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本科教材 > 医学 > 1005 中医学 > 针灸学(第二版)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针灸学(第二版)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针灸学(第二版)
  • 书号:9787030459893
    作者:贾春生,黄泳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
  • 页数:308
    字数:54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1-20
  • 所属分类:
  • 定价: ¥62.00元
    售价: ¥49.60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少数几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学科领域之一。本教材包括四部分内容:上篇经络腧穴,中篇刺灸方法,下篇针灸应用,附篇参考资料。介绍了针灸学发展简史,准确阐述了针灸学各种理论及方法。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总序
    前言
    绪论1
    一、针灸学的概念、研究范围和主要特点1
    二、针灸学发展简史1
    三、针灸学术的对外传播4
    上篇经络腧穴
    第一章经络总论7
    第一节经络概述7
    一、经络与经络学说的概念7
    二、经络学说的科学内涵7
    三、经络的现代研究概况8
    第二节经络学说的形成8
    一、针灸等刺激的感应和传导的观察8
    二、腧穴功效的总结8
    三、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8
    四、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8
    第三节经络系统的组成9
    一、十二经脉9
    二、奇经八脉11
    三、十五络脉11
    四、十二经别11
    五、十二经筋12
    六、十二皮部12
    第四节经络的根结、标本与气街、四海12
    一、根结与标本12
    二、气街与四海13
    第五节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运用14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14
    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14
    第二章腧穴总论16
    第一节腧穴概述16
    一、腧穴的概念16
    二、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16
    三、腧穴的现代研究概况16
    第二节腧穴的发展、分类与命名17
    一、腧穴的发展17
    二、腧穴的分类18
    三、腧穴的命名18
    第三节腧穴的治疗作用及主治规律19
    一、腧穴的治疗作用19
    二、腧穴的主治规律19
    第四节特定穴概述20
    一、特定穴的意义20
    二、特定穴的分类21
    第五节腧穴的定位方法25
    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25
    二、骨度折量定位法26
    三、指寸定位法26
    四、简便取穴法27
    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28
    第一节十二经脉28
    一、手太阴肺经(11穴)28
    (一)经脉偱行 28
    (二)主要病候28
    (三)主治概要28
    (四)重点腧穴28
    1.中府28
    2.尺泽29
    3.孔最29
    4.列缺29
    5.太渊29
    6.鱼际30
    7.少商30
    附手太阴肺经穴分寸歌31
    二、手厥阴心包经(9穴)31
    (一)经脉循行31
    (二)主要病候31
    (三)主治概要31
    (四)重点腧穴32
    1.天池32
    2.曲泽32
    3.间使32
    4.内关32
    5.大陵32
    6.劳宫33
    7.中冲33
    附手厥阴心包经穴分寸歌34
    三、手少阴心经(9穴)34
    (一)经脉循行34
    (二)主要病候34
    (三)主治概要34
    (四)重点腧穴34
    1.极泉34
    2.少海34
    3.通里35
    4.阴郄35
    5.神门35
    6.少冲35
    附手少阴心经穴分寸歌36
    四、手阳明大肠经 (20穴) 37
    (一)经脉循行37
    (二)主要病候37
    (三)主治概要37
    (四)重点腧穴37
    1.商阳37
    2.三间37
    3.合谷37
    4.阳溪37
    5.偏历38
    6.手三里38
    7.曲池38
