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本科教材 > 医学 > 1005 中医学 > 中医诊断学

浏览历史

中医诊断学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中医诊断学
  • 书号:9787030492036
    作者:方朝义,刘晓伟 主编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
  • 页数:
    字数:350
    语种:中文(简体)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9-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44.00元
    售价: ¥34.76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教材主要分为绪论、诊法、辨证及诊断综合训练与运用等方面内容。绪论主要介绍了中医诊断学的概念、主要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以及学习方法,并概括介绍了学科发展简史。第一章至第四章为诊法部分,分别为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是中医临床收集病情资料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技能。第五章至第八章为辨证部分,包括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和其他辨证方法,其中,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是中医临床认识疾病、判定证候的主要辨证方法。第九章至第十二章属于诊断综合训练与运用部分,包括中医诊法强化训练要点、中医辨证思维基本训练、诊法与病证诊断综合运用、医案与病历书写。书末附有主要参考书目。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总序
    前言
    绪论1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1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2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3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4
    五、中医诊断学学习方法7
    第一章 望诊8
    第一节 全身望诊8
    一、望神9
    二、望色10
    三、望形14
    四、望态15
    第二节 局部望诊16
    一、望头面16
    二、望五官18
    三、望躯体21
    四、望四肢22
    五、望二阴23
    六、望皮肤24
    第三节 舌诊26
    一、舌诊原理26
    二、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27
    三、正常舌象28
    四、舌诊的内容29
    五、舌质和舌苔的综合判断36
    六、舌诊的临床意义37
    第四节 望排出物38
    一、望分泌物38
    二、望排泄物39
    第五节 望小儿指纹41
    一、望指纹的方法41
    二、正常小儿指纹41
    三、病理小儿指纹41
    第二章 闻诊43
    第一节 听声音43
    一、正常声音43
    二、病变声音44
    第二节 嗅气味47
    一、病体气味48
    二、病室之气48
    第三章 问诊50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与方法50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50
    一、一般情况50
    二、主诉51
    三、现病史51
    四、既往史51
    五、个人生活史51
    六、家族史52
    第三节 问现在症52
    一、问寒热52
    二、问汗53
    三、问疼痛54
    四、问头身胸腹其他不适56
    五、问耳目57
    六、问睡眠58
    七、问饮食与口味58
    八、问二便60
    九、问妇人62
    十、问男子63
    十一、问小儿63
    第四章 切诊65
    第一节 脉诊65
    一、脉诊原理65
    二、诊脉部位66
    三、诊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68
    四、脉象要素68
    五、正常脉象69
    六、病理脉象70
    七、妇人脉与小儿脉77
    八、脉诊的临床运用78
    九、脉诊的临床意义78
    第二节 按诊79
    一、按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79
    二、按诊的内容80
    第五章 八纲辨证85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85
    一、表里辨证85
    二、寒热辨证86
    三、虚实辨证87
    四、阴阳辨证88
    第二节 八纲证候之间的关系88
    一、证候相兼88
    二、证候错杂89
    三、证候转化90
    四、证候真假90
    第三节 八纲辨证的意义92
    第六章 气血津液辨证93
    第一节 气病辨证93
    一、气虚证93
    二、气陷证93
    三、气脱证94
    四、气滞证94
    五、气逆证94
    六、气闭证94
    第二节 血病辨证94
    一、血虚证94
    二、血瘀证95
    三、血热证95
    四、血寒证95
    第三节 气血同病辨证96
