61
3.1人为干扰原因61
3.2气候变化因素88
3.3高寒草地退化原因对比分析111
4三江源区高寒草甸的退化演替特征114
4.1高寒草甸的植被退化特征114
4.2高寒草甸的土壤退化特征127
4.3植被退化和土壤退化的关系145
5三江源区高寒草原的退化演替特征147
5.1高寒草原的植被退化特征147
5.2高寒草原的土壤退化特征155
5.3植被退化和土壤退化的关系167
6三江源区高寒草地退化演替机理170
6.1高寒草甸植物物候特征170
6.2高寒草地不同生境和干扰下植物资源分配与形态可塑性190
6.3高寒草甸的退化演替对典型植物生长繁殖的影响213
6.4退化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土壤种子库特征234
6.5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对施肥的响应256
6.6高寒草甸优势植物种氮素吸收利用对水肥添加的响应281
7三江源区高寒草地退化等级与标准的制定296
7.1退化草地划分标准研究工作概述296
7.2高寒草甸退化等级与分级标准298
7.3高寒草原退化等级与分级标准304
8三江源区高寒草甸退化预警模型308
8.1草地退化标准的确定308
8.2草地退化监测指标体系310
8.3草地退化预警模型312
8.4草地退化预警分析315
第三部分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地恢复治理的生态学过程与机制317
9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与分析319
9.1生态系统恢复力与稳定性评价综述319
9.2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分析321
10退化高寒草地的生态恢复治理及演替过程330
10.1不同恢复措施对退化高寒草甸的影响330
10.2重建草地的群落动态过程及其恢复效果341
10.3高寒草甸弃耕地的自然演替过程与恢复机制441
10.43种不同类型草地取土场的恢复力和稳定性459
11退化草地的鼠害发生机制及防治策略488
11.1退化草地恢复治理对高原鼠兔种群的影响488
11.2高原鼠兔种群发生机制及防治策略509
12退化草地恢复治理措施及综合治理模式558
12.1退化草地恢复治理措施概述558
12.2退化高寒草甸综合治理模式562
第四部分三江源区草地退化及恢复的综合评价565
13基于3S的三江源区草地生产力监测及载畜量评估567
13.1基于3S的草地生产力监测及载畜量评估研究进展568
13.2果洛州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景观格局变化570
13.3果洛州植被生产力遥感估算模型580
13.4果洛州草地生产力动态变化585
13.5基于3S的果洛州适宜载畜量评价595
14三江源区退化草地恢复治理的综合效益评价和对策602
14.1退化草地恢复治理的综合效益评价603
14.2退化草地可持续管理的对策与建议606
参考文献615
附录部分动植物拉丁名 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