    8.臂臑38
    9.肩髃38
    10.扶突39
    11.迎香39
    附手阳明大肠经穴分寸歌40
    五、手少阳三焦经(23穴)40
    (一)经脉循行40
    (二)主要病候41
    (三)主治概要41
    (四)重点腧穴41
    1.关冲41
    2.中渚41
    3.阳池42
    4.外关42
    5.支沟42
    6.肩髎42
    7.翳风42
    8.耳门43
    9.丝竹空43
    附手少阳经穴分寸歌45
    六、手太阳小肠经(19穴)45
    (一)经脉循行45
    (二)主要病候45
    (三)主治概要45
    (四)重点腧穴45
    1.少泽45
    2.后溪45
    3.腕骨45
    4.支正46
    5.天宗46
    6.颧髎47
    7.听宫47
    附手太阳小肠经穴分寸歌48
    七、足太阴脾经(21穴)48
    (一)经脉循行48
    (二)主要病候48
    (三)主治概要48
    (四)重点腧穴48
    1.隐白48
    2.太白48
    3.公孙49
    4.三阴交49
    5.地机49
    6.阴陵泉49
    7.血海49
    8.大横50
    9.大包50
    附足太阴脾经穴分寸歌52
    八、足厥阴肝经(14穴)52
    (一)经脉循行52
    (二)主要病候52
    (三)主治概要52
    (四)重点腧穴52
    1.大敦52
    2.行间52
    3.太冲52
    4.曲泉53
    5.章门53
    6.期门53
    附足厥阴经穴分寸歌54
    九、足少阴肾经(27穴)55
    (一)经脉循行55
    (二)主要病候55
    (三)主治概要55
    (四)重点腧穴55
    1.涌泉55
    2.然谷55
    3.太溪55
    4.大钟55
    5.照海56
    6.复溜56
    7.俞府56
    附足少阴肾经穴分寸歌58
    十、足阳明胃经(45穴)59
    (一)经脉循行59
    (二)主要病候59
    (三)主治概要59
    (四)重点腧穴59
    1.承泣59
    2.四白59
    3.地仓60
    4.颊车60
    5.下关60
    6.头维60
    7.梁门60
    8.天枢60
    9.归来61
    10.伏兔61
    11.梁丘61
    12.足三里61
    13.上巨虚61
    14.下巨虚61
    15.丰隆62
    16.解溪62
    17.内庭62
    18.厉兑62
    附足阳明胃经经穴分寸歌65
    十一、足少阳胆经(44穴) 65
    (一)经脉循行65
    (二)主要病候65
    (三)主治概要65
    (四)重点腧穴66
    1.瞳子髎66
    2.听会66
    3.阳白66
    4.头临泣66
    5.风池66
    6.肩井66
    7.日月67
    8.带脉67
    9.环跳67
    10.风市68
    11.阳陵泉68
    12.光明68
    13.悬钟68
    14.丘墟68
    15.足临泣69
    16.足窍阴69
    附足少阳经穴分寸歌72
    十二、足太阳膀胱经(67穴)72
    (一)经脉循行72
    (二)主要病候73
    (三)主治概要73
    (四)重点腧穴73
    1.睛明73
    2.攒竹73
    3.天柱73
    4.风门74
    5.肺俞74
    6.心俞74
    7.膈俞74
    8.肝俞74
    9.胆俞74
    10.脾俞75
    11.胃俞75
    12.肾俞75
    13.大肠俞75
    14.膀胱俞75
    15.次髎75
    16.委阳75
    17.委中75
    18.膏肓76
    19.志室76
    20.秩边76
    21.承山76
    22.飞扬76
    23.昆仑76
    24.申脉76
    25.束骨77
    26.至阴77
    附足太阳膀胱经穴分寸歌81
    第二节奇经八脉81
    一、督脉(29穴)81
    (一)经脉循行81
    (二)主要病候81
    (三)主治概要81
    (四)重点腧穴81
    1.长强81
    2.腰阳关81
    3.命门83
    4.至阳83
    5.大椎83
    6.哑门83
    7.风府83
    8.百会83
    9.上星83
    10.素髎83
    11.水沟84
    附督脉经穴分寸歌86
    二、任脉(24穴)86
    (一)经脉循行86
    (二)主要病候87
    (三)主治概要87
    (四)重点腧穴87
    1.中极87
    2.关元87
    3.气海87
    4.神阙87
    5.下脘87
    6.中脘87
    7.膻中88
    8.天突88
    9.廉泉89
    10.承浆89
    附任脉经穴分寸歌90
    三、冲脉90
    (一)经脉循行90
    (二)主要病候 90
    (三)交会腧穴90
    四、带脉91
    (一)经脉循行91