    一、气血两虚证96
    二、气虚血瘀证96
    三、气不摄血证96
    四、气随血脱证96
    五、气滞血瘀证96
    第四节 津液病辨证96
    一、痰证96
    二、饮证97
    三、水停证97
    四、津液亏虚证97
    第七章 脏腑辨证99
    第一节 心与小肠病辨证99
    一、心气虚证99
    二、心阳虚证100
    三、心阳虚脱证100
    四、心血虚证100
    五、心阴虚证100
    六、心火亢盛证100
    七、心脉痹阻证101
    八、痰蒙心神证101
    九、痰火扰神证101
    十、瘀阻脑络证102
    十一、小肠实热证102
    第二节 肺与大肠病辨证102
    一、肺气虚证102
    二、肺阴虚证103
    三、风寒犯肺证103
    四、风热犯肺证103
    五、燥邪犯肺证103
    六、肺热炽盛证104
    七、痰热壅肺证104
    八、寒痰阻肺证105
    九、大肠湿热证105
    十、肠热腑实证105
    十一、肠燥津亏证105
    十二、大肠虚寒证106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106
    一、脾(胃)气虚证106
    二、脾(胃)阳虚证106
    三、脾虚气陷证107
    四、脾不统血证107
    五、湿热蕴脾证107
    六、寒湿困脾证108
    七、胃阴虚证108
    八、食滞胃脘证108
    九、胃热炽盛证108
    十、寒滞胃脘证109
    第四节 肝与胆病辨证109
    一、肝血虚证109
    二、肝阴虚证109
    三、肝郁气滞证110
    四、肝火炽盛证110
    五、肝阳上亢证110
    六、肝风内动证111
    七、寒滞肝脉证112
    八、肝胆湿热证112
    九、胆郁痰扰证112
    第五节 肾与膀胱病辨证112
    一、肾阳虚证113
    二、肾虚水泛证113
    三、肾阴虚证113
    四、肾精不足证114
    五、肾气不固证114
    六、肾不纳气证114
    七、膀胱湿热证114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115
    一、心肺气虚证115
    二、脾肺气虚证115
    三、心肝血虚证116
    四、肺肾阴虚证116
    五、肝肾阴虚证116
    六、心肾阳虚证117
    七、脾肾阳虚证117
    八、心肾不交证118
    九、心脾两虚证118
    十、肝胃不和证119
    十一、肝郁脾虚证119
    十二、肝火犯肺证120
    第八章 其他辨证方法121
    第一节 病性辨证121
    一、六淫辨证121
    二、情志辨证123
    第二节 六经辨证125
    一、辨六经病证125
    二、六经病证的传变127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127
    一、辨卫气营血证候128
    二、卫气营血证的传变129
    第四节 三焦辨证129
    一、辨三焦病证129
    二、三焦病证的传变130
    第五节 经络辨证131
    一、十二经脉辨证131
    二、奇经辨证133
    三、络病辨证134
    第九章 中医诊法强化训练要点138
    第一节 问诊要点鉴别训练要点138
    一、问寒热138
    二、问汗139
    三、问疼痛140
    四、问耳目141
    五、问饮食口味142
    六、问睡眠142
    七、问二便143
    八、问月经143
    九、问白带144
    第二节 望闻切诊程序固化训练要点144
    一、一般状况144
    二、人体分部146
    第十章 中医辨证思维基本训练148
    第一节 中医辨证思维特点148
    一、中医辨证思维原理148
    二、中医辨证的基本过程149
    第二节 证素辨证与辨证思维训练151
    第三节 从误诊的原因修正辨证思路151
    一、误诊的主要原因151
    二、辨证思路的修正152
    三、误诊防范与辨证思维152
    第十一章 诊法与病证诊断综合运用154
    第一节 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154
    一、判断病情资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154
    二、评价病情资料的准确性和客观性155
    三、分析病情资料的一致性程度155
    四、辨别病情资料的主次155
    五、分析病情资料的属性156
    第二节 辨证的思路与方法157
    一、辨证的思维法则157
    二、辨证的逻辑思维158
    三、辨证的特性160
    四、辨证的具体要求161
    五、辨证的具体目标162
    六、四诊与辨证的交叉进行164
    第三节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165
    一、辨病在先,以病限证165
    二、 从病辨证,深化认识165
    三、病证同辨,相得益彰165
    第四节 疾病的概念与辨病的意义165
    一、 疾病的概念166
    二、辨病的诊断意义167
    三、正确对待中医病名167
    第十二章 医案与病历书写168
    第一节 医案168
    一、中医医案的特点168
    二、中医医案的内容和要求169
    三、医案示例170
    第二节 中医病历书写171
    一、中医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171
    二、中医病历书写的重点内容175
    三、中医病历书写的格式176
    四、病历示例178
    主要参考书目183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