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服务基础、紧密联系临床和科研实际的实验教材,编写的原则是在着重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主要突出了新颖性及注重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研究方向,也有利于学科研究水平的有序推进。教材内容按照基本型实验、经典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的顺序编写,体现了操作技术由基本到验证、由综合应用到创新的过程。综合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在实际教学中要有选择地取舍,主要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逻辑思维和独立学习能力。通过医学病原微生物学病例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将理论与临床实际问题相联系。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前言
绪论001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001
二、实验室规则001
三、实验内容和方法002
第一章基本型实验003
第一节细菌形态结构的观察003
一、光学显微镜油镜镜头的使用003
二、细菌基本形态及特殊结构的观察004
三、细菌不染色标本检查004
四、革兰染色006
五、细菌特殊结构染色008
第二节细菌的人工培养009
一、常用培养基制备009
二、细菌的分离培养与生长状态的观察010
三、平板菌落计数013
第三节消毒灭菌技术014
一、热力灭菌014
二、过滤除菌017
三、紫外线杀菌018
四、化学消毒灭菌法018
第四节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019
一、纸片扩散法019
二、稀释法021
第五节细菌的遗传与变异023
一、细菌变异现象的观察023
二、细菌耐药质粒的提取与转化025
三、R因子传递试验027
第六节细菌代谢产物的检测027
一、单糖发酵试验027
二、IMViC试验028
三、H2S试验030
四、尿素酶试验030
五、内毒素的检测031
第二章经典型实验033
第一节化脓性球菌检测033
一、常见化脓性球菌的形态观察033
二、常见化脓性球菌的培养特征034
三、血浆凝固酶试验034
四、触酶试验035
五、耐热核酸酶试验036
六、ASO试验(ASO)036
七、胆汁溶菌试验037
八、氧化酶试验038
第二节肠道杆菌检测039
一、肠道杆菌的形态观察039
二、肠道杆菌的培养特征039
三、肠道杆菌的生化反应040
四、肥达(Widal)试验041
第三节厌氧性细菌检测043
一、常见厌氧芽胞梭菌的形态观察043
二、常见厌氧芽胞梭菌的培养特征044
三、“汹涌发酵”试验045
四、脂酶试验046
五、产气荚膜梭菌动物试验046
第四节呼吸道感染细菌检测047
一、常见呼吸道感染细菌形态观察047
二、结核分枝杆菌和白喉棒状杆菌培养特征048
三、分枝杆菌菌种鉴定048
四、抗酸染色049
五、结核菌素试验049
六、流感嗜血杆菌卫星试验050
第五节其他微生物检测051
一、其他微生物的形态观察051
二、其他微生物的培养特征052
三、炭疽芽胞杆菌串珠实验052
四、放线菌属硫黄样颗粒检测053
五、梅毒螺旋体RPR试验054
六、解脲脲原体脲酶试验055
七、外斐(weilfelix)反应056
第六节真菌学实验057
一、真菌形态结构观察057
二、真菌的培养特征059
三、常见浅部感染真菌检测060
四、常见深部感染真菌检测060
第七节病毒062
一、病毒的鸡胚培养062
二、病毒的组织培养064
三、空(蚀)斑形成试验066
四、流感病毒的血凝试验066
五、血细胞凝集抑制试验068
六、胶体金标记抗体一步法检测HBsAg069
七、ELISA检测HIV抗体070
第三章综合型实验073
一、脓汁标本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073
二、痰液标本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075
三、尿液标本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078
四、生殖道标本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080
五、粪便标本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082
六、血液标本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084
七、脑脊液标本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086
八、组织标本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088
九、鲜奶中微生物的检测091
第四章创新型实验094
一、药用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分析094
二、幽门螺杆菌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及鉴定095
三、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分析096
四、肺炎克雷伯菌CRP调控子对细菌毒力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097
五、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研究098
第五章病例分析100
病例一100
病例二100
病例三100
病例四101
病例五101
病例六101
病例七102
病例八102
病例九103
附录104
一、实验设计104
二、实验室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105
三、菌种保存106
四、常用试剂及培养基制备110
五、国家临床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大纲(医学微生物学部分,2016年)115