    (二)主要病候91
    (三)交会腧穴91
    五、阴维脉91
    (一)经脉循行91
    (二)主要病候91
    (三)交会腧穴91
    六、阳维脉91
    (一)经脉循行91
    (二)主要病候92
    (三)交会腧穴92
    七、阴跷脉92
    (一)经脉循行92
    (二)主要病候92
    (三)交会腧穴92
    八、阳跷脉92
    (一)经脉循行92
    (二)主要病候93
    (三)交会腧穴93
    第三节十五络脉93
    一、手太阴络——列缺93
    二、手厥阴络——内关93
    三、手少阴络——通里94
    四、手阳明络——偏历94
    五、手少阳络——外关94
    六、手太阳络——支正94
    七、足阳明络——丰隆94
    八、足少阳络——光明94
    九、足太阳络——飞扬94
    十、足太阴络——公孙94
    十一、足厥阴络——蠡沟95
    十二、足少阴络——大钟95
    十三、任脉之络——鸠尾95
    十四、督脉之络——长强95
    十五、脾之大络——大包95
    第四节常用奇穴95
    一、头颈部穴95
    1.四神聪95
    2.太阳95
    3.球后96
    4.金津、玉液96
    5.牵正96
    6.翳明96
    二、胸腹部穴96
    1.子宫96
    2.三角灸96
    三、背部穴97
    1.定喘97
    2.夹脊97
    3.腰眼97
    四、上肢穴97
    1.肩前97
    2.腰痛点97
    3.落枕点97
    4.八邪98
    5.四缝98
    6.十宣98
    五、下肢穴98
    1.百虫窝98
    2.鹤顶98
    3.膝眼99
    4.胆囊99
    5.阑尾99
    6.八风99
    中篇刺灸方法
    第四章刺灸方法总论105
    第一节刺灸方法的概念和研究范围105
    第二节刺灸方法的分类105
    第三节刺灸法的效应特异性与量学要素105
    第四节刺灸法的宜忌106
    一、施术部位的宜忌106
    二、患者体质的宜忌106
    三、病情性质的宜忌106
    四、刺灸时间的宜忌106
    五、特殊情况的宜忌107
    第五节患者体位的选择107
    第六节消毒制度108
    一、针具消毒108
    二、医生双手消毒108
    三、施术部位消毒108
    四、针灸治疗室内消毒108
    第五章毫针刺法109
    第一节毫针的构造、规格与保藏109
    一、毫针的结构109
    二、毫针的规格110
    三、毫针的保养与检修110
    第二节针刺练习110
    一、 指力练习111
    二、手法练习111
    三、 自身试针111
    第三节刺法111
    一、进针方法111
    二、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113
    三、行针手法114
    四、得气、候气、催气和守气117
    五、针刺补泻118
    六、留针与出针120
    第四节针刺异常情况处理及注意事项120
    一、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120
    二、针刺注意事项122
    第六章灸法和拔罐法123
    第一节灸法 123
    一、特点与作用123
    二、分类与临床应用124
    三、灸感、灸量与灸法补泻130
    四、注意事项131
    第二节拔罐法131
    一、罐具的种类132
    二、吸拔方法与起罐方法132
    三、临床应用133
    四、作用与适用范围134
    五、注意事项134
    第七章其他针法135
    第一节三棱针刺法135
    一、操作方法135
    二、适用范围135
    三、注意事项136
    第二节皮肤针法136
    一、操作方法136
    二、适用范围136
    三、注意事项137
    第三节皮内针法137
    一、操作方法137
    二、适用范围137
    三、注意事项137
    第四节电针法137
    一、电针仪器137
    二、操作方法138
    三、电针的选穴138
    四、电针刺激参数的选择138
    五、适用范围139
    六、 注意事项139
    第五节火针法139
    一、操作方法139
    二、适用范围 140
    三、注意事项140
    第八章常用微针系统诊疗法141
    第一节头针法141
    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及主治141
    二、头针的适应证143
    三、操作方法143
    四、注意事项143
    第二节耳针法144
    一、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144
    二、耳郭的表面解剖144
    三、耳穴的分布145
    四、耳穴的定位及主治145
    五、耳穴的临床应用150
    六、注意事项152
    第九章腧穴特种疗法153
    第一节穴位注射153
    一、用具及常用药液153
    二、穴位的选择153
    三、操作方法153
    四、适用范围154
    五、注意事项154
    第二节穴位贴敷154
    一、贴敷药物与剂型154
    二、操作方法155
    三、适用范围156
    四、注意事项156
    第三节穴位埋线156
    一、操作方法156
    二、适用范围157
    三、注意事项157
    下篇针灸应用
    第十章针灸治疗总论161
    第一节针灸临床诊治特色161
    一、四诊合参,尤重望、切二诊161
    二、强调八纲和经络气血辨证,辨经与辨证结合162
    三、调神与调气并重,“理、法、方、穴、术”一线贯通162
    第二节针灸治疗作用163
    一、疏通经络163
    二、调和阴阳163
    三、扶正祛邪163
    第三节针灸治疗原则163
    一、补虚泻实163
    二、清热温寒164
    三、治病求本164
    四、三因制宜165
    第四节针灸配穴处方165
    一、腧穴的选择165
    二、刺灸法的选择167
    附针灸临床上处方的常用符号167
    第五节特定穴的应用167
    一、五输穴的临床应用167
    二、原穴、络穴的临床应用168
    三、俞穴、募穴的临床应用169
    四、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169
    附八脉交会八穴歌170
    五、八会穴的临床应用170
    六、郄穴的临床应用170
    七、下合穴的临床应用171
    八、交会穴的临床应用171
    第十一章针灸治疗各论174
    第一节内科病证174
    一、中风174
    附假性延髓性麻痹176
    二、眩晕176
    附原发性高血压178
    三、头痛178
    附偏头痛180
    四、面瘫180
    五、面痛181
    六、腰痛182
    七、痹证183
    附坐骨神经痛184
    八、痿证185
    九、感冒186
    十、咳嗽187
    十一、哮喘188
    十二、心悸189
    十三、不寐190
    十四、胸痹191
    十五、郁证191
    十六、癫狂192
    十七、痴呆194
    十八、痫病195
    十九、帕金森病196
    二十、消渴197
    二十一、胁痛198
    二十二、胃痛199
    二十三、呕吐200
    二十四、腹痛201
    二十五、泄泻202
    二十六、便秘203
    二十七、癃闭204
    附慢性前列腺炎205
    二十八、遗精206
    附阳痿207
    第二节妇儿科病证208
    一、月经不调208
    二、痛经209
    三、经闭210
    四、崩漏211
    五、带下病213
    六、不孕213
    七、胎位不正214
    八、滞产215
    九、乳少216
    十、小儿惊风216
    十一、遗尿217
    十二、疳积218
    十三、小儿脑性瘫痪219
    十四、儿童多动综合征220
    第三节皮外科病证221
    一、风疹221
    二、疔疮221
    三、痄腮222
    四、乳痈223
    五、乳癖224
    六、肠痈224
    七、痔疮225
    八、扭伤226
    九、肘劳227
    十、肩周炎227
    十一、落枕228
    附颈椎病229
    十二、腱鞘囊肿229
    十三、丹毒230
    十四、蛇丹231
    十五、湿疹232
    十六、神经性皮炎233
    十七、痤疮233
    十八、斑秃234
    第四节五官科病证235
    一、目赤肿痛235
    二、麦粒肿235
    三、近视236
    附视神经萎缩237
    四、耳鸣、耳聋238
    五、鼻渊239
    六、牙痛239
    七、口疮240
    八、咽喉肿痛241
    第五节急证242
    一、晕厥242
    二、虚脱243
    三、高热243
    四、抽搐244
    五、内脏绞痛245
    第六节其他247
    一、慢性疲劳综合征247
    二、戒断综合征248
    三、肥胖症249
    四、衰老250
    附篇参考资料
    第一节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253
    一、子午流注针法253
    二、灵龟八法、飞腾八法258
    第二节针灸文献节录259
    一、《灵枢经》文选259
    二、《素问》文选263
    三、《难经》文选264
    第三节针灸歌赋266
    一、针灸歌诀选266
    二、针灸歌赋选267
    第四节古代体表解剖名称释义271
    一、头颈部名称271
    二、躯干部名称273
    三、四肢部名称274
    第五节针灸学现代研究进展275
    一、经络的研究275
    二、腧穴的研究278
    三、刺法灸法的研究281
    四、针灸临床的研究283
    五、针灸作用机制研究285
    主要参考书目288
    腧穴索引289
    病证索引